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ln基因在93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基因在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而93例胃癌组织中有66例表达阳性,占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细胞株MGC-803中survivin呈高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而与浸润程度不相关。结论 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可能提示胃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研究p53和Survivi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6例胃癌组织的p53和Survivin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选择同一时间段3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病例和30例正常胃黏膜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5年.结果 p53蛋白的阳性率,胃癌中为86.8%,胃黏膜异型增生为30.0%,正常胃黏膜呈阴性表达 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Survivin阳性率,胃癌中82.1%,胃黏膜异型增生为26.7%,呈弱表达 正常胃黏膜为1.3%,呈弱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淋巴结转移组的p53蛋白及Survivin蛋白均相应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随访结果提示,随着p53蛋白和Survivin蛋白阳性率的增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结论 p53和Survivi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此两种蛋白高表达,癌细胞易转移,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状态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在31例肝细胞癌组织以及4例正常肝和8例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31例肝细胞癌组织中19例(61.3%)有不同程度的survivin表达,相反在所有正常肝和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Survivin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及肝癌增殖活性有关,低分化肝癌其survivin表达阳性率(16/20)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癌(3/11);survivin表达阳性的肿瘤其PCNA平均指数[(47.2±20.5%)]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的肿瘤[(24.6±15.8%)]。p53蛋白积聚与survivin高表达有关,肝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12/14)和41.2%(7/17)。结论Survivin蛋白在肝癌中呈特异性高表达,这种表达与肝癌的分化及增殖有关。Sur-vivin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进展介导癌细胞的分化和增殖。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36例胆管癌标本、30例胆管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6例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9.4%(25/36);在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之间的surviv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Survivin在胆管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和Bcl-2基因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40例胃病患者送检胃黏膜组织标本,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Bcl-2的表达以及Hp的感染情况,并就其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率在不同疾病胃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在病变恶性程度最高的胃癌中,Hp的阳性率最高,为69.70%;胃黏膜肠上皮生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Hp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63.64%、60.61%,随胃癌变发展过程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Hp感染、Survivin、Bcl-2表达与胃癌变恶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指数(AI)在胃癌变发展过程中先升高后下降。结论 凋亡基因Bcl-2和Survivin在胃癌变过程中有表达逐渐升高趋势,Hp感染能够诱导Survivin、Bcl-2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PTE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TUNEL法检测Survivin、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并且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Survivin表达率较高(P〈0.01,P〈0.05)。而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PTEN表达率较低(P〈0.01)。此外,胃癌中survivin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61,P〈0.01),PTEN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32,P〈0.01)。结论Survivin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检测及胃癌愈后判别的标志物之一;PTEN基因的失活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Survivin)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1例胃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IF-1 α、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 α、VEGF、Survivin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5%(42/71)、53.52%(38/71)、47.89%(34/71),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不明显或不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 α、VEGF及Survivin表达与胃腺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或<0.01).胃腺癌组织中HIF-1 α表达与VEGF及survivin 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Survivin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IF-1 α通过上调VEGF及Survivin表达促进胃腺癌发生、发展;VEGF与Survivin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凋亡抑制基因bcl-10和survivin的表达,探讨其在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转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0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20例胃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bcl-10、survivin标记。结果bcl-10、survivin在71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0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20例胃肠DLBCL实验组中表达分布有显著临床意义。71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84.5%(60/71)表达bcl-10蛋白,21.1%(15/71)表达Survivin蛋白。bcl-10、survivin两个标记物在MALT淋巴瘤中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10在胃肠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的上游起作用,主要与基因的异位,突变,诱导凋亡抑制等有一定的关系;Survivin在胃肠MALT淋巴瘤的恶性转化中起作用。本文结果推测bcl-10,Survivin可作为胃肠MALT淋巴瘤早期诊断和判断其恶性转化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王健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10-212
目的研究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肠化生、慢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以探讨C—myc和p2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9例胃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33例肠化生、22例胃炎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myc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p21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却较不典型增生组织降低。Cmyc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侵袭深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21表达水平则只与肿瘤侵袭深度相关(P〈0.05)。结论C—myc和p21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C—myc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TC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对45例TCC组织、34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 estern B lotting)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 mRNA和VEGF蛋白在45例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1%和66.67%,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82%和5.88%)(P<0.05),而在正常膀胱组织均无表达。TCC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与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肿瘤发生情况等均无相关性。相关性检验表明surviv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χ2=4.881,r=0.32,P<0.05)。