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芳  何正权 《当代医学》2021,27(24):156-157
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根据矫治方式不同分为隐形组和固定组,各55例.固定组采用固定矫治器,隐形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和矫治情况.结果 两组矫治总有效率、固位性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形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和美观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矫治效果相当,但相较于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整合牙颌模型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选取需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患者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例,前者运用人工排列模拟建模设计,后者运用3D整合牙颌模型模拟建模设计,对比矫治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扭正时间、治疗完成时间分别为(28.9±5.2)周、(24.2±5.9)周、(53.2±9.9)周低于对照组(33.1±3.2)周、(27.1±4.3)周、(62.5±8.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中应用3D整合牙颌模型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颌联合正畸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的矫治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88例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后,咀嚼功能评分与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矫治后无1例复发。结论正颌联合正畸能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属于理想的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4.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完善,该技术治疗牙颌错合畸形的适应症范围逐渐放宽。相对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因具有美观舒适性、数字化诊断设计精确性、疗效可预测性、复诊周期延长,近年来受到儿童患者和家长的高度关注。隐形矫治力主要用于牙齿的移动,儿童早期矫治存在生长发育的不可预测性、混合牙列间隙的管理、肌肉功能性治疗、矫形治疗的复杂性,目前临床上常需要结合传统矫治器来进行早期错合畸形的治疗。因此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儿童早期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早期矫治提供一种新的简洁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唇侧托槽矫治器位于牙齿的唇面,对患者的美观有较大影响,这也是成年患者放弃正畸治疗的一大原因.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三维数字模型采集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数字化在正畸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1997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Braceless invisible orthodontic)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矫治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程序化批次生产,为广大正畸医师和患者在临床上提供了一种美观、隐蔽、便捷、舒适的正畸矫治器供选用.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中经常要用到一种辅助装置——附件来协助矫治力施加到牙齿、实现精确的三维方向控制牙齿移动.而附件的粘接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关键环节,附件粘接是否准确到位、是否牢固且不易脱落、粘接的附件是否完整都依赖四手操作的护理程序的密切配合.本文旨在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粘接过程中四手操作对椅旁效率及粘接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过程,并与同期2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治后的颌面外形,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81.0%(17/21),畸形复发率为4.8%(1/21);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58.6%(17/29),畸形复发率为10.3%(3/29)。【结论】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达到颌、平衡及减少畸形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陶瓷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矫治初期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成人正畸患者并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B组采用陶瓷自锁托槽矫治,在戴入矫治器前、戴入矫治器后的第1、3、6个月时分别检测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以及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分析两组牙周指数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戴入矫治器后第1、3、6个月,A、B两组牙周指数在各矫治时期均高于矫治前;两组间PL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S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对于陶瓷自锁托槽矫治器更利于患者对牙周健康的维护,但两者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口腔牙齿正畸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分别是固定矫治器技术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术,对两种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02月至2019年06月我院收治的32例牙齿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固定矫治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术,评估临床应用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使用不同的矫治方法进行矫治,皆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75%,说明无托槽隐形矫治术矫正牙齿的效果更好,可以临床应用。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牙齿正畸治疗中,无论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还是传统固定矫治器技术,都能达到理想的正畸效果。在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舒适度以及语言能力便捷度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术能让患者与正常人差别很小,患者满意度普遍很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拔牙正畸矫治患者接受基于3D打印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后,该矫治方法对美观效果、矫治效率及牙周状态、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非拔牙治疗的错(殆)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矫治器正畸治疗)、研究组(3D打印为基础的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2组矫治...  相似文献   

10.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前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前形患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治过程,并与同期2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治后凳面外形,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81.0%(17/21),畸形复发率为4.8%(1/21)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58.6%(17/29),畸形复发率为10.3%(3/29)。结论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达到颌、He平均及减少畸形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其方便摘戴且具有隐形的特点~([1]),满足患者对口腔美观的需求,且安全舒适、清洁卫生、省时省力,更易为患者接受~([2]),已经成为正畸治疗中的研究重点。当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应用范围也较为狭窄,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将会逐渐拓宽,而在应用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具有积极意义。我院对采用无托槽隐形  相似文献   

12.
