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忠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133-134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为了使中专生对体育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本文试图根据中专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以期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对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形成技能又起着决定作用。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情趣教学是低年纸体育教学的有利手段,它使学生处于有趣味的体育活动之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积  相似文献   

4.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要是抓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毫无创造性的。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简单论述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通过调查分析,说明体育兴趣的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达到体育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敏 《科技信息》2009,(13):256-256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使技校生能对体育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本文试图根据技校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廖小芳 《科技资讯》2013,(11):207-207
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等,从体育学习兴趣入手,分析了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培养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一些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不高,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等情况,分析了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笔者认为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配合等方面因素应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教学经验,围绕如何提高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趣味性的主题,介绍了趣味化教学的实例,总结了提高课程趣味性的方法。同时还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衔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建设与读者文化权益的关系,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保障读者文化权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保障读者文化权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保障读者文化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读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护读者权益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即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大期间的物质利益问题凸显、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系统研究,以及十七大以来对各种利益问题的具体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焦点上:利益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与当代中国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若干不足,即缺乏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西方利益理论的比较研究,缺乏利益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系统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利益伦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事业。深入探讨了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图书馆读者权益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大学图书馆读者权益的概念及内容,分析了读者权益保护的依据,提出大学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种法益,即狭义著作权人的利益,传播者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只有前两种利益的主体被明确赋予权利,即狭义著作权和邻接权。使用者的利益无权利保障。使用者权利的失位加剧了三种法益的失衡,结果是著作权范围的急速扩张,社会公众利益受损。著作权法应当明确、适当地赋予使用者一定的权利,以实现著作权的非财产权化,以唤醒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以解决技术措施带来的法益失衡,复建三类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抗,重塑均衡博弈,进而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对医疗服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加以明文规定,我国现存医疗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由一些地方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相关条款构成。医疗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能够调整医患双方的利益关系,缓和两者问的矛盾。我国现存医疗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还存在法律位阶过低、覆盖范围过小、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合理等问题,有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是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的内容、依据和维权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保护读者权益、构建图书馆和读者和谐关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基础。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竞争力不强、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是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源。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政府在消解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中需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政府公共责任的充分承担,可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改善和消解提供保障,进而体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