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虽注解《春秋》,但并非完全依附于《春秋》。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左传》有其自身的历史观,所以,在揭橥《春秋》隐讳的同时,记史中亦有讳笔,为僭国成功者的某些非道德行为隐讳。与《春秋》隐讳主体的不同,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左传》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观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左传》善于写战争,通过许多次的战争描写,尤其是若干个大的战役的记述,以鲜活生动的任务描写,曲折复杂的战争过程,参与者对战役的不同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在作者的笔下,战争中的个人,其性格特征、心理活动,乃至在各种场合的言行举止,都变得栩栩如生。其战争思想亦颇为深刻,对后世的兵法谋略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左传》中多达十九次关于卜筮的详细记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其神秘主义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探求古代卜筮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左传》善于描写各个诸侯国外交官的辞令,他们的外交语言恪守礼仪而又机智灵活,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旁敲侧击,或义正辞严,运用多种方法,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不胜枚举。中就《左传》中外交辞令的不同特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主要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一种委婉的推测语气,其中暗含确定和奉劝、提醒的意味;它后来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是经过历时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主要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一种委婉的推测语气,其中暗含确定和奉劝、提醒的意味;它后来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是经过历时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评介毛振华所著《〈左传〉赋诗研究》。认为研究古代典籍中的赋诗、引诗,有助于深入了解春秋时期各国对《诗》的审美功能、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评价,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诗》学活动特点,有助于解决文学艺术的整体研究问题。《〈左传〉赋诗研究》对《诗经》和《左传》的研究均有所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评介毛振华所著《〈左传〉赋诗研究》。认为研究古代典籍中的赋诗、引诗,有助于深入了解春秋时期各国对《诗》的审美功能、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评价,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诗》学活动特点,有助于解决文学艺术的整体研究问题。《〈左传〉赋诗研究》对《诗经》和《左传》的研究均有所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又”的基本用法是表累加,累加的前后项不一定有时间顺序,语义指向后项;“又”对谓语中心的选择较宽;由于“又”同时关联前后两项,因此有关联功能,在多项状语中位置靠前.“复”只表示相同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单次重复,重复的内容在时间上有先后,语义指向其后整个谓词性结构;“复”对谓语中心的选择严格;“复”是对整个VP的重复,故要求紧靠VP,在多项状语中位置靠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理雅各和胡志挥的《左传》两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了由于判断错误引起的错译、因词汇空缺导致的欠额翻译、文化对比所引起的结构差异以及由于译者的疏忽而致的错译和漏译。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载述的饮食活动往往与祭祀、农事、亲私故旧、习射及投壶、使臣行聘、犒师慰军等关系密切,这些饮食活动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当时中国饮食文化复杂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在一些特定的宴饮活动中,人们通过吟诗的方式表情达意,这些在宴饮过程中吟唱的宴饮诗,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有的现象,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多篇专门的吕祖谦研究及与之相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现,值得关注。同时,另有单篇论文百余篇。这些研究认为,吕氏是宗经的,但他研治《左传》主要是从史的角度切入,为了阐释其中的历史要素,把握历史规律,而不是要从中去发现什么传经的义例。目前,吕祖谦《左传》学研究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空间,诸如吕祖谦《左传》学的特点、吕祖谦的研《左》轨迹、吕祖谦《左传》学的辞章学价值、吕祖谦《左传》学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左传》成公十四年有不内酌饮之句,杨伯峻注引杨树达说法认为此酌饮与定公四年之勺饮同,同时又指出此勺饮乃古代丧仪之疏食饮水,与《左氏会笺》看法相同。实际两处勺饮皆一勺之饮之义,强调姜氏和申包胥因为愤怒或悲伤连水都饮不下去,与丧仪没有直接关联。杨注采各家之说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史传文学《左传》的战争篇章,其结构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左传》战争篇章的结构是独创的。它是以编年体为纵坐标,以纪事本末体为横坐标,以人物传纪体为立坐标的立体组合,总体呈现严谨周祥的网状框架。《左传》战役叙写呈多姿多态的线性编排,论战与叙战有机组合,倾向鲜明:同时,战事和人事交织,使人物性格突显。这些开创性的结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史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司马迁首言在前,孔颖达怀疑在后。宋之后,争议遂起,延至近代。今人夏传才先生断日:孔子是否删诗,“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哪怕再争论八百年,也是搞不清楚的”。以此止息纷争。话虽不错,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认为,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可以从《左传》入手,来考察孔子是否删诗。  相似文献   

16.
以先秦文献中用《诗》较多的典籍——《左传》,结合其用《诗》情况,考察《诗经》中的《雅》,提出《雅》诗首先是政治诗,《雅》的编组以其政治内容为标准的观点;另外,《左传》中的逸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近于《雅》诗,更归属于《雅》诗一类。  相似文献   

17.
18.
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分析了"论"与<左传><国语>等先秦史学著作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先秦史书是"政论文"的母体,"政论文"脱胎于先秦史书.  相似文献   

19.
《佐传》是作为史官文化的载体而存在,它的文学形态的形成也受到了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文章以其叙事架构为视点,从事件因果关系、人物性格和预言模式三方面探讨史官文化对佐传》叙事架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左传》中记载的宴席和饮食故事进行举例分析,说明了春秋时期,周初推行的"礼乐教化"制度已经"礼崩乐坏",宴饮已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之一,同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