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研究了HCO3-对J55钢在1%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HCO3-浓度越大阳极反应速率越小.当HCO3-浓度高于0.060 mol/L时HCO3-呈现出钝化特征.随着NaCl溶液中HCO3-量的增加,Rt增大,腐蚀速度减小.J55钢在含NaHCO3为374 mg/L的溶液中腐蚀的电化学阻抗谱中出现了感抗,在含NaHCO3为30 g/L的溶液中腐蚀的的电化学阻抗谱出现了Warburg阻抗,在含NaHCO3为1、5和8.4g/L的溶液中腐蚀的电化学阻抗谱仅出现单容抗弧特征.随着HCO3-浓度的增大阴极反应速率越来越大.极化电位为-0.9 V附近,随着极化电位的增大极化电流出现了突增.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 研究了高矿化度溶液中矿化 度对J55钢CO2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高矿化度介质中, J55钢的 CO2腐蚀为阴极控制. 随溶液矿化度增大, 腐蚀电位正移, 腐蚀速率先升高, 后 降低, 当矿化度为62.423 g/L时, 腐蚀速率最大. 随溶液矿化度增加, J55钢的 CO2腐蚀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转变为传质和电化学步骤混合控制, 并且矿化度越 高, 传质控制越明显. J55钢的电化学阻抗谱呈现3个时间常数, 即高频容抗弧、 低频感抗弧和低频容抗弧. 随溶液矿化度增大, 电荷传递电阻先减小后增大, 在 62.423 g/L左右出现极小值.  相似文献   

3.
高矿化度介质中J55钢的CO2腐蚀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研究了高矿化度溶液中矿化度对J55钢CO2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矿化度介质中,J55钢的CO2腐蚀为阴极控制.随溶液矿化度增大,腐蚀电位正移,