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PA)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C良好40例、不良48例),均采集外周血测定EPC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SDF-1α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检验分析CCC良好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分级的相关性;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6组,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液,培养7天后体外测定EPCs数量以及生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CCC不良组EPCs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SD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CCC良好组(P0.05)。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循环EPCs数量以及SDF-1α水平均与CCC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0.72、0.67、0.79,均P0.05);循环EPCs数量、SDF-1α水平以及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78、0.62,均P0.05)。与PBS、SDF-1α+AMD3100及SDF-1α+KI8751干预物质比较,SDF-1α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提高EPCs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的能力及VEGF水平(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EPCs及SDF-1α与CCC形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衍生因子-1(SDF-1)的协同作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集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培养外周血中的EPCs。用分别含有不同VEGF与SDF-1的培养基处理患者外周血分离的EPCs,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以及患者和对照中VEGF和SDF-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值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分别转染VEGF-si RNA与SDF-1-si RNA至各组细胞观察抑制VEGF和SDF-1对EP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VEGF和SDF-1在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VEGF和SDF-1对EP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且在其协同作用下效果显著。抑制VEGF或SDF-1显著降低VEGF和SDF-1对EPCs增殖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VEGF和SDF-1的协同作可促进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EPCs的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对患者血管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3.
SDF-1/CXCR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l,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个新成员,其受体CX—CR4广泛地表达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上。SDF—1/CXCR4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和归巢密切相关,并且是白血病细胞迁移、播散的重要因子。近来研究发现,SDF—1/CXCR4参与调节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及其白血病细胞抗凋亡过程;能够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因此,对SDF—1/CXCR4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述造血机制和肿瘤细胞生长机制,为临床移植和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59例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3例单纯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体检、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评估。选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肌钙蛋白(TNI)及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为评价指标。结果:(l)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循环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循环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呈正相关,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应用Gensini评分法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将≤20分的30例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20~50分的45例患者分为中度病变组,≥50分的25例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依照PCI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79)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ox-LDL及HIF-1α的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病变组ox-LDL、HIF-1α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和轻度病变组(P<0.05),而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ox-LDL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PCI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HIF-1α、ox-LDL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SDF-1/CXCR4轴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士勇  邓宇斌 《生命科学》2008,20(3):463-466
干细胞在许多组织器官显示巨大的细胞分化潜能,其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已知局部缺血可诱导干细胞的动员,并能感受组织损伤而定向迁移到损伤区并进行分化。具有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干细胞迁移到高表达间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组织区域,这种细胞的迁移运动能被CXCR4拈抗剂所阻断或通过CXCR4的过表达增强迁移的运动。SDF-1-CXCR4轴是体内各种类型的干细胞迁移及细胞在骨髓的滞留和归巢中的重要调节物质。本文就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治疗,SDF- 1-CXCR4轴在MSCs动员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在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2个HIF-1α慢病毒siRNA干涉载体,并转染人胎儿肝脏基质细胞(fetal liver stromal cell,FLSC).根据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评估转染效率后进行流式细胞分选,获得高表达慢病毒干涉载体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了转染细胞中HIF-1α基因的干涉效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常氧下培养的细胞HIF-1α基因表达量仅为其相对表达量的18.8%和25.5%,干涉效率分别为81.2%和74.5%,低氧处理后的细胞HIF-1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2%和29.3%,干涉效率分别为78.8%和70.7%,均具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在蛋白质水平表达也明显受抑制,且重组干涉质粒pSicoR-HIF-1α1的干涉效应较强.RT-PCR、免疫荧光和ELISA法检测了沉默HIF-1α后胎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干涉后细胞SDF-1α的表达明显减低.低氧条件下SDF-1α基因的调控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低氧激活HIF-1α而诱导产生的,HIF-1α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期基础实验发现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血管密度以及后肢血流恢 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本研究着重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益气活血方对大鼠血清中血 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GE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浓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中医血管外 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G)、下肢缺血模型组(IG)、益气活血方 缺血组(HG)、经穴注射BMSCs 缺血组(BG),经穴注射BMSCs+ 益气活血方缺血组(BHG),每组5 只,在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后, 于7 天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 质量浓度。结果:①与CG比较,IG、HG、BG、 BHG 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与IG 比较,HG、BG、BHG 组大鼠血清中VEGF,G-CSF浓度 显著升高(P<0.01),BG、BHG 大鼠血清中SDF-1 浓度显著升高(P<0.01);③与HG 比较,BG、BHG 大鼠血清中VEGF,SDF-1, G-CSF 浓度显著升高(P<0.01);④与BG比较,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经穴注射BMSCs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可大幅提升下肢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 质量浓度,为 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期基础实验发现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血管密度以及后肢血流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本研究着重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益气活血方对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GE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浓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G)、下肢缺血模型组(IG)、益气活血方缺血组(HG)、经穴注射BMSCs缺血组(BG),经穴注射BMSCs+益气活血方缺血组(BHG),每组5只,在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后,于7天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质量浓度。结果:1与CG比较,IG、HG、BG、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2与IG比较,HG、BG、BHG组大鼠血清中VEGF,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BG、BHG大鼠血清中SDF-1浓度显著升高(P〈0.01);3与HG比较,BG、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4与BG比较,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穴注射BMSCs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可大幅提升下肢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质量浓度,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icroRNA-18a (miR-18a) 对缺氧引起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hPA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分为未转染组、miR-18a 模拟物对照组、miR-18a 模拟物组、 miR-18a 抑制剂对照组、miR-18a 抑制剂组、siRNAcontrol组、siHIF-1-alpha组、miR-18a 抑制剂和siHIF-1-alpha共转染组。