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性。方法 采用6mo纵向设计,选定两个观察时间点:T1入院后48h内;T2相距T1后的第6mo。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抑郁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Barthel指数(BI)测定功能状态以评价日常生活(ADL)的自理能力。对126例脑卒中患者分两个时间段(T1期和T2期)进行现状调查后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结果 126例脑卒中患者中,T1期有60例,T2期有48例发生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9%和38.1%,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呈正相关p〈0.01。结论 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精神卫生问题。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重视急性期对脑血管病的积极治疗外,还应重视恢复期肢体功能康复和心理及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周、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入院后第1周为31.31%,第4周为37.88%;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的患者,其抑郁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而抑郁的存在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有关,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丽 《中原医刊》2009,(20):20-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pression,PSD)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别在病程1、3、6个月行PsD诊断,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比较入院后第2日、第1周、第2周、第3周HAMD和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脑卒中患者中抑郁49例,发病率为40.8%,轻度抑郁患者12例(10.0%),中度抑郁患者21例(17.5%),重度抑郁患者16例(13.3%);治疗后1、2、3周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与重度抑郁患者的HAMD评分均呈上升趋势(P<0.05);单纯脑卒中组、轻度抑郁组治疗后1、2、3周SS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中度抑郁组与重度抑郁组SS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中度抑郁组与重度抑郁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5.102,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发病率,抑郁状态加深与神经系统的缺损相关,尽早进行抑郁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殷萍  魏亚芬 《中外医疗》2014,33(4):84-85
目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该组患者确诊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HAMD、SSS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4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分(P〈0.05);治疗后2个月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该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25%治愈、45%好转、20%进步,总有效率为90%;在抑郁情况方面,治愈30%、好转40%、进步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对1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PSD两组。结果卒中后1月时,PSD的发病率在神经功能缺损组中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正常组;在生活能力依赖组中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独立生活能力组。结论脑卒中后PSD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有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需依赖的患者中较高。  相似文献   

7.
9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约有24%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病1个月之内)伴发抑郁症状,早期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进行诊治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本文研究了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伴发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5.16%,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程度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高,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且抑郁程度与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显著关系,应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黛安神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1例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黛安神治疗,于治疗1月后,3月后对病人进行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组32例治疗1月后,治疗3月后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3月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1月后(P<0.1或0.05),而对照组29例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黛安神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对神经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患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药物。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3月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比,监测,结果:治疗组的HAMD、CNFD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抗抑郁治疗可增加病人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显减轻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不利,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复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9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百优解治疗组(n=4 1 )和对照组(n =4 1 )。6周后根据HAMD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AMD评分及MESSS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抑郁因神经功能恢复而改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抗抑郁药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抗抑郁药组及联合治疗组在8周后的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尤以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刘毅  戢秋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27-727,7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和NFDS评分高。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张永军  薛润梅 《河北医学》2014,(11):1877-1880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 NIH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BI指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水平降低、BI指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尤志珺  周少华  席刚明 《西部医学》2009,21(11):1909-1911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单胺类递质、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的含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较脑卒中非抑郁患者明显减少;治疗2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5-HT、NE的含量均有上升,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电刺激治疗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它促进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其显著改善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0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1例)。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抑郁组治愈8例(13.8%),好转31例(53.4%),未愈19例(32.8%);非抑郁组治愈49例(32.5%),好转74例(49.0%),未愈28例(18.5%),抑郁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明显差于非抑郁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