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筋膜炎是一组发生于肌肉和筋膜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复发率高,但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仍不明确,因此临床诊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将对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行阐述,以期能提高肌筋膜炎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在发病机制及诊疗方面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轻微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HE)发病过程中最早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患者无可察觉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心理测试发现患者存在轻度神经认知功能异常。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统一的诊断标准,但MHE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阐释,临床治疗仍缺乏规范化及统一的标准。中医药在MHE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但中医辨证论治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多从实证、热证对MHE进行辨证论治,常见中医证型为热毒炽盛证和痰浊蒙窍证。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为临床多发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按FD的诊断标准、治疗研究、发病机制和国际上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中医药研究FD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临床多发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按FD的诊断标准、治疗研究、发病机制和国际上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中医药研究FD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影响,临床上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病人愈来愈多,笔者从中医与西医两个方面总结了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根据其发病的原因及机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预后不利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累及全身重要的器官,以往研究其分子机制相对独立,难以全面揭示发病机理,并且西药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反应难以避免,不利于心衰患者的预后,因此文章围绕中药在治疗心衰,心室重构,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衰复发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虽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本病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给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等因素有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无法概括该病的全部.深化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是寻找有效治疗途径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对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福生  祝淑贞 《中医药学刊》2005,23(7):1177-1179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虽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本病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给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等因素有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无法概括该病的全部。深化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是寻找有效治疗途径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对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属中医“骨痹”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随着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小针刀作为一种新的中医微创技术,近些年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从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理、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发病机制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所造成的血小板过度破坏;骨髓巨核细胞质量和数量异常,出现血小板成熟障碍,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中医药研究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潜方组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个体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疗效满意。现有临床研究在中医药对其免疫机制的干预情况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及判定标准,可能会影响临床医生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上的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中药毒副作用小,可长期运用的独特优势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骨转移癌痛是癌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癌症总体患病率增加而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骨转移癌痛是一种同时具备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征而又异于2种类型的特殊疼痛,因此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骨转移癌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破骨细胞活化、骨微环境的变化、胶质细胞活化、脊髓神经元活化、微小RNA失调等方面。现代医学治疗骨转移癌痛以三阶梯止痛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骨转移灶的姑息性放疗及介入治疗为主,短期止痛疗效确切,但由于其不良作用、成瘾性及耐药性等问题未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骨转移癌痛有确切的疗效,不仅具有安全性高、增效减毒、增强患者免疫力等优点,而且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发挥协同治疗的作用,使其在防治骨转移癌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众医家学者的研究重点。该文系统整理了近年国内外文献库中有关骨转移癌痛发病机制及中医药(中药复方、单药及单体)干预的研究文献,将从抑制破骨细胞活化、胶质细胞活化及脊髓神经元活化、调控疼痛介质及微小RNA异常表达及抗肿瘤等方面详细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骨转移癌痛的发病机制,并为中医药有效防治骨转移癌痛提供更全面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止点性跟腱炎是跟腱在跟骨止点部位的病变,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从跟腱的解剖学特点及止点性跟腱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对止点性跟腱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髂腰肌劳损患者痛点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将74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盖国才压痛分级标准对患者腰部及下肢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髂腰肌劳损痛点主要分布在腰骶部及股骨小转子、腹股沟附近。结论:髂腰肌劳损痛点分布规律与其发病机制、特点相符,在指导疾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该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深讨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临床常见,对其病名、发病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及X线所见,各家认识尚无肯定、统一的标准。为提高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颈椎病的认识,并力求统一其标准,本文在这方面结合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的疼痛性疾病,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多方面的影响。MPS发病机制不明确,无明确客观的诊断标准,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各异。本文从MPS扳机点的形成机制和病理特点及MPS的治疗3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病率高,有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该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PN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改善DPN的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消除其病因和阻止病情的进展。中医中药对DPN的防治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有关DPN的发病机制进展,并对中药复方筋脉通胶囊防治DPN的机制研究进行归纳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消渴"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西医主要是以高血糖反应、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的糖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BMJ发布的中国大陆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ADA标准)糖尿病患病率结果示:2017年12.8%的成年人(ADA标准)患有糖尿病,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数估计为1.298亿人[2]。因此,探究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过程是慢性、发展性的。近年来,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西医对其发病、治疗在某些方面逐步达到统一。分别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中医学络病学说及心气虚角度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基于发病机制的治疗状况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世界范围内高致死、致残的疾病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很难从人体直接获得COPD肺部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动物模型在探明COPD发病机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许多学者纷纷通过与COPD发病有密切关系的某些因素建立模型,以期探明COPD的发病机制。本文从COPD疾病动物模型和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两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