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由不同厚度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组成的多孔PTFE/聚乙烯(PE)/聚丙烯(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通过热融法和电晕充电技术将多孔PTFE,PE,PP复合膜制备成驻极体,并采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电荷TS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多孔PTFE/P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较厚的多孔PTFE组成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在低温区呈现出较好的电荷储存能力;多孔PTFE的孔洞越多,由其组成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在高温区的电荷储存能力越强;在高湿环境下,多孔PTFE/PE/PP驻极体比多孔PTFE驻极体显示出更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用热融法将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制备多孔PTFE/PE/PP驻极体,通过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研究多孔PTFE/P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静电场对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的影响,探讨静电场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多孔PTFE/PE/PP驻极体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2)静电场能有效改变皮肤角质层层状类脂的有序排列.  相似文献   

3.
采用补偿法对六甲基二硅胺烷 (hexamethyedisilane ,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 (dichlorodimethsiliane ,DCDMS)化学表面修正恒压电晕充电硅基氮化硅 (Si3N4)薄膜驻极体及氮化硅 /二氧化硅 (Si3N4/SiO2 )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化学表面修正后 ,驻极体薄膜在高湿环境中的电荷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 ;在低于 2 0 0℃时 ,HMDS和DCDMS化学表面修正的效果相当 ;DCDMS化学表面处理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  相似文献   

4.
Si3N4和Si3N4/Sio2驻极体薄膜的化学表面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补偿法对六甲基二硅胺烷(hexamethyedisilane,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dichlorodimeth siliane,DCDMS)有面修正恒压电晕充电硅基氮化硅(Si3N4)薄膜驻极体及氮化硅/二氧化硅(Si3N4/SiO2)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化学表面修正后,驻极体薄膜在高湿环境中的电荷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在低于200℃时,HMD  相似文献   

5.
科技简讯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研制”通过成果鉴定   2 0 0 5年 4月 8日 ,杭州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由我校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陈钢进教授主持的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研制”的鉴定会。该项目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温电晕注极方法 ,对用热黏合工艺制得的多孔 PTFE复合膜进行驻极体改造 ,制备得到了新型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 ;将该材料用作口罩内层主体过滤层 ,设计制备了新型驻极体抗菌防护口罩 ;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成功开发了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电晕注极方法和设备 ,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试…  相似文献   

6.
由于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与空间电荷驻极体在机理上有着本质的差别,传统的评价驻极体稳定性的方法--表面电位衰减法已不再适用。本文提出通过观测电光效尖的变化来评价分子偶极驻极体稳定性的方法。结合开路的TSD电流-温度谱和表面电位等温衰减测量,对材料的空间电荷和偶极电荷衰减特征和电光效应与材料中极性生色团分子取向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电光效应的变化能准确地反映出材料中极性生色团分子取向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Al^3+,Pb^2+掺杂提高SiO2驻极体正电荷贮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熔凝工艺在非晶态SiO2薄膜驻极体中掺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2O3和质量分数为0.4的PbO。高温恒栅压正电晕充电及电荷衰减等实验表明,经Al^3+和Pb^2+离子参杂改性的SiO2薄膜较好的正极性驻极体性能,其正电荷储存稳定性在210d后高于95%;热激放电正电荷电流谱成为简明的负向放电曲线,峰值稳定于t=290℃附近;  相似文献   