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畸形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聪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21-21,24
目的探讨正颌联合正畸对骨性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12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无牙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牙、颌、面关系协调取得较好的外观效果,咬合关系良好,经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稳定。结论正颌联合正畸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骨性上颌前突患者肌肉等软组织对新的颌骨位置的适应和改变,并且有利于口颌系统新的咬合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性矫治器与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前牙反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应用机械性矫治器治疗的前牙反颌,另60例采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前牙反颌治疗。结果:机械性矫治器在矫治后,牙性改变较大,骨骼几乎没有改变;而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前牙反颌后,前牙反颌不但有牙性改变,而且骨骼改变也较明显。结论:机械性矫治器配合口内口外Ⅲ类牵引装置适用于混合期、恒牙期、早期不严重的牙性、功能性前牙反颌的治疗;功能性矫治器适用乳牙期、混合牙期,恒牙期骨性、功能性前牙反颌的治疗;而对于成年人严重的骨性前牙反颌的病例,正畸+口腔颌面外科联合治疗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在成人拔牙正畸治疗中前牙区的变化情况,对比不同矫治器对前牙牙根的控制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安式Ⅱ类Ⅰ分类正畸拔牙患者40例,年龄18~30岁。将40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和固定矫治器组(每组20例),并设计种植钉增强支抗。应用CBCT测量上下前牙到Y轴的距离(U1-Y、L1-Y、Y1、Y2)即矢状距离,到X轴的距离(U1-X、L1-X、X1、X2)即垂直距离,上下前牙长轴与Y轴所成角度(∠1、∠2)及上下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牙轴长度(V1、V2、V3、V4)的变化情况。结果 矫治前,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托槽隐形矫治组矫治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矫治器组矫治前后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器组Y1、Y2、V1、V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形矫治更利于保护前牙牙根,并且更有利于前牙控根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固定矫治,给予观察组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个月的总临床疗效率以及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患儿的牙周健康指数。结果两组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对比,显然观察组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与菌斑指数评分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与菌斑指数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易于保持口腔,并且隐形矫治器不覆盖腭部,不影响发音,临床效果更佳,且牙龈情况更加健康,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对于非拔牙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可以采用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正畸治疗来改善牙弓间的Ⅱ类牙合关系,同时获得间隙改善上颌的拥挤或前突。近年来,随着隐形矫治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医生及患者倾向于美观、舒适且可控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本文就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正畸医生在进行矫治设计时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的23例成年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短期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截至目前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程序,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3个月),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整个治疗周期为9~16个月,平均13.2个月?结论:“手术优先”正颌正畸作为新策略可以选用于矫治成年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缩短治疗周期,短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临床疗效及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202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隐形组(n=40)和固定组(n=40),分别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个月,隐形组牙周健康指标-菌斑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固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隐形组的口腔健康、社会-情感健康及COHIP总分均高于固定组(P<0.05)。隐形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固定组的52.50%(P<0.05)。结论:矫治12个月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疗效相当,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维护牙周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4例病患,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美观舒适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3.75%vs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舒适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当,且能提高病患的美观舒适度、佩戴便捷度和语言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74-76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颌畸形患者正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88例牙颌畸形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予传统的金属直丝弓托槽进行正畸治疗,研究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牙颌畸形正畸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托槽脱落率;干预前后患者牙周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depth,PD);干预前后牙龈疼痛、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牙颌畸形正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托槽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牙周BI、PLI、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牙周BI、PLI、PD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牙龈疼痛、炎性因子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牙龈疼痛、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颌畸形患者矫正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疼痛、炎性因子,改善患者牙周情况,有效降低托槽脱落率,同时较大程度的缩短医生的椅旁操作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