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毅  李静 《贵州医药》2024,(1):142-143
目的 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的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分诊急救时间,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采用常规急救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平均伤情评估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入手术室时间、创伤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入手术室和创伤控制等诊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致残、休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冰 《中国医药指南》2023,(13):146-148
目的 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QM急诊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后临床满意度情况,对比两组急诊治疗效率、强求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急诊治疗效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 81.82%,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25.93%,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vs. 70.37%,P <0.05)。结论 基于TQM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卢书梅 《上海医药》2016,(16):30-3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创伤性休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介入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以及窒息和多器官衰竭(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亦低于对照组(P<0.05);窒息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及急救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整体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创伤病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创伤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创伤控制时间﹦13.60, t住院时间﹦7.39,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2%,观察组为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使用急救护理干预进行全面、及时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创伤病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1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80例。A组按照循证设计的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诊科内救护;B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2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A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病死率亦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设计科学,体现了现代急救护理的先进理念,较传统护理流程更具优势,可提高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樊亚婷  高青 《贵州医药》2022,(5):812-813
目的 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154,P<0.05);观察组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t=19.385、7.421,P<0.05);观察组子宫全切除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术后再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χ2=5.874、4.050,P<0.05)。结论 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症状,降低出血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7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优质急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及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测定(Hb)、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凝血酶凝固时间(TT)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休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采用优质急诊护理方法,可达到理想干预效果,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HFMEA模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12月急救流程实施前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73例为对照组,2023年1—7月急救流程实施后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7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溶栓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急救2周后NIHSS评分均较急救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 <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和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IS患者急诊救治中实施HFMEA模式下的综合护理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利于患者预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诊快捷流程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13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6例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57例予以急诊快捷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及出院时的幸福水平、急救满意度、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检查时间、从接诊到急诊室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幸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急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快捷流程干预,能提升急救速度,改善患者预后,且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急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应用抢救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对比两组有效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急救时间为(45.18±11.69)min,抢救成功为95.35%,急救满意度为90.69%,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应用抢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满意度,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护理流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基于病史-心电图-年龄-危险因素-肌钙蛋白(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AMI急诊患者82例,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入院的AMI急诊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1月入院的急诊患者43例AMI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基于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评估两组急救效率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家属对急救护理满意度[重危症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CFSS)]。结果 观察组急诊、会诊、球囊扩张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家属对急救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26-128
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管理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符合标准的147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观察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到我院急诊科室进行诊治的108例患者按接诊的相互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4例。对照组通过急诊科的常规护理实施护理,观察组通过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开展干预,对不同护理以后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1)观察组的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0.05)。(2)观察组(3例,占5.56%)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11例,占20.37%)具有更低的水平(P <0.05)。(3)护理前,HAMA评分和HAMD评分两组患者的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P <0.05)。(5)观察组(52例,占96.30%)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吴艳 《中国医药指南》2023,(16):180-182
目的 探析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冠心病心脏停搏患者急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脏停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急救流程,观察组则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复苏抢救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冠心病心脏停搏患者急诊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将复苏抢救时间缩短,并提高复苏抢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4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在患者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给予急诊抢救护理,对照组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送ICU治疗,观察比较两组24h的ARDS、MODS、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抢救后24h的ARDS、MODS、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送院后及时给予急诊抢救护理,待病情缓解后再送至ICU进行进一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为进一步的对症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究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分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候诊时间;对比两组检查与治疗时间节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分级正确率、正确识别高危胸痛率、应急处理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经对比后发现,两组发病至FMC时间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的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D2B、总缺血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调查表格中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满意度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处理中,可应用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处理,此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抢救护理流程组应用手术室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抢救平均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抢救护理流程组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抢救护理流程组抢救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抢救护理流程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接诊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观察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45×14)min,短于观察组的(73×14)min(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高于观察组的9.52%(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其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抢救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抢救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舒适度,提高干预依从性,降低疾病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