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手术后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育龄妇女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服务干预,观察组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主动避孕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主动避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为(8.24±2.50)分,主动避孕率为94.8%,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保障育龄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计划生育科行人工流产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行计划生育服务,观察组采用计划生育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避孕节育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以及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避孕节育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避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意愿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减少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保护妇女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意外妊娠的影响。方法计划生育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前128例(对照组)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后166例(观察组)接受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流产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避孕相关知识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内再次意外妊娠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心理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避孕相关知识掌握率以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降低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同时能够加深患者对避孕、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计划生育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患者共22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和对照组,对服务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宣教,对照组常规处理;9个月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再次进行相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89份(干预组91份、对照组98份),PAFPS后服务组和对照组得分(8.91、5.22),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78.03%)高于对组 (51.03%).结论 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可有效提高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增加有效避孕,提高生殖健康,有必要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术后是否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分为对照组(n=86,未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和研究组(n=86,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比较2组患者对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避孕效果。结果:研究意外怀孕率和重复人工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对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避孕节育知识的认知能力,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和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避孕知识得分情况、意外怀孕率、再次流产率、使用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正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避孕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怀孕率为2.00%,再次流产率为0.00%,使用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正确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怀孕率为14.00%,再次流产率为8.00%,使用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正确率为84.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人工流产后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可显著提高其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降低再次流产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小花  付萍  罗明霞 《大家健康》2017,(12):197-198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术后实施关爱服务,对其再次流产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人工流产术妇女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人流术后常规指导,观察组32例行人流术后关爱服务,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避孕依从性、再次妊娠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妇女相关知识测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避孕依从率为65.63%,主动依从率为31.25%;观察组避孕依从率为93.75%,主动依从率为65.63%,(P<0.05);对照组再次妊娠率为25.00%,再次人流率为18.75%;观察组再次妊娠率为6.25%,再次人流率为6.25%,(P<0.05).结论:通过关爱服务的实施,可有效提高人流术后妇女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升避孕依从性率,从而实现对再次妊娠、流产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人工流产女性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对减少再次流产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120例女性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流产后按常规标准给予服务干预;Ⅱ组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观察评估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女性在再次流产率上明显降低,在遵医嘱使用避孕措施上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避孕节育知识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相对Ⅰ组在避孕节育知识评分上显著提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后女性群体中推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再次流产率,提升女性患者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黄淑容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10-2111
目的 研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实施流产后计划生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行人工流产的440例女性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计划生育干预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节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避孕情况.结果 对照组节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和主动避孕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实施流产后计划生育的干预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女性节育知识掌握程度及主动避孕率,维护女性健康,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2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实施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照组作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妇女干预后避孕节育知识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避孕措施正确使用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非意愿妊娠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可正确引导流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态度及行为,保证生殖健康,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解该地区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的现状,为降低剖宫产术后高危人流提供依据。方法对271例剖宫产术后人流妇女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剖宫产术后意外妊娠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人流占同期人流的30.25%,且两次及两次以上人流者占67.16%,无固定职业及高小文化程度者人流率高于有固定职业及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者(P﹤0.01),35~39岁组人流率明显高于25岁及﹥40岁组人流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该次人流原因,未避孕导致的非意愿妊娠明显高于避孕失败者(P﹤0.01),该次人流距剖宫产时间分布以术后1~2年为多,术后半年内最低。结论加强对剖宫产术后无固定职业的高危流动人口、高危年龄段及低学历者患者的计划生育管理,呼吁医疗机构大力宣传剖宫产术后避孕知识,于剖宫产术后半年内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对降低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率,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有非常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鹛兮  奚卫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7):3404-3407
