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普通白菜小孢子再生四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形态等变化与二倍体植株相似;4条同源染色体中期Ⅰ可出现四价体、二价体或配对二价体、少量三价体和单价体;终变期四价体呈棒状、环状、V形、L形、U形、S形、Y形等多种构型;中期Ⅰ多数细胞中出现10个四价体或配对二价体,个别细胞中出现多价体或单价体。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和四面体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和2个精核,具四萌发沟。从后期Ⅰ到末期Ⅱ,甚至小孢子有丝分裂,整个分裂过程中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等非正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方法,进行了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微管骨架呈动态变化过程,中期Ⅱ形成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末期Ⅱ未观察到典型的成膜体结构,同时型胞质分裂由子核间微管系统的相对界面发生,胞质分裂后形成四边形和四面体型四分体。②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异常细胞学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中期Ⅱ相互平行纺锤体发生联合;中期Ⅱ和后期Ⅱ孢母细胞两个纺锤体间的胞质会出现裂沟;四分体时期存在三分体和二分体等,说明由于远缘杂交而造成小胡杨染色体的异质性,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和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法研究了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终变期二价体多为棒状和环状,有3%的异型二价体,中期Ⅰ出现少量染色体落后现象,中期Ⅱ纺锤体的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平行型和八字型,四分体排列按比例依次为十字交叉型、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3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及2个精核,具3个萌发孔.2.0~4.5 mm的花蕾处于单核期,可作为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的选材依据.花粉可染率为87.9%,败育多发生在单核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和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法研究了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终变期二价体多为棒状和环状,有3%的异型二价体,中期Ⅰ出现少量染色体落后现象,中期Ⅱ纺锤体的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平行型和八字型,四分体排列按比例依次为十字交叉型、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3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及2个精核,具3个萌发孔.2.0~4.5 mm的花蕾处于单核期,可作为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的选材依据.花粉可染率为87.9%,败育多发生在单核期.  相似文献   

5.
热激或低温诱导辣椒产生2n花粉的细胞遗传学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和四分孢子行为,分析了热激或低温诱导产生2n花粉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减数分裂细线期——偶线期的母细胞经过热激或低温处理,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形成FDR重组核,产生未经交换或少交换的FDR2n花粉。热激或低温处理影响联会复合体的稳定性,开始处理时处于减数分裂粗线期——终变期的母细胞中,观察到二价体提前解体,部分母细胞发生第1次分裂核重组,产生已经交换的FDR2n花粉。热激、低温还能使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中期Ⅱ的母细胞产生异常,一是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造成部分细胞第2次分裂核重组,产生SDR2n花粉;再是减数分裂的细胞质异常分裂,四分体时期产生双核二分体,但不能明确这种二分体发育成的2n花粉属于FDR型还是SDR型。  相似文献   

6.
同源四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同源四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二、四倍体减数分裂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均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区别在于:四倍体前期I 19.3%的花粉母细胞具有双核仁;中期I染色体构型复杂,二价体占53.8%,四价体占33.9%,多价体占7.4%;在25.5%的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落后和染色体桥现象;中期Ⅱ纺锤体有"八"字、垂直和平行3种类型;非正常四分体达6.7%,败育率达32.0%.  相似文献   

