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综合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果。方法:选取6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盐酸哌甲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感觉综合训练。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感觉综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亲情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适应行为及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亲情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视听觉注意力整合持续操作测试(IVA-CPT)结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韦氏儿童智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综合尺度注意力商数、综合尺度控制商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可改善适应行为及控制、注意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儿童心理科门诊收治的7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每组36例.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训练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药物治疗组采用利他林治疗。两组均在接受治疗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进行多动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前训练组和药物组的多动指数分别为(18.4±3.9)分和(18.3±3.7)分。治疗后分别下降到(10.1±2.5)分和(9.8±3.4)分,两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通过纠正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低下而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疗效与利他林相等。  相似文献   

5.
郑继青  龙耀斌 《重庆医学》2021,50(2):263-266,270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VR)方法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ADHD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加用VR方法,每周5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和中文版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PSQ各因子(品学行为障碍、学习障碍、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和总分、SNAP-Ⅳ的3个分量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应用VR方法可有效改善ADHD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1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科门诊治疗104例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感觉统合训练,两组患儿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儿的Rutt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4.23%)明显较对照组(80.77%)更佳。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宁方联合推拿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试验,第一阶段(试验前3个月)A组患者为干预组(静宁方联合推拿组),B组为对照组(静宁方组);第二阶段(试验后3个月)A组为对照组,B组为干预组。于每个阶段开始、结束时应用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接受静宁方联合推拿干预后,均表现为注意缺陷评分、多动/冲动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注意缺陷评分、多动/冲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静宁方联合推拿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具有较好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8例ADHD患儿分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不进行统合功能训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DHD患儿训练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ADHD患儿神经心理功能,提高适应能力,减轻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可作为ADHD的一种很好的针对性和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学习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15例有学习障碍的患儿采用认知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2个疗程后比较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和儿童感觉统合检测量表评分情况及语文数学两项学习成绩。结果治疗后,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4个项目评分,儿童感觉统合检测量表各项及总分,数学语文成绩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儿童学习障碍在改善行为和情绪障碍、提高感觉统合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方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9,(11):859-862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矫正疗法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DHD患儿89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口服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干预1年后,观察对比两组遵医行为、Conners父母用量表(PSQ)评分、综合反应控制力商数(FRCQ)。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1年后研究组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品行问题、身心问题、焦虑问题、学习问题评分较低(P<0.01),FRCQ评分较高(P<0.001)。结论心理-行为矫正疗法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用于ADHD患儿,可提高遵医行为,控制临床症状,提高自我控制力。  相似文献   

11.
家庭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ADHD儿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家庭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ADHD儿童分为综合组(43例)和药物组(41例),正常儿童41例为对照组,药物组接受常规的利他林治疗16周,综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家庭治疗8次共16周。在入组时和家庭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Conners父母评定问卷(PSQ)、家庭功能量表(FAD)对3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后,除了综合组的"心身障碍"及药物组的"心身障碍"和"情感反应"无明显改变,综合组和药物组的PSQ和FAD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综合组多动指数(1.02±0.42)vs.(0.68±0.23),药物组多动指数(1.10±0.45)vs.(0.69±0.22),P均<0.05];②治疗后在PSQ方面,3组组间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③治疗后在FAD方面,3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如综合组与药物组的"总的功能"(2.18±0.26)vs.(2.54±0.23),综合组与对照组的"总的功能"(2.18±0.26)vs.(1.65±0.28),药物组与对照组的"总的功能"(2.54±0.23)vs.(1.65±0.28),P均<0.05]。结论:家庭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症状及家庭功能,且对家庭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作业方式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家庭作业干预组(A组)和药物治疗组(B组,干预前评估Conners父母问卷(PSQ),干预12周后再次评估PSQ及临床疗效总评(CGI). 结果干预后2组PSQ各项因子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A组品行问题[(0.9±0.53)分]、心身障碍[(0.59±0.57)分]、焦虑[(0.85±0.52)分]、多动指数因子分[(0.9±0.53)分,(1.43±0.47)分]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疗效总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家庭作业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ADHD儿童疗效相当,前者更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霖  黄国华  徐淑冰  陈少煌 《河北医学》2007,13(12):1219-1222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76例ADHD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根据疾病分型采用中枢兴奋剂哌醋甲酯或情绪稳定剂托吡酯药物治疗,配合行为矫正、认知训练、心理疏导及运动宣泄疗法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单用与观察组相同的药物治疗。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干预12周末分别用多动指数量表和行为量表给予评分,并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及量表分的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多动指数及行为量表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多动指数及行为量表分下降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中行为总分下降的差异更加显著(分别为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近愈、显效率分别为92.11%、18.42%、2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7.89%、18.42%(P<0.01)。结论:以疾病分型用药治疗为基础,配合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对ADHD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肖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2):1645-1648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结合家庭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恢复期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AMI恢复期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授权教育结合家庭支持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自护能力量表、自制遵医行为评定问卷、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对2组病人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且观察组病人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戒烟限酒等遵医行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病人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且观察组病人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授权教育结合家庭支持能有效提高AMI病人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对脑梗死后抑郁病人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脑梗死后抑郁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的74.58%(P<0.05);干预后,2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能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病人不良心理状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多动症多动冲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等多种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67例ADHD儿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2例,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历时5个月,每周3次,每次60~90min,每2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5例,不接受训练,常态生活。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对ADND儿童治疗效果加以评定。结果 1观察组训练前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身问题与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PSQ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身问题与焦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够减轻其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还能够改善ADHD儿童的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阻抗对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2月选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144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有氧联合阻抗干预,2组干预观察周期为4周。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2.94±1.43)分和(4.20±1.98)分,都明显低于干预前的(6.02±1.45)分和(6.02±1.97)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38.40±5.66)分和(34.98±5.30)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4.98±6.13)分和(43.98±5.67)分(P<0.05)。观察组的执行功能依从性为98.6%,而对照组为88.9%,观察组的执行功能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都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并且观察组在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有氧联合阻抗应用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训练执行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余进  陈曦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41-14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36.4±8.2)分,SDS评分为(33.9±7.1)分,对照组分别为(45.2±7.9)分和(49.2±8.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90、6.730;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