产后避孕指产妇在胎盘娩出后的特定时间内为防止意外妊娠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的薄弱环节。产后避孕知识匮乏及相关医疗服务缺失是导致产后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后避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建议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系统指导职能、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优质服务能力,进而提升产后女性有效避孕率,避免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及过短间隔生育,最终促进广大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工厂外来女工对意外妊娠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降低工厂外来女工意外妊娠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4 000名工厂外来女工意外妊娠相关知识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工厂外来女工对生殖生理知识和避孕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别为59.85%和63.01%;发生意外妊娠选择药物流产者占38.10%;对人工流产的风险知晓率为24.08%。结论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生殖生理知识较为缺乏;对避孕知识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在避孕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较多问题;对意外妊娠的风险性认知不足。需要加大力度广泛开展外来女工生殖生理健康知识和避孕、意外妊娠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工流产治疗观察及计划生育服务300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玉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09-110,118
目的探讨保护妇女生殖健康的措施,了解人工流产的原因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1月~2010年4月在和顺县计生妇幼服务中心行人工流产的300例妇女进行面对面咨询、访谈。结果 300例经过治疗恢复较满意。意外妊娠原因中20.00%为未避孕造成,80.00%为避孕失败造成;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39.33%为宫内节育器失败。300例受访者避孕知识缺乏,对紧急避孕药知晓率低;200例人工流产妇女亟需为她们提供避孕节育服务,200例人工流产妇女亟需生殖健康服务。结论积极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对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流产后关爱(PAC)服务促进意外妊娠女性人工流产术后(简称术后)高效避孕措施的选择,但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后期会弃用原有的高效避孕措施。目的 了解意外妊娠术后高效避孕措施弃用状况,探究弃用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且术后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或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两种高效避孕措施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PAC宣教服务。分别于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3、6、9、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形式包括返诊、电话、微信等。收集意外妊娠术后高效避孕措施弃用情况及原因、弃用后的避孕措施、意外妊娠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意外妊娠术后弃用高效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46例意外妊娠女性术后接受PAC服务后落实高效避孕措施并完成随访,其中选择COC 259例(74.9%),LARC 87例(25.1%)。意外妊娠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3、6、9、12个月COC弃用率为14.3%~83.4%、LARC弃用率为0~19.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OC弃用率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P<0.05)。弃用COC后,80.3%(208/259)的女性更换为非高效避孕措施,3.1%(8/259)的女性更换为LARC。弃用LARC后,11.5%(10/87)的女性更换为非高效避孕措施,8.0%(7/87)的女性更换为COC。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2个月,COC弃用率及更换非高效避孕措施率均高于LARC弃用率及更换非高效避孕措施率(P<0.05)。术后COC弃用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坚持每天定时服药、药物不良反应及担心影响日后生育;LARC弃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放置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其次也有女性担心影响日后生育而弃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史〔OR=0.492,95%CI(0.304,0.712)〕、重复流产〔OR=0.591,95%CI(0.315,0.893)〕及避孕态度〔OR=0.543,95%CI(0.246,0.912)〕是意外妊娠术后弃用原有高效避孕措施的保护因素,年龄〔OR=1.782,95%CI(1.562,3.671)〕是意外妊娠术后弃用原有高效避孕措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COC弃用率高,LARC相对稳定,术后女性弃用高效避孕措施的原因主要为难以坚持、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担心日后生育。年龄、生育史、重复流产及避孕态度是意外妊娠女性行人工流产术后弃用原有高效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应根据上述特点做好术后持续个性化随访服务,以降低高效避孕措施的弃用。  相似文献   

16.
康涛 《当代医学》2014,(11):85-86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Q)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东莞市美济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主动免疫法联合HCG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HCG治疗,肌内注射HGG1000u,1次/d,治疗60d后改为隔日肌内注射1000u,治疗80d后改为每周1次肌内注射1000u,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足月分娩30例,妊娠成功率为B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HOG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再次流产的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我院开展人工流产后服务( post abortion care , PAC)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基层医院PAC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开展PAC前(2011年1月∽12月)及开展PAC后(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的8273例女性进行基本情况登记(2013年流产女性增加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2011年及2013年人流女性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重复流产情况及本次妊娠原因等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意愿妊娠原因中2011年及2013年人流女性均因避孕失败导致人流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未避孕( p>0.05);开展PAC后,2013年人流女性的重复流产率明显低于2011年人流女性( p<0.05)。结论:基层医院人流患者特点为年龄偏小,未婚、未产率高,文化程度偏低,计划生育知识欠缺,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医院内开展PAC能明显提高人流女性关于避孕和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使其更积极地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从而显著降低再次流产率。因此应根据人流女性的人口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 PAC,特别是提供贯穿流产全程的计划生育知识宣教及充分咨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防御方式以及不良情绪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43例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研究组)和100例有生育意愿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DSQ量表评价两组心理状态和心理防御方式。结果两组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4类心理防御机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更倾向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未婚、不成熟防御方式、掩饰是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孕妇不良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生育知识知晓率程度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文化程度较低、生育知识知晓不足、婚前性行为、消极心理防御方式与非意愿妊娠结局及不良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19.
知情选择社区干预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社区干预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行为及人工流产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全国不同省的三个县分别选择两个乡镇,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社区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社区干预研究和计划生育常规工作;对照社区仅开展计划生育常规工作。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测量育龄妇女的避孕行为和流产状况,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提高了研究对象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比例。干预期间更换或新采取避孕措施的对象(409人)中,干预组中自主选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干预效应的OR值为2.46,95%可信限为1.50~4.04。但本研究未发现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的避孕率、避孕方法更换率、新采取率、停用率等有影响,干预期间两组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社区干预能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自主选择能力,而对避孕率、人工流产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流产后关爱(PAC)对女性有效避孕的临床运用。方法:研究组给予PAC服务措施的干预,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半年后对照组为(5.2±0.9)分,研究组为(9.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流产后使用正确避孕方法40例(占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例(占48.9%);研究组再次意外妊娠1例(占2.2%),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占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对女性流产后有效避孕干预效果明显,为女性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