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出生后经血培养确诊为早发型败血症的患儿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新生儿3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抗生素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 抗生素治疗前,实验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在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氧饱和度、氧分压、ICU重症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比较,P> 0.05,护理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均显著改善,且综合性护理组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综合性护理组的ICU重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 <0.05)。综合性护理组的ICU重症住院时间是(7.21±2.24)d,而对照组的ICU重症住院时间是(10.21±2.45)d。结论 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控制机体炎症和促进患者血气情况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结构化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结构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并发症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结构化护理干预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ICU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由我院神经外科ICU治疗后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出现的肺部感染、重度压疮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少于护理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MSE、GC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患者认知、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肺部感染、重度压疮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状态(NC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及护理周到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林燕妮  刘一尔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76+178-176,178
目的探讨与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本院选取9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20名健康体检者,同时将9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05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390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105例)且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观察与研究,然后对不同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监测与预后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分别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检测与治疗1周时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与2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者与未复发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的强有力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温下健脾法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中西医治疗组(附桂姜黄汤+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5d后,对比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的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下健脾法可以明显降低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1-2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郭少桢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28-133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指导新生儿肺部感染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该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导抗生素使用,另外一组命名为观察组,根据检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生素使用,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药物费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析治疗过程中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抗生素药物费用及住院费用更低(P<0.05);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患儿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可发现,降钙素原下降明显,且每阶段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C反应蛋白水平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但不能完全反应判断炎症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入院第1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入院第3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肺部感染患儿,实时监测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生素治疗较监测C反应蛋白水平更优,可减少抗生素滥用情况发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节省抗生素药物费用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可见降钙素原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的定量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过渡阶段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1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后均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过渡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格拉斯预后(GOS)优良率、MMSE评分、NF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SAS评分、SDS评分、NF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但观察组患者GOS评分优良率、MMSE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过渡期采用TCM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出院,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胡青娣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42-143,14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抢救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患者满意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GO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急诊室抢救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对重型颅脑损患者群体,通过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模型的预防性管理,观察其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FMEA模型的预防性管理,通过探讨导致肺部感染的高风险因素,逐一分析,查找原因,找出所有潜在感染隐患,进行干预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颅脑手术患者的常规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感染控制率、炎性指标、呼吸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满意率。结果 分别应用FMEA模式和传统模式管理后,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PR)数值低于对照组,血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数值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F)、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低于对照组,ICU观察时间(天数)、总住院时间(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满意度结果高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实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平分为两组,实验组中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中实行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茂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依达拉奉静滴,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日1次,两组均给予2周治疗。治疗后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NIHSS)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以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急性脑梗死初次发病患者62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轻度梗死27例、中度22例、重度梗死13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轻型28例、中型23例、重型11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非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重型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其升高水平与病变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伴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30例)及健康人对照组30例,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各组间的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伴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胰腺炎伴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高于急性胰腺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伴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胰腺炎伴感染组患者C反应蛋白均高于急性胰腺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快速诊断,能够敏感的反应患者存在感染的程度,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小儿血液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血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30例非小儿血液感染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人员(P <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鉴别小儿血液感染及非感染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准确鉴别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预后的相关性,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15例。对各组分别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监测,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患者各组治疗前水平(P<0.05);同时期中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发展情况,起到了评估病情的作用,且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培养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检查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血培养结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患儿的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C反映蛋白与降钙素原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参考指标和评估病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谌昆 《中国医药科学》2019,(16):174-176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9月我院收治的28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143例及观察组144例。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痰菌培养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花费。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49%和2.78%,痰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82.52%和94.4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9%和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花费,缓解其不良心理,对患者病情及预后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