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以春秋季多见 ,其主要症状为面部表情肌瘫痪。从 2 0 0 0年以来 ,笔者采用针刺、TDP照射及针刺加TDP照射的治疗方法 ,分3组对周围性面瘫进行疗效观察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0例面瘫患者中 ,男 6 8例 ,女  相似文献   

2.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可分为中枢性面瘫 (脑血管病所致 )和周围性面瘫两类。本文主要讨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系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 ,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肌运动障碍 ,发病年龄以2 0~ 5 0岁为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1 一般资料选取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10月的面瘫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共 370例 ,其中男性 2 6 3例 ,女性 10 7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2岁 ,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 2小时。对照组 :共 30 2例 ,其中男性190例 ,女性 112例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 5岁 ,病程最长 9年 ,最短 1天。2 …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它的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良好效果,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将针灸等传统治疗与个人体质密切结合,探讨面瘫的针灸临床疗效与体质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课题选取病例来源于2017年9月~2017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的面瘫患者60例,经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为气郁质,其中男38例  相似文献   

4.
贝尔氏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多以扩张血管、激素、维生素、细胞活性药物等治疗,并以局部理疗、针灸、按摩等治疗,往往疗程长,显效慢。笔者于1983年以来对贝尔氏面瘫病人做面神经挑刺,并  相似文献   

5.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是门诊的常见病.笔者运用针刺治疗面瘫73例取得良好的疗效(中枢性面瘫在此不做论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瘫是以一侧面肌运动障碍、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常见颅神经疾患,其发病机理不一,治疗方法各异。笔者自1978~1983年以来,根据经络理论及腕踝针原理,在腕部试用一针沿皮刺入手法。在门诊、病房收治面瘫70余人。  相似文献   

7.
先推拿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因面神经核以下的病变而致。周围性面瘫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一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多发。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86年以来,应用温针灸与单纯针刺对比观察治疗360例面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60例面瘫为住院及门诊病例,分两组,温针灸组240例,单纯针刺组120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15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以20~40岁居多,左侧面瘫者168例,右侧面瘫者192例,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1年半,以2~5天居多经中医辨证属风寒者162例,属风热者134例,属瘀血内阻者64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的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在一侧面部发病。临床上将病程超过3个月的面瘫称为顽固性面瘫,笔者采用电针结合刮痧方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等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不同面瘫程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的面瘫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63例痊愈,4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60%。[结论]针刺等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特别是轻度面瘫患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为主治疗面瘫8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登瑞  蒋永德 《四川中医》2007,25(3):100-100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846例患者以针刺为主,配合电针、中药多途径治疗。结果: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为主治疗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对于周围型面瘫的疗效,以探寻科学客观的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瘫方法。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2例周围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1个疗程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表评分及Burres–Fisch面神经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周围型面瘫疗效一般而且经济效益远低于浮针疗法配合药物,浮针疗法的特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重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年间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共计407例,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三组。A组: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以毫针治疗为主共92例;B组: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以毫针治疗配合刺络拔罐法为主共116例;C组: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毫针治疗配合"三重法"为主共199例。三组经治疗1个月、2个月后分别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比较,C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它两组(P<0.01或者P<0.001),B组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三重法"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面瘫报道颇多,但利用电吹风进行配合治疗的却少见。我科于2000年至2006年,先后治疗200例面瘫,疗效卓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眼睑不能闭合为主症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笔者自2012年以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观察王季良老师用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引起的目合困难患者,主要记录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治疗对象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门诊收纳由周围性面瘫引起的目合困难患者,年龄23~54岁,男29例,  相似文献   

16.
陈治忠  陈伟勋 《新中医》1998,30(11):20-21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为临床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笔者自1995~1996年,对61例面瘫病人进行针灸对比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1例均为门诊早期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面瘫患者120例,其中周围性面瘫78例,中枢性面瘫42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取穴方法,平补平泻;观察组取穴采用局部取穴+辨证取穴+辨病取穴的方法,并根据病情辨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治疗周期为15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取穴+辨证取穴+辨病取穴的方法治疗面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称为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来治疗面瘫方法甚多,但是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已成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用面瘫膏外贴,治疗45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56例中男性247例,女性209例;年...  相似文献   

19.
面肌功能训练配合推拿在单纯性面瘫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面肌功能训练配合推拿在面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单纯性面瘫106例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62例)和对照组(44例),功能训练组采用面肌功能训练配合推拿治疗面瘫,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治疗面瘫.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且均以中度面瘫疗效最好;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功能训练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治疗面瘫的基础上,早期、有计划、持续、主动地进行面肌功能训练对面瘫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东莞常安医院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面瘫评分差异,评估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患者面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瘫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面瘫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时使用mNGF,能提高面瘫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理想,用药安全性高、治疗用时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