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胆固醇血症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页  战祥辉  苗会娜  戴劲  彭珊  马静 《武警医学》2008,19(6):499-502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及发病机制.方法 以扫描电镜观察20例高胆固醇血症(>6 mmol/L)临床亚健康人血红细胞形态.结果 所选20例高胆固醇血症(>6 mmol/L)临床亚健康人血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形态变异.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红细胞不仅存在膜组分的变化,同时膜蛋白和膜骨架受损及膜内外环境的劣化可能是导致其形态变异、功能受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青  马维亚  汪茜  尹岭 《武警医学》2002,13(12):726-727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代谢受遗传和营养的影响,高Hcy血症作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日益受到关注[1-2]。本研究通过对106例老年人Hcy的检测和临床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者与高Hcy血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治疗中,二氧化碳(CO2)本身对机体无保护性作用,甚至认为其有害.而最近研究表明,升高的CO2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即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器官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为改善氧合,减轻炎症和维护组织细胞功能等.合理的、安全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在临床工作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测定胱抑素C(Cys C)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以7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和45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新生儿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Cys C进行测定。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的BUN、CR检测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的Cys C检测指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Cys C检测指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时,Cys C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间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1年3月经胸部CT和(或)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TAAD手术患者73例,按照术后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分为合并低氧血症组(n=36)与未合并低氧血症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178份血清进行CMV抗体IgG,IgM检测,其中包括39例临床确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其母亲(78份血清),50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100份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CMV感染率为61.54%,对照组CMV感染率4%,均表现为IgG阳性;与对照组比,患儿CMV感染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X~2=35.08,P<0.01;存在CMV感染的新生儿,其母也均对应有CMV感染,感染率与新生儿一致,表现以IgG,IgM均阳性为主或单一的IgG阳性。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母体感染CMV后造成的宫内感染和产通感染有明显的关系,围产期CMV感染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CMV抗体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因主要为母乳性黄疸(37.7%)、ABO血型不合溶血(16.4%)、感染相关因素(15.2%)、围产期相关因素(12.1%)、胆汁排泄障碍(6.3%)、红细胞增多症(5.0%)和先天性因素(4.5%)。母乳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感染相关因素、围生期相关因素、胆汁排泄障碍、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因素和其他不明原因为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围生期的危险因素有孕母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产式、宫内窘迫、催产素、出血、开奶时间、胎粪排出时间和喂养方式(P<0.05),而性别和胎次则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乳性黄疸和ABO血型不合溶血等;围生期危险因素为孕母年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02月-2022年02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未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发生组。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找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肥胖、吸烟史、饮酒史、甘油三酯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吸烟史、饮酒史、甘油三酯、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受肥胖、吸烟史、饮酒史、甘油三酯水平高、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立新  刘又宁 《武警医学》2007,18(8):623-626
呼吸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由其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严重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现代机械通气技术(主要是正压机械通气技术)作为临床救治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使得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从20世纪70年代90%以上降至目前的40%左右,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1,2]。随着机械通气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众多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不断地改写临床医务人员的理念,使得我们有必要更新观点,重新认识了解无创、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呼吸衰竭这一传统而又崭新的话题。1无创、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区别与联系临床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 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 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气管插管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等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TAAD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5.9%。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ICU停留时间(P=0.039)明显延长,且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01,P<0.001),而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