结论Survivin mRNA在TCC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TCC的发生和发展;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推测survivin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促进TCC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影响。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白藜芦醇低(50 mg/kg)、中(100 mg/kg)和高(150 mg/kg)剂量预防性给药;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染色(TUNEL)法观察各组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发生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内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用药组细胞凋亡情况明显高于模型组,中、高剂量组bcl-2值分别为(0.26±0.072)和(0.24±0.083),低于模型组(0.41±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bax值分别为(1.31±0.11)和(1.47±0.089),高于模型组(1.17±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而bax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白藜芦醇诱导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作用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蒜油和白藜芦醇联合用药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对Fas抗原表达、bcl-2基因、bax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大蒜油和白藜芦醇联合用药组1(各25μg/ml)、联合用药组2(各50μg/ml)和空白对照组,应用DNA梯度电泳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情况及Fas抗原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用药24h和48h后胃癌细胞bcl-2、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DNA梯度电泳可见联合用药组出现明显的“Ladder”带;流式细胞术显示各用药组annexin v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联合用药组1和联合用药组2细胞Fas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59%和14.16%,比对照组(5.27%)明显增高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各联合用药组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下降而Bax基因mRNA表达升高。结论大蒜油和白藜芦醇联合用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促进胃癌细胞Fas抗原Bax基因表达增加并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蒜预防胃癌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蒜预防胃癌的细胞学机制,为大蒜预防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分化胃癌细胞系MGC-803为靶细胞,用MTT法检测大蒜汁(GJ)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透射电镜、DNA凝胶糖电泳和原位缺口标记法(TUNEL)分析细胞凋亡。结果:GJ能有效抑制MGC-803细胞的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碎裂,沿核膜内缘分布,凋亡小体形成等;基因组DNA沿核小体之间断裂,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诱导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胃癌MGC-803细胞株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采用瘤体体积计算、透射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染色(TUNEL)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到49.38%(P〈0.05);电镜观察白藜芦醇各用药组出现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TUNEL法检测模型组、白藜芦醇低、中和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54±4.344),(31.270±4.461),(44.082±3.436)和(58.809±4.060)(P〈0.01),随着白藜芦醇用药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上升。结论通过预防性给药,白藜芦醇能够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Survivin基因在人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Survivin mRNA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6例胃癌组织的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32.6%,46例相应正常组织为10.9%,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78%)与相应正常组织(3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Survivin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不同的性别、肿瘤长径(>和≤5cm)、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提示Survivin与胃癌形成有关,与胃癌发展侵袭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PA)对人胃癌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终浓度为10、20、40μg/ml的EPA作用于SGC-7901和MGC-803人胃癌细胞系24-72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与细胞凋亡,利用荧光探针rhodamine 123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线粒体和胞浆中细胞色素C水平,荧光光谱法测定凋亡效应酶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经10-40μg/ml EPA处理的胃癌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且呈现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经40g/ml EPA作用72h后,SGC-7901和MGC-803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均增加(P=0.006、P=0.009)。经40g/ml EPA作用24h后,胃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47);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P=0.000),而细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0)。在SGC-7901细胞中,caspase-3活性随着EPA(40g/mL)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EPA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激活线粒体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大豆苷原对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二羟异黄酮对胃癌细胞有无促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羟异黄酮处理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然后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结果:MTT 结果显示:二羟异黄酮对胃癌细胞具有促进和抑制增殖的双相作用-在低浓度(0.1-1 μmol/L)时促进细胞生长,在较高浓度(10-100 μmol/L)时对细胞生长则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癌细胞群阻滞在G1期,没有明显凋亡峰的出现;凝胶电泳也末检测到明显的DNA阶梯状条带。结论:二羟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的生长有双相作用,较高浓度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使细胞阻滞在G1期,而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PARγ合成配体曲格列酮(TGZ)对胃癌细胞生长、黏附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明确PPARγ配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PARγ在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Z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体外黏附能力的影响.用体外侵袭系统检测TGZ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PPARγ在胃癌细胞MGC803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TGZ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活性,且随着配体药物浓度的升高,胃癌细胞增殖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趋势;当TGZ浓度为0.1、1.0及10 μmol/L时,细胞侵袭及运动抑制率分别为8.79%、31.31%、51.42%及28.29%、4.27%、59.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Z浓度为10μmol/L时,细胞黏附能力为0.32±0.03,与对照(0.52±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胃癌细胞MGC803表达功能性PPARγ蛋白;TGZ不同程度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黏附和侵袭,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胃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bcl- 2、p5 3和凋亡指数 (AI)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87例胃癌中survivin、bcl- 2和p5 3的表达 ,应用TUNEL法检测AI。结果 survivin、bcl- 2和p5 3的阳性率分别为 79% ,86 %和 77%。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有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阳性组 (P <0 .0 5 ) ,生存 <3年组的sur 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3年组 (P <0 .0 5 )。survivin阳性表达与bcl- 2和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survivin阳性表达组的平均AI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组 (P <0 .0 1)。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可对胃癌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survivin与bcl- 2和p5 3一样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