分别于常氧(21% O2)和低氧(3%O2)作用24小时。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IF-1alpha)是 否为miR-18a 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blot 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可促进 hPASMCs 增殖,使miR-18a 表达减少;miR-18a 模拟物可抑制hPASMCs 增殖,而miR-18a 抑制剂可促进hPASMCs 增殖;抑制 miR-18a 可使HIF-1-alpha的表达上调。同时抑制miR-18a 和HIF-1-alpha,可使miR-18a 对hPASMCs 增殖调控的能力消失。结论:缺氧通 过抑制miR-18a,上调HIF-1-alpha的表达,促进hPASMCs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狭窄范围分为单支狭窄组(n=68)、双支狭窄组(n=82)、三支狭窄组(n=70),按狭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狭窄≤50%,n=62),中度组(50%狭窄70%,n=66),重度组(狭窄≥70%,n=92),另选取51例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HRV各项指标,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狭窄范围患者、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患者正常平均N-N间期(SDNN)、正常相邻每5minR-R间期均数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正常N-N间期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间期差值高于50 ms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RMSSD、pNN50、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SDNN、SDANN低于对照组,LF/HF值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狭窄范围、不同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患者pNN50、LF、HF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脉狭窄范围的增加或狭窄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SDDN、SDANN、RMSSD逐渐降低,LF/HF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HRV是评估心脏自主功能的良好指标,该指标中SDDN、SDANN、RMSSD、LF/HF值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狭窄范围的良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221例,通过计算得出每个病例的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PtfV1≤-0.04 mm?ms为PtfV1(+)组共64例;PtfV1>-0.04 mm?ms为PtfV1(-)组共157例。记录每组患者性别、年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吸烟、糖尿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基本信息。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探索PtfV1(+)的危险因素,得出有意义的变量,后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PtfV1(+)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吸烟、年龄(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吸烟、年龄为PtfV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与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 2)、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与血脂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UAP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risin、Angptl 2、CTRP1水平,根据Gensini积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28例,中度病变组33例和重度病变组25例,比较各组血清Irisin、Angptl 2、CTRP1及血脂水平,并分析血清Irisin、Angptl 2、CTRP1水平与血脂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ngptl 2、CTR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老年UAP患者血清Irisin、Angptl 2、CTRP1、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risin、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Angptl 2、CTRP1、TC、TG、LDL-C水平则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UAP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与TC、TG、LDL-C、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Angptl 2、CTRP1水平与TC、TG、LDL-C、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UAP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Angptl 2、CTRP1水平升高,其水平与患者血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 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分析三组患者的HbA1c 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及冠状动脉病变指数之间的关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空腹血 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HbA1c 和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 水平与冠状动脉狭 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 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A1c、FP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 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A1c 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尿酸(UA)、降钙素原(P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上述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差异均表现为,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的甘油三酯(TG)、Gensini积分、TyG指数、RDW、UA、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3.5 mmol/L、Gensini积分≥30分、TyG指数≥5、RDW≥12.8%、UA≥380 μmol/L、PCT≥35 μg/L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RDW、UA、PCT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93、0.794、0.789和0.948,联合预测效能明显更高。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yG指数、RDW、血UA、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均为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4年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疑似冠心病女性患者15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05例,非冠心病患者4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百分比、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年龄、高血压与糖尿病百分比、血脂上升百分比(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尿酸百分比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高LDL-C、糖尿病、低HDL-C、TG和高血压,其中高LDL-C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史、血脂水平为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其中高LDL-C的影响最显著,各影响因素均与冠脉病变程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358例T2DM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指标、CTA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未合并冠脉病变组(190例)和合并冠脉病变组(168例),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分析CTA与CAG诊断冠脉狭窄结果的一致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对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未合并冠脉病变组比较,合并冠脉病变组血清HCY、Cys-C、ApoB、ApoB/ApoA1比值水平明显更高(P<0.05),ApoA1明显更低(P<0.05)。以CAG为金标准,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与CAG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48)。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0.802、74.40%、83.71%、79.11%。三项血清指标联合AUC、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一诊断或三项血清指标联合诊断(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较高,相较各项指标单一应用而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AP-1)、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6例作为COP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AP-1、MSP、SDF-1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COPD稳定期患者的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n=53)、中度组(n=34)、重度组(n=29),比较三组上述各指标水平。采用COPD评估测试表(CAT)评估三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FEV1、FVC、FEV1/FVC以及PEF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较中度、重度组明显降低,且中度组低于重度组,而轻度组FEV1、FVC、FEV1/FVC、PEF较中度、重度组增高,且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负相关,三者与血清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VAP-1、MSP、SDF-1水平明显上调,且三者与患者的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有望通过测定血清VAP-1、MSP、SDF-1水平,评估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活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心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SA患者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治疗,n=65)和联合组(尼可地尔联合活心丸治疗,n=65)。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相比,联合组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更短,每周发作次数更少,每搏输出量(C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三酰甘油(TG)、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更低(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活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SA,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