7.
 1.同一花各花药减数分裂基本同步,但同一花药则常不同步.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常见异常现象.3.胞质分裂为同时型.4.四分孢子在四分体中排列的方式多样.5.成熟花粉粒为二胞型,营养核解体较早.6.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全部过程中,均有胼胝质壁包围,四分体各个小孢子间也具有胼胝质壁.7.绒毡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多数绒毡层细胞的核分裂为二核,其少数一直停留在单核状态.8.单核小孢子有的皱缩空瘪,有的彼此粘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绿豆小孢子母细胞来自初生追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在花药内葫发,花药开裂时散出。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有明显的胞间联丝。小胞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凝线期至减数分裂Ⅰ的中期,普遍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间染色质胞间转移现象。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的内切向壁及径向壁解体,部分绒毡层细胞的原生质体向药室内突入。由单核花粉粒到2细胞花粉粒形成初期,均可见到部分绒毡层细胞的原生质体进入药室,形成周原质团,渗入花粉粒之间,但在此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绒毡层细胞保持在原位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和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为材料,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及二分体、四分体时期的小核。结果表明,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代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出现了3个单价体的染色体构型,后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落后染色体,二分体、四分体时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小核,在不同的核不育背景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说明3C染色体在小麦核不育背景中具有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小麦核不育背景中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后期、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果,说明4E染色体同样具有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3C或4E染色体诱导染色体断裂可能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芹品种铁杆芹花蕾为材料,采用改良卡宝染色压片法对芹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胞质同时型,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或十字交叉型,中期Ⅰ和中期Ⅱ细胞可见赤道板外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部分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473A核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陆地棉洞A型衍生棱雄性不育系473A小孢子败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花粉母细胞能正常地形成,但其胞质融合以及粘连现象较为普遍;减数分裂过程不正常,常能观察到中期Ⅰ,后期Ⅰ等时期的落后单价体以及染色体的不均衡分离,并产生一分、二分、三分以及多分孢子;主要败育时期是单核早期,在小孢子外壁加厚,刺状外突后,它的原生质体就急剧解体,走向败育,少部分小孢子的败育可延迟至单核中期。绒毡层、中层的发育和解体与小孢子的败育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明东风  王秀芹  付琪  赵庆玮  赵逢涛  王玉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96-15899,15921
[目的]研究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特点。[方法]利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烟农15、SDAU18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两亲本(烟农15和SDAU18)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基本正常,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F1小孢子发生过程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二价体,分别为10.11和18.29个,而多价体出现的频率非常低;减数分裂后期I,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为5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为4.43个。在杂种F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但败育主要发生在第1次孢子有丝分裂以后。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1可育花粉仅有31%。[结论]为深入分析和利用该双二倍体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特点。[方法]利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烟农15、SDAU18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两亲本(烟农15和SDAU18)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基本正常,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F1小孢子发生过程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二价体,分别为10.11和18.29个,而多价体出现的频率非常低;减数分裂后期I,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为5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为4.43个。在杂种F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但败育主要发生在第1次孢子有丝分裂以后。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1可育花粉仅有31%。[结论]为深入分析和利用该双二倍体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报道了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其观察结果表明:青菜花芽中,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或小孢子以四分体释放等,内轮4枚长雄蕊晚于外轮2枚短雄蕊.同一花药不同花粉囊内,小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3~4个时期;同一花粉囊中,在减数分裂Ⅱ的前期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而前Ⅰ期可观察到2~3个时期;但单胞期以后发育又表现同步.除此,笔者对花药壁层的发育和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有少数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具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试验材料为黄花莱(Hemerocallis citrina Bar. )栽培品种“桅子花”。观察结果表明;(1)花粉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两侧对称型,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花粉母细胞的壁发生变化,从粗线期开始逐断沉积胼胝质,四分体散开时胼胝质溶解。(2)成熟花粉为二细胞花粉,属双核型花粉粒,营养核呈变形虫状,生殖细胞停留在分裂前期。(3)花药长度,花粉粒大小可作为判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花粉粒发育阶段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S45A和117A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点相同,其雄性败育于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至单核小孢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小孢子不形成花粉壁并开始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径向扩大和小液泡化并逐渐解体。9012A雄性败育于花粉母细胞至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 胼胝质壁不降解和不释放出四分体,并且四分体开始液泡化解  相似文献   

17.
萝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花芽中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的分散和减数分裂或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等,短雄蕊均先于长雄蕊。同一花药不同花粉囊内,小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3~4个邻近时期;同一花粉囊中,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表现一定程度的同步性,而前Ⅰ期以后,常为2~3个邻近时期,但小孢子(单胞期)以后的发育表现完全同步。此外,作者对药壁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还发现了一些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矮牵牛品种梦幻为材料,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形成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终变期有7个二价体,有棒状和环状构型。胞质是同时型分裂,四分体小孢子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检测及分析,表明小麦-大麦远缘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行为存在一些异常现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均具有一定数量的单价体,普遍存在多个棒状二价体和多价体;后期Ⅰ、后期Ⅱ和末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四分孢子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可能是由远缘杂交的2个亲本间染色体组存在差异造成,导致了杂种后代中的大麦染色体的遗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及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断片;后期Ⅱ和末期Ⅱ有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及不等分裂的现象;四分体时期还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平均异常频率高达31.5%,二倍体则只有10.2%的细胞表现异常,说明同源四倍体遗传稳定性比二倍体差,减数分裂不正常是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