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电位对利多卡因的体外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热融法制得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膜结果表明带正、负极性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均有明显的透皮促进作用;正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较负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有更强的皮肤促渗作用;正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皮肤通透性随表面电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铁电陶瓷中的驻极体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铁电体和驻极体同异之处.存在于驻极体中的同极性和异极性电荷亦常出现于经过人工极化的铁电陶瓷中.这些电荷所引起的反常热电现象可用弛豫过程解释.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热电弛豫的唯象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利用常温恒流和恒压电晕充电及充电后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热刺激放电(Thermally Sti mulated Discharge,TSD)电流谱分析和热脉冲技术对电荷重心的测量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以恒流和恒压电晕充电形成ETFE驻极体对其驻极态的影响.结果说明与恒压电晕充电相比较,恒流电晕充电时由于流过薄膜体内的电流恒定,可增加注入电荷在体内能阱被捕获的概率,致使薄膜体内沉积电荷密度上升,能改善驻极体的储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PP蜂窝膜进行恒压电晕充电,开路热刺激放电(Thermally sti mu-lated discharge,TSD)电流谱以及介电谐振谱(dielectric resonance spectra)的分析,研究了充电期间的热处理温度对PP蜂窝膜驻极体的压电性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电期间合理的高温热处理,可以提高PP蜂窝膜驻极体体内捕获电荷密度及深能阱电荷的比例,降低其弹性模量,因而改善PP蜂窝膜的压电性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熔凝工艺在非晶态SiO2薄膜驻极体中掺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2O3和质量分数为0.4的PbO.高温恒栅压正电晕充电及等温电荷衰减等实验表明,经Al(3+)和Pb(2+)离子掺杂改性的SiO2薄膜(SiO2-Al2O3-PbO)具备较好的正极性驻极体性能,其正电荷储存稳定性在210d后高于95%;热激放电(TSD)正电荷电流谱成为简明的负向放电曲线,峰值稳定于t=290℃附近;薄膜成形温度降低为800℃左右,工艺得到简化.这表明有针对性的离子掺杂可以有效改善SiO2薄膜体内的微观网络结构,从而提高其电荷注人与存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厚度为15微米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在多种条件下制成热驻极体和电晕充电驻极体,测定了这些驻极体的表面电荷密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它们的退极化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我们还研究了极化条件对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比较了热极化法与电晕放电法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细菌纤维素(BC)的纳米纤维与纳米TiO2颗粒进行溶液混合制备具有多孔、极性和良好热稳定性的BC/TiO2锂离子电池隔膜,并对其孔结构、亲液性、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电池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BC/TiO2复合膜具有三维多孔结构、良好吸液性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相对于商品化隔膜(Celgard?2325),BC/TiO2隔膜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并且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加,离子电导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20.81 %时,BC/TiO2复合膜具有最大的室温离子电导率(1.7010-3 S/cm). BC/TiO2复合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时,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该研究对制备优异热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薄膜驻极体中过剩电荷引起的热激电流(Thermally Simulated Curren)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解析式。文中提出了过剩电荷引起的热激电流,起因于脱阱电荷的“穿零扩散”的观点,从而建立了热激电流与驻极体内部载流子迁移的定量关系;同时指明了过剩电荷的热激电流效率低的原因。按照这一观点进行的实验表明,在热激电流实验中,样品可不蒸佥,这对厚度为10微米左右的薄膜驻极体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驻极体是一种显示永久电极化的电介质材料,类同于磁学上的永久磁铁,但它可以贮存单一电荷并可永久保留电荷或处于电极化状态。天然的驻极体材料有巴西棕榈蜡、松香等。自50年代以来,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发现了聚合物驻极体,特别是含氟材料具有极好的电荷贮存能力,从而扩展了驻极体的应用领域。由含氟材料驻极体制成的骨愈膜对新鲜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据动物试验对照显示约可缩短1/3,并对骨不连与延迟连接有一定疗效。文献[2,3]曾对某些生物系统的分子和药物分子进行了研究并报道了用量子化学计算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随机变时滞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矩指数稳定性.利用Ito公式、时滞微分不等式和神经网络的特征,作者导出了这类神经网络矩指数稳定性的代数条件并给出了一个说明性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以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为基底层和支撑层,制备了PTFE增强的磺化聚醚醚酮(SPEEK)复合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为了提高磺化聚醚醚酮与多孔聚四氟乙烯之间的结合状态,本实验使用萘钠溶液对PTFE进行了亲水处理(简写为trPTFE).实验结果表明,经亲水处理后的trPTFE与SPEEK间的结合性大大提高,且SPEEK更容易浸入到trPTFE基底层中.由于trPTFE的增强作用,复合膜显示出更优异的机械性能,因此可以使用更薄的膜进行燃料电池评价,从而使单电池表现出更好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全氟磺酸溶液加入到胛FE多孔膜中制备了PFSI/PTFE复合膜。SEM的测试结果显示,已有一层均匀的薄的PFSI膜存在于PTFE多孔膜表面,全氟磺酸树脂已均匀地分布到PTFE多孔膜中。实验证明,复合膜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都优于单膜;厚度为40μm的复合膜,其电性能与厚度为60μm的单膜接近,复合膜最低膜厚可达20μm。用价格相对便宜的PTFE来部分代替昂贵的全氟磺酸树脂,可以减少全氟树脂的用量,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20.
淬火可以使聚合物薄膜材料改性。本文主要通过TSD电流谱,研究淬火对高聚物薄膜驻极体电荷存贮寿命的影响。对淬火前样品的升温率、淬火时间、淬火温度、淬火后和注极前存放时间等因素与样品注入电荷稳定性的关系进行探讨,并试从晶体结构变化角度进行一些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