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应对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肠造口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80),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多元应对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时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与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以及3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与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应对护理模式能够降低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肠造口患者心理韧性、创伤后成长的水平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对262名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心理韧性总分为(69.45±14.26)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8.45±14.26)分,生活质量总分为(55.68±6.31)分,三者均为中等偏上水平;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心理韧性、创伤后成长水平成正相关(P0.05);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坚韧性、坚强、乐观、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个人力量、精神变化为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韧性、创伤后成长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理韧性及创伤后成长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蓓  王庆天  张兰  李训  田亚林 《护理学报》2020,27(17):61-66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别患者创伤后应激与创伤后成长得分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疫情爆发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在患者入院化疗时测量患者人格、疫情心理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及创伤后成长水平;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基于患者面对疫情心理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进行类别划分,并通过创伤后应激及成长得分情况对类别可区分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患者对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类别可分为:高应激反应组(类别1)、中应激反应组(类别2)和低应激反应组(类别3)。类别1的创伤后应激得分高于类别2和类别3(F=29.785,P<0.001),且高应激反应组(类别1)的神经质人格水平较高。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可分为3个类别,高应激反应患者创伤后应激水平最高,成长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造口适应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 OAI-20)对220例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PTGI总分为(63.14±12.54)分,OAI-20总分为(43.11±6.75)分。造口患者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OAI-20总分、正性情绪维度、社会生活适应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年龄、放化疗、造口接受程度、正性情绪、社会生活适应为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造口适应为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为中等偏高水平。造口适应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并通过提高造口患者适应水平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初期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各阶段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0月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术肠造口患者60例,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第3版分别对肠造口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6.68±1.490),(9.12±1.474),(10.80±1.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00,P<0.01);功能量表、症状量表、症状子量表得分3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0.941,7.612,3.619,P<0.05);症状及子症状于出院1个月时加重,3个月时有所恢复.生活质量量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年龄和文化程度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出院1个月时,文化程度、造口护理者、排便情况、治疗和并发症5个因素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出院3个月时,年龄、收入、医保、造口护理者、治疗和并发症6个因素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本研究为护理人员寻求有针对性及时调整的干预方案,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小群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训练方案应用于肠造口患者中,观察其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肠造口患者48例,分成5个小群体组,每组8~12例。建立幻灯片讲解、观看多媒体录像、兴趣活动、模拟训练4项情景模拟训练方案。术后3个月时采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Stoma Self-Efficacy Scale)中文版进行调查,评估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结果: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术后3个月时高于国内横断面调查结果,处于中高水平。结论:以小群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训练方案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早期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指导在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于术后3~5d、出院时、出院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5d、出院时、出院3个月患者ESCA总分分别为(96.63±10.13),(106.18±8.94),(134.74±9.54)分,3个时间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40,P〈0.01);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肠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3个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能明显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策略,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市某综合医院胃肠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并留置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造口护理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学科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造口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局部出血、水肿、回缩、机械性损伤及皮炎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 多学科一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肠造口患者采用需要层次理论指导进行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需要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延续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中文版造口患者适应量表(OAI-20)评价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采用中文版造口患者生命质量量表(C-COH)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并对比两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AI-20量表各维度评分和C-CO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7.27%vs 21.82%,χ2=4.681,P=0.031)。结论 需要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提升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80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2.66±17.48)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家庭关系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35.6%。[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影响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包括病人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62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肠造口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中文版造口适应量表分别于患者造口开放日、出院后1、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身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间患者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除生理功能维度外,其他两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用于肠造口患者,可提高肠造口患者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尿路造口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该类患者自护能力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9月选取门诊就诊的尿路造口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SCS-ESV)、中文版造口接受度问卷、自尊量表、社会影响量表(SIS)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5%(191/210)。自护情况:59例(30.89%)完全自己护理造口(完全自护组),29例(15.18%)需要他人协助护理造口(协助自护组),103例(53.93%)不是自己护理造口(非自护组)。完全自护、协助自护组造口自护得分分别为(34.71±2.12)分、(26.62±3.82)分,处于中等水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口存在时间、术后开始自护时间、造口接受度、病耻感是影响患者自护情况的主要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造口存在时间、造口接受度、自尊水平、病耻感是影响患者出院后自护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尿路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以自护情况、自护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干预的切入点,可提高患者造口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适时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皮肤问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肠造口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适时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造口患者自我效能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定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造口周围皮肤疼痛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及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1周、2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造口患者临床干预中采用适时护理可减少肠造口相关皮肤问题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念减压训练对肠造口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肠造口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肠造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2组均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睡眠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能显著改善肠造口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博客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出院1个月内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有资格认证的造口治疗师(ET)建立博客,用文章、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博客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由ET开设护理博客对出院后的造口患者进行干预,更加方便、快捷,适合不同层次的造口患者和家属,能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拟提出以现代护理学理论框架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帮助患者恢复积极心态、促进肠造口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实践意义.方法:对99例肠造口患者发放抑郁自评量表,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9例肠造口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44.02±8.09)分,高于国内常模,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理情况、医疗支付方式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且不同资料的患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现状。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上海造口协会、造口阳光之家的153例肠造口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为(66.07±20.34)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造口时间、是否存在并发症、每月用于造口的费用、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是否有其他疾病、造口类型、职业状态等的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及自理程度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女性、自理程度低的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01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分别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病耻感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造口患者SIS得分(68. 33±6. 82)分,其中社会排斥得分占比最高,为(24. 76±3. 40)分; SIS得分与StomaQOL得分呈负相关(r=-0. 444~-0. 695,P 0. 01);青年造口患者、受教育程度高者、父母陪护者、月收入低者、无宗教信仰者、造口时间短者SIS得分高。结论: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程度居于中等偏高水平,病耻感程度与生活质量水平关系密切,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应引起医务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造口病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癌造口病人术后12个月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6例膀胱癌腹壁造口病人作为造口组及同期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手术病人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个月内、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QOL-100)量表收集资料;选择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直肠癌特异量表(QLQ-CR38)对造口组病人进行上述4个时间段生存质量调查。[结果]造口组与对照组WHO-QOL-100得分术后1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有了明显改善;造口组病人QLQ-CR38中身体形象、泌尿道症状和与造口相关问题,术后3个月后有明显改善。[结论]膀胱癌造口病人术后1年内的生活质量是动态变化的,而且生存质量较未造口病人差,与造口相关的问题对造口病人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网络视频指导、专家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