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对某城市的一个区的区域风险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火灾风险的三级指标,以及具体指标的赋值范围,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三级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区域火灾风险预警评估模型.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以动态监控预警平台的界面形式呈现,接入城市"一网统管"的大平台,作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和平台的建立,对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区域火灾风险进行监测分析,根据设定的预警值进行分色分类预警,提示相关地区政府、行业部门关注,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
化解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规模控制、预警技术等路径内生于债务的货币工具属性,遮蔽了对政府能动性的关注,即政府治理能力作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被疏漏。地方债务风险的产生不限于初始防范与债务化解,举债者的承载能力不足、用债中的注意力分配失衡、化债中的弱化创新发展挤占了公共资源,债务监督评估的单向驱动力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的延伸。而地方政府过程性治理能力,受政治体制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形塑,以往地方政府作为风险主要承担者的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因此,应系统识别县域发展环境,债务计划限额适当倾斜;落实上级价值规范引导,培育外部信息吸纳机制;着力县域财政守正创新,建立持续性硬预算约束;拓展县域债务监督形式,构建社会参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问题。文章在分析2013—2017年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状况的基础上,运用KMV模型,通过对黑龙江省地方政府2015—2017年相关债务和财政收支数据实证研究后发现: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较低,债务规模处于适度安全范围。然而,近两年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长,财政收入却出现下滑趋势,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构建2015—2020年债务余额及安全偿债规模的双指标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设立债务风险防控委员会、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和处置债务危机三级响应机制等措施,探索化解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财政分权机制下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本文通过建立四维度12个指标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浙江省X市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评估,进一步从举债权限、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和监管角度探析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提出优化政府机构,考核机制;深化财税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本文对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上海、江苏的地方债务风险的防控办法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地方政府可从加强地方债务预算管理、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审议制度、增加各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审计监督、实施地方债务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建设债务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
2018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等文件,对化解和防范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出了相应地要求。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披露和全预口径预算监督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造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如何通过信息披露和全口径预算手段,实现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并给予博弈模型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强化地方债务管理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一直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检验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作用效果,基于政府会计改革于2017年将部分省份作为试点地区构建出"天然实验室"的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政府会计改革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上升,并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由此为进一步大范围开展政府会计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70-7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积聚,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隐患。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剥离了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但是投融资平台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城投公司债务存量是影响其转型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转型时期,有效防范和治理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对实现平台公司顺利转型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公开发债的数据深入分析投融资平台转型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的投融资平台风险由中度风险向高风险演变,风险增速呈现递增趋势,平台债务风险的不断积聚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西部地区;平台债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其债务风险与地区发展水平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基于平台债务风险的区域积聚现状,未来防范平台债务风险的重点应在区域联防,防范平台风险集中爆发。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地区平台债务风险,这在平台公司实现顺利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层面看,土地出让金、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分权度对平台公司转型产生显著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实施"开前门,堵后门"的政策,规范政府融资模式,转变融资观念;在改革官员激励机制方面,必须破除唯GDP论;继续完善财政体制,将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可采取"适当下放财权并上移事权"的组合措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切实改革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打破与政府的依附关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从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开始,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时财力却不断收紧,地方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为地方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和完成地方事务。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渠道广泛举债,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成为焦点问题。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期国家地方政府管理债务的有益经验之后,提出了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制度化管理,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在阐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债务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地方政府信息共享中心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政策、技术和资源等角度分析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共享中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框架思路和作用,并指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中心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