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02,(05):24-27
以红曲霉、米曲霉为菌种,以豆粕、米、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培养工艺制得成曲,并对此进行了酶学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曲料配比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红曲米豆的培养及酶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曲霉为菌种,以米、豆粕为原料,对其适合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米豆比例1.5:1;物料厚度5cm;初始水分含量50%;曲料pH值为4;30℃,6d。在此基础上对红曲米豆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该工艺条件下培养出的红曲米豆较红曲米的酸性蛋白酶活力提高近10倍,中性蛋白酶活力提高不大,碱性蛋白酶检测不出。糖化酶活力仍能达883.7。色价达180以上,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中属于氨肽酶M18家族的新成员天冬酰胺氨肽酶(AAP)基因,经反转录克隆获得该基因,实现了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同时研究了重组AAP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大豆蛋白水解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重组AAP的分子质量约54.0 kDa,在较广的pH范围内有活性(pH 6.0~9.5),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0,Zn~(2+)和Ca~(2+)对该酶起促进作用,EDTA能够显著抑制该酶的酶活。以Asp-pNA为底物时,K_m为0.42 mmol/L,V_(max)为21.57μmol/(mL·min),该酶具有水解N末端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底物特异性。重组AAP可显著降低大豆多肽的苦味,提高水解度,具有在食品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As-W6的脂肪酶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得到电泳纯的脂肪酶,纯化倍数为86.7倍,回收率为23.2%,相对分子质量为40.8 ku,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 H分别为40℃和7,在40℃以下和p H68之间有较好的稳定性;Ca2+、Mg2+和丙酮能够明显促进提高脂肪酶的活性,而Cu2+、Fe2+、Mn2+和SDS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当大豆油作为底物时该脂肪酶的酶活力最高,表明其对大豆油具有显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FAFU)发酵产物中提取淀粉酶,通过硫酸铵盐析、透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等纯化步骤,回收活性组分,结合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共分离纯化出3种酶:酶Ⅰ、酶Ⅱ、酶Ⅲ。通过酶解淀粉实验,酶解产物经薄层层析(TLC)分析,鉴定出酶Ⅰ、酶Ⅱ为液化酶,酶Ⅲ为糖化酶,经SDS-PAGE电泳确定分子量大小分别为:48.6、49.7、93.5 k Da。对酶Ⅰ、酶Ⅱ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的探究:酶Ⅰ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温度在50℃以下稳定性好,55℃的半衰期是40 min,最适反应p H为6.0,在p H7.2~9.6范围内稳定性好;酶Ⅱ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温度在45℃以下稳定性好,50℃的半衰期是30 min,最适反应p H为6.6,在p H8.6~10.0范围内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米曲霉M3中性蛋白酶的提取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硫酸铵沉降法分离纯化米曲霉M3所产中性蛋白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159781.1μ/g;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值为7.5;该酶在30~4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值6.5—7.5的条件下酶是稳定的;NH4^1 ,K^1 对该蛋白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Fe^3 则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从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中固态发酵得到的粗酶制剂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酯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该酶最适温度为40 ℃,在30 ℃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6.5,在pH5.5~7.5条件下稳定性好。Fe2+、Na+、Mn2+、Mg2+、Li+、Zn2+对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Ca2+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K+对酯化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K+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6000、阿拉伯胶4种表面活性剂对酯化酶酶活力都有抑制作用。另外,甲醇和乙醇对该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甲酸、乙酸、乳酸对酯化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乙酸乙酯在低浓度时对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含量为30%时反而有促进酶活力的作用。酯化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016 mol/(L·min),米氏常数Km为0.015 4 mol/L。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白酒大曲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酯酶菌株HQ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硫酸铵二级沉淀、丁基琼脂糖凝胶柱和Superdex G-200柱对其所产的酯酶进行纯化,并进行N-端序列、质谱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Q被鉴定为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经纯化获得一个分子质量为60 kDa的酯酶,命名为ESM1。