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方法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A组为全麻组,B组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B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比较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清醒时MAC、Steward苏醒评分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A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B组术后清醒时MAC较A组降低,Steward苏醒评分高。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可以降低术中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增强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循环和血糖的变化,以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和术毕恢复时间的差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ASAⅠ级~Ⅱ级择期行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6岁~6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和手术时间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所有患者无神经精神障碍,心肺功能良好,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1.2麻醉实施和维持所有病人术前0.5h肌肉注射安定10mg,东莨菪碱0.3mg。A组以咪唑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25mg/kg,芬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03-2013-09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1例胃癌患者按不同手术麻醉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术中给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27例,术中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12、24h三个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明显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麻醉复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单纯全麻和全麻并胸段硬膜阻滞开胸手术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的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将28例ASA~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组10例G C组18例):G组按照常规方法诱导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G C组先行胸5~6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后给予1.5%利多卡因,调节阻滞平面达胸2~10后,开始全麻诱导。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胸腔探查、关胸四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糖、生长激素、皮质醇及胰岛素的值。结果G组血糖在探查时9.2±2.3及关胸时10.9±3.8均高于G C组7.4±1.6、9.0±1.8;生长素G组在切皮时7.0±9.9、探查时12.8±8.3及关胸时15.9±10.8均高于G C组4.2±6.0、10.9±7.0、13.7±7.9;而G组的血皮质醇在切皮200.8±162.3、探查228.7±114.8及关胸时242.1±185.0逐渐升高,并显著性高于G C组156.5±36.9、165.2±57.8、208.9±44.3;随着血糖的升高两组的胰岛素均逐渐升高,但G组在探查时16.7±6.5及关胸时19.9±6.6高于G C组13.5±4.7、16.3±4.6。结论开胸手术时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的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构成对其威胁的任何刺激而发生的多种激素参与的反应。麻醉和手术操作常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而使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单纯吸人全麻不能完全抑制麻醉手术期间的麻醉操作、手术操作等刺激所引起的脑垂体和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单纯的硬膜外阻滞也不能完全阻滞所有有害刺激的传人。本文旨在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麻醉效果和对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对其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用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能够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选择ASAI~Ⅱ级 ,年龄 35~ 6 5岁 ,体质量4 9~ 74kg ,术前无明显心血管和内分泌异常的择期乳癌根治术患者 35例 ,分为单纯全麻 (G)组 18例 ,全麻联合硬膜外 (C)组17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 .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0mg ,东莨菪碱 0 3mg,G组以咪唑定 0 2mg·kg-1,芬太尼 4 μg·kg-1,维库溴铵 0 1mg·kg-1,依次静脉推注诱导插管 ,术中间断辅助芬太尼 ,安氟醚维持麻醉 .C组先行T4 - 5硬膜外穿刺注药留置硬膜外导管 ,用 10 g·L-1利多卡因和 2 5 g·L-1丁卡因混合液 ,予注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癌扩大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4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癌扩大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GA组n=2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n=22)。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与GA组相比,GE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术后镇痛质量高(P〈0.05),但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更为明显,应注意监测和防范。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子宫癌扩大根治术的良好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全麻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食管癌根治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但据文献报道,单纯全麻手术的病人术中、术后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再加上吸痰、插管和拔管的强烈刺激可致剧烈的心血管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46例择期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分别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探查、术毕、拔管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中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值.结果Ⅰ组术中血糖、皮质醇测定值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较麻醉前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Ⅱ组麻醉前后测定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布加氏综合征手术时内分泌影响小,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观察组),每组30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中丙泊酚用量和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36.7%和23.3%,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和13.3%( P<0.05)。术后1、3 d 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显著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15例,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15例,全凭安氟醚吸入全麻。对两组在术中循环应激、苏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复合组循环应激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术毕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病人无躁动不安,术后镇痛方便、可靠,咳嗽排痰好。结论安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一种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全麻对开胸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开胸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硬膜外辅助全身麻醉,40例)和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3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创血压(MAP)、心率(HR)、血糖水平、麻醉用药量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t 2、t 3、t 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MAP值均显著较对照组低;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的HR值显著较对照组低;t1、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均显著较对照组低.OLV15、30min时两组患者血中PaO2浓度均较插管后TLV时明显下降,且恢复TLV时均显著上升;OLV15、30min时观察组患者的PaCO2浓度明显较插管后TLV时高,且恢复TLV时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低.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全麻可以有效保证开胸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稳定性,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全胃切除手术时的麻醉质量 /价格比 .方法  38例择期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 ,ASA I~ II级 ,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 (GA组 )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CGA组 ) ,每组 19例 ,分别接受气管插管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记录麻醉诱导期、手术期及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变化 ;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是否合作或主诉刀口疼痛及术后恢复记忆时间 ;计算两组间可变项目费用 .结果  1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 ,所有患者回到病房后才有记忆 ;2 CGA组患者术中收缩压 (16 .4±1.8) k Pa、心率 (77.8± 9.7) m in- 1的变化与 GA组 (17.5±2 .2 ) k Pa和 (84 .5± 10 .4 ) min- 1 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0 .0 5 ) ;3两组患者诱导插管时及苏醒期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不显著 (P>0 .0 5 ) ;4 CGA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 (12± 4 )min与 GA组 (10± 8) min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5CGA组无一例术后 12 h内主诉刀口疼痛 ,而 GA组所有患者在术后 12 h内均主诉刀口疼痛 ,其中 12例在术后 2 h内安装镇痛泵 ;6 CGA组两组间可变项目费用总计 (2 86 .6± 10 .2 )RMB(人民币 ) ,与 GA组 (6 18.0± 12 1.9) RMB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 ,胸段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8.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观察硬膜外复合全麻对上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质量的影响。方法37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70岁,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18例)和硬膜外复合浅全麻组(EG组,19例)。两组均在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行患者PCEA。于术后6、12、24及48 h记录安静时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硬膜外镇痛药在术后2 d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组术中芬太尼用量为(0.41±0.08)mg,明显多于EG组的(0.24±0.03)mg(P<0.05);EG组术后12和24 h VAS评分分别为3.4±2.5和3.1±2.1,明显低于G组的4.5±1.5和4.2±1.0(P值均<0.05);且术后1、2 d EG组镇痛药用量为(55.2±12.9)和(39.9±4.2)mL,明显少于G组的(67.5±9.0)和(52.4±8.0)mL(P值均<0.05)。结论与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相比,硬膜外复合浅全麻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后24 h的PCEA的镇痛质量,并减少手术后2 d的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观察组)和全麻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4μg /kg、罗库溴铵0.6mg/kg和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快诱导,呼吸机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mmHg,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在硬膜外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镇静,L2~3穿刺成功后,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5ml,观察5~10min,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0ml;全麻诱导用药同对照组。于手术前、切皮、气腹20min和术毕10min采集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并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气腹20 min和术毕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更能有效抑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