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分析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Bowen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和Bowen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PV6/11、HPV16/18DNA。结果①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理学形态差异较大;鲍温样丘疹病与Bowen病的临床表现不同,病理学形态相似。②35例尖锐湿疣中HPV6/11DNA阳性33例(阳性率94.29%);35例鲍温样丘疹病中HPV16/18DNA阳性29例(阳性率82.86%);16例Bowen病中HPV16/18DNA阳性4例(阳性率25.00%)。结论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HPV的不同类型有助于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鲍温样丘疹病与Bowen病的鉴别必须结合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
洪淡华  钱德英 《广东医学》1994,15(4):261-263
尖锐湿疣(Condylomata acuminat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性传播疾病。已知HPV有60多种亚型,其中15型为下生殖道肿瘤的致病原。Lorincz等把HPV各型的恶性潜能分为三类:1.低危:HPV6,11,12,42,43,44;2.中危:HPV31,33,35,51,52,58;3.高危:HPV16,18,45,56。Reid等报道90%以上的宫颈癌含HPV。Campion等报道26%CINⅠ级患者中85%含HPV16,于2年后发展为CINⅢ级。近年研究指出,对治疗后复发的湿疣并非性伴侣的重复感染,而是由于潜伏性HPV所致。 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首先于1982年由Altmeyer提出,称为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papillarl vulvae),1986年由Kohda报道称为多毛状乳头瘤(hirstutoid papillomas),1987年远腾显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病人阴毛毛囊和皮损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率及亚型分布,了解HPV亚型与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尖锐湿疣病人皮损和阴毛毛囊中的HPV进行亚型检测。结果尖锐湿疣病人皮损处HPV阳性率为96.15%(100/104),其中75例为HPV6亚型,32例为HPV11亚型,两者混合感染11例,4例为其他亚型。尖锐湿疣病人阴毛毛囊中HPV阳性率为32.56%,其中19例为HPV6亚型,9例为HPV11亚型,两者混合感染2例,2例为其他亚型。尖锐湿疣病人皮损组织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毛毛囊HPV阳性率(2χ=82.15,P<0.01)。尖锐湿疣病人阴毛毛囊中的HPV亚型分布与皮损中HPV亚型分布一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男性尖锐湿疣的HPV亚型以HPV6、11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皮损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外生殖器及子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1种基因型别的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子宫颈及生殖器尖锐湿疣疣体脱落细胞或尖锐湿疣组织,经PCR扩增后其产物与11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导流快速反斑点印迹杂交.结果 132例尖锐湿疣患者标本中,经PCR扩增并通过通用探针杂交分析后,有123例标本HPV DNA阳性93%.PCR阳性标本中,112例成功分型.高危型HPV16、18、31、33、52、58和66分别检出42例(31.8%)、22例(16.7%)、9 例(6.8%)、6例(4.5%)、18例(13.6%)、17例(12.9%)和5例(3.8%).低危型HPV6、11、53型分别检出55例(41.7%)、75例(56.8%)和7例(5.3%).危险度待定HPV亚型CP8304检出率为4.5%(6/132).有63.9%患者存在2~5型、高危/低危型HPV交叉感染,二重、三重、四重和五重型别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1.8%(42/132)、26.5%(35/132)、4.5%(6/132)和1.5%(2/132).结论 HPV感染趋于多重化;HPV 11、6、16型感染仍然是尖锐湿疣发病的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及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女性外阴及肛周的85例尖锐湿疣与97例假性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所有病例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上皮均呈乳头状结构,但尖锐湿疣常融合成菜花状.HPV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HPV-Ag阳性44例,HPV6/11阳性78例,假性湿疣均为阴性,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灶状分布空泡细胞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及鉴别假性湿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女阴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共400例,用HPV—PCR进行检测。结果:306例HPV—DNA阳性诊断为女阴尖锐湿疣,占76.5%。94例HPV—DNA阴性诊断为湿疣样病交,占23.5%。应用HPV—DNA—PCR技术对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和诊断,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另外,本文还对尖锐湿疣和非湿疣性外阴赘生物(湿疣样病变)的肉眼形态特点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用生物素和~(32)P-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11、HPV16和 HPV18型 DNA 探针,以斑点和 SouthernBlot 杂交方法检测了49例北京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组织中 HPV DNA。在24例尖锐湿疣组织中,HPV DNA 阳性者为18例(75%);其中 HPV11 DNA 阳性者16例,占阳性例数的88.9%;HPV16 DNA 阳性者2例,占阳性例数的11.1%;没有发现 HPV18 DNA 阳性者.25例湿疣样病变组织中,8例含有 HPV DNA(32%),全为 HPV11型。本文对湿疣样病变与 HPV 感染的关系,外阴部尖锐湿疣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6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在164例病例标本中,本芯片所能检测的是21种HPV亚型中检测出18种.未发现HPV18、35和56型.164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158例,检出率是96.34%,单一型别阳性率是53.66%(88/164),多重型别阳性率是42.68%(70/164);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6(61.59%)、11(37.20%)、33(7.32%)、52(7.32%)、58(7.32%)、16(6.71%)、59(4.88%)、31(3.66%),68(3.66%);以低危型HPV6、11为主,高危型检出率为46.95%(77/164);高危型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其多重感染率达到88.31%(68/77).[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11为主,高危型感染率高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的特点,尖锐湿疣组织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图像分析法用于鉴别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可能性。  方法 :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空泡细胞核和基底细胞核的形态特征。  结果 :2 4 0例疣状病变 ,经HPV DNA原位分子杂交检测 ,其中 146例阳性 ,阳性率 61%。选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各 2 0例的HE染色切片 ,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上皮浅层的空泡细胞核和基底细胞核的七项形态参数 ,经统计学分析 ,证实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得出了尖锐湿疣诊断性凹空细胞的定量范围 ,即平均核截面积>30 μm2 ,平均核截面周长 >2 1μm,核圆球度 <0 .71。  结论 :图像分析为我们鉴别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其感染相关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i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 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生殖道湿疣、宫颈HPV亚临床感染共353例患者的HPV哑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353例妇女中HPV阳性176例,阳性率为49.86%.浸润癌中HPV的检出率为100%,且均为高危性HPV感染;HPV感染率在CIN Ⅰ、CIN Ⅱ、CINⅢ、浸润癌逐渐增高,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共检测出15种HPV亚型,依次为16、58、52、33、53、11、31、6、18型等,前4种亚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最常见,16、58型等高危型HPV感染在HPV感染相关的良性疾病中仍然最常见,低危型HPV在生殖道湿疣、亚临床感染中却相对少见.结论 HPV检测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HPV感染的型别具有地域差异性;HPV16型的感染仍是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胁;应重视生殖道湿疣和SPI等良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性病门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感染者初诊时病毒亚型分布特点以及生殖器疣患者治疗三个月后HPV感染的清除情况。方法利用HPV基因芯片对218例性病门诊HPV感染患者进行21种HPV亚型检测。结果 218例HPV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疣患者135例占61.93%。共检出20种HPV亚型,其中低危型主要为HPV 6、11,出现频率分别为45.87%、33.94%;高危型主要为HPV 16,52,出现的频率为14.22%、13.76%;单一感染130例(59.63%),重叠感染88例(40.37%);53例生殖器疣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复查HPV感染情况,单纯低危型感染清除率为51.85%,低高危重叠感染中低危型清除率为36.84%。结论在性病门诊HPV阳性感染者中生殖器疣是病毒感染主要的临床表现;HPV11、6型是病毒感染的主要型别,重叠感染发生率高。治疗后三个月复查,单一低危型感染清除率高于重叠感染中低危型清除率。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IATIONOFPSEUDOCONDYLOMAOFVULVAANDCONDYLOMAACUMINATABYDOTBLOTHYBRIDIZATIONANDPOLYMERASECHAINREACTIONLiuYuehua刘跃华;Wa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组织学角度结合HPV原位杂交检测探讨尖锐湿疣和假笥湿疣及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6例活检标本,随机抽取典型尖锐湿疣70例,假性湿疣30例,相关病变10例作HPV6B、1原位杂交检测分析,观察HE组织切片。结果 本组材料中,70例(100%)典型尖锐湿疣和3例(10%)假性湿疣HPV表达阳性,相关病变均表达阴性,尖锐湿疣和相关病变HPV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Parotid Gland Tumor)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 Max)对59例腮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结果腮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HPV总检出率为57.6%(34/59),对照组均为阴性(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4,P<0.05);腮腺良性、恶性肿瘤组织中HPV阳性率分别为59.6%(31/52)和42.9%(3/7),两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P>0.05);腮腺肿瘤组中HPV感染亚型以高危亚型为主(80.7%),其中以HPV16、18、52型为主(61.4%);腮腺肿瘤组中HPV单一亚型、多重亚型均可感染,但以混合亚型感染为主(52.9%)。结论腮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相关性。腮腺肿瘤中HPV高、低危亚型均可感染,以高危亚型HPV16、18、52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混合感染女性病人中宫颈病变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特点,探讨HPV多重混合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就诊的19~90岁女性病人6 38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HPV基因亚型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宫颈刮片通过细胞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指导的活组织进行检查。统计分析HPV多重感染型别、亚型数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病变发生与分布情况。结果6 382例病人的HPV阳性率为16.36%,其中HPV多重亚型感染344例,阳性占比32.95%,感染率5.4%。多重混合感染高危亚型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HPV52、HPV16和HPV58型。HPV多重感染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分布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而CC主要分布于51~60年龄段。HPV多重混合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高危混合型次之,最后是低危混合型。高危混合型宫颈病变率为21.31%高于低危混合型的2.94%和高低危混合型的6.39%(P<0.01),低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严重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基因型(高危混合型)的致病力与宫颈病变(宫颈癌除外)具有相关性。41~50岁以及51~60岁的人群是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病的高风险年龄段。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中是否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特点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00例维吾尔族和200例汉族宫颈癌患者21种HPV亚型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1)维吾尔族宫颈癌中HPV高危亚型的排序是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1;汉族宫颈癌的排序是HPV16、HPV31、HPV58、HPV18和HPV52。HPV58、HPV31分别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占第二位,是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除HPV16之外较易感染的类型。(2)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43例,占HPV阳性患者的21.83%;汉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27例,占HPV阳性患者的13.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PV高危亚型感染频率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HPV16、HPV58、HPV18、HPV52在HPV阳性的宫颈癌中占的比例分别为65.88%、8.63%、7.06%和2.75%。汉族宫颈癌HPV16、HPV31、HPV58、HPV18在HPV阳性的宫颈癌中占的比例分别为66.81%、6.90%、4.74%和3.88%。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的HPV感染谱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有较多的HPV高危亚型多重感染,维吾尔族妇女感染上HPV后更容易发展成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本地区HPV感染及基因类型分布情况,探讨其对宫颈癌防治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624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共检测2种低危型和13种高危型.结果 624例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4.62%(216/624),其中低危型占76%(164/216),HPV 6为高发型,人群以40岁以下为主;高危型占24%(52/216),HPV 16,58,18为高发型,人群以40岁以上为主.结论 本地HPV感染基因型以6,16,18,58为主,应针对此采取措施,防治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8.
女阴假性湿疣病因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女阴假性湿疣(PCV)的病因及与尖锐湿疣(CA)有无相关性,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及病理、电镜等方法对42例PCV的病因及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V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无关,与长期慢性非特异性刺激有一定关系,与念珠菌感染关系不密切;PCR是诊断PCV的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尖锐湿疣和正常包皮组织中XIAP 的表达,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体外扩增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 芯片技术对尖锐湿疣组织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正常包皮组、尖锐湿疣未复发组和复发组中XIAP 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是26.67%、53.49% 和79.31%),3 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IAP 在高危型HPV 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型HPV 组高于对照组;在高危型与低危型组间、低危型与正常对照组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IAP 在不同年龄及性别患者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患者不同的病程及复发次数,XIAP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尖锐湿疣组织中XIAP 表达上调可能是其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XIAP 在尖锐湿疣的恶性转化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对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7 709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27种HPV基因型,分析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及HPV亚型感染的分布特点。结果7 709例标本中HPV阳性1 237例,感染率为16.05%,27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其中高危型833例,感染率为10.81%,前5位高危型阳性HPV依次为HPV52、16、53、58、39;低危型254例,感染率为3.29%,前5位低危型HPV依次为HPV61、43、55、81、6。HPV感染人群主要分布在41~50岁和31~40岁年龄组,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1 237例HPV阳性标本中,以单基因型感染为主,双重感染次之,少数人群存在多重感染。结论HPV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常见高危型为HPV52、16、53、58、39。41~50岁为感染高峰期。宫颈癌的筛查、防治以及疫苗的开发应用需同时考虑HPV基因分型和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