酯酶ESM1具有一段酸性蛋白酶的肽段序列,最适温度为60 ℃、最适pH值为7.0,在温度为50 ℃的环境和中性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Zn2+、Ca2+和Na+对ESM1有促进作用,其中Zn2+促进作用最高,Cu2+、Mg2+、Fe2+和Mn2+有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碳源和氮源是红曲米工业生产必须考虑的一环,本研究在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条件下,对色素红曲培养中的碳源和氮源做了探索。研究发现,种子液色价和固态发酵最终色价具有正相关性,玉米淀粉、硝酸钠为最优碳氮源,其中当玉米淀粉和硝酸钠配比3∶0.2~0.4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真菌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实验室中保藏4种真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与固体发酵研究,筛选出最佳的α-淀粉酶产生菌米曲霉FSO179,固体发酵产酶水平为910.3u/g,液体产酶水平为656.6u/mL。该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5℃,50℃保温30min仍保留80%;最适作用pH为4.0,pH稳定范围为3.5-6.0之间。Fe^2+、Ba^2+、Cu^2+、Mn^2+、Fe^3+金属离子对酶具较强抑制作用。而Ca^2+对酶具有一定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突变的红色红曲菌M805为出发菌株,以亲本菌株M-7为对照,初步研究了其在土豆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变化、碳源消耗、蛋白酶活力以及DNA完整性等与自溶相关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M805在生长进程、碳源同化以及蛋白酶分泌的能力方面与亲本菌株M-7存在明显的不同.在10d的测定中,M805未见规律的生长曲线进程,而亲本菌株M-7在旺盛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的特征明显;在整个的发酵过程中,突变株805产生蛋白酶的量要明显高于亲本M-7,其中M805第7d蛋白酶活最大,达7.512μg/mL,而其亲本第6d达最高,为5.25μg/mL.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红曲菌自溶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红曲霉液体培养条件与产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红曲霉液体培养条件与产红曲色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6.0、摇瓶盖口纱布层数为8层、转速为140r/min、装量为50mL/250mL、发酵时间为72h。在此培养条件下,发酵液的总色价为52.2U/mL。  相似文献   

13.
红曲霉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天然红曲色素,同时产生多种酶类,如淀粉酶、糖化酶、酯化酶等。本实验以红曲霉为甜米酒酿造的糖化增香着色剂,采用正交实验寻找适宜的红曲甜米酒酿造工艺。结果表明:红曲霉接种量2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120h,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甜米酒色泽红亮,味甜醇厚,酒体协调,有红曲特有的醇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利用红曲,介绍了红曲中红曲色素、洛伐他汀和桔霉素等的组成、提取与检测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桔霉素的降解方法,并综述红曲中其它功能成分有麦角甾醇、酶类活性物质和γ-氨基丁酸等,同时,对功能性红曲潜在的价值空间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色素的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菌株紫红曲霉No.1-18-54液态发酵产红色素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其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9%、硝酸钠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红曲霉液态发酵条件,分析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发酵时间以及装液量对色素及桔霉素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氮量高的培养基会强化桔霉素的生成;桔霉素的生成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到120h时达到最高,然后开始下降,而色素从120h后保持恒定;随着装液量的增加,桔霉素和色素的产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桔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霉在我国的应用源远流长,但桔霉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曲霉的深度开发。本文介绍了红曲霉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抑菌性、检测方法、生物合成途径及基因克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以100 g中筋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0. 2%的食用碱,以及不同比例的红豆粉、黑米粉、食用盐、水制作面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红豆黑米面条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红豆粉、黑米粉、食用盐、水的添加量分别为10%、12%、1.5%、74%时,面条的感官评价和面条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利用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50%、3%葡萄糖、0.1%甘油、3%酵母粉、0.1%硝酸铵、0.2%氯化铵、2%蛋白胨、0.4%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发酵所得红曲色素的色价可达到1302U/g。  相似文献   

20.
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优选,获得了产量较高的红曲色素生产菌株Monascus purpureus M5,其液态发酵的红色素产量达到了154.5U/mL.对M5发酵产色素的碳源、氮源、初始pH值等进行了优化,以70g/L大米粉、30g/L可溶性淀粉、10g/L黄豆粉、1g/L NaNO3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0,35℃条件下培养6d,M5摇瓶发酵红色素的产量达到195.8U/mL.在5L发酵罐中对M5进行葡萄糖补料分批发酵培养,其色素产量在108h时达到最大值253.2U/mL,相比摇瓶分批发酵提高了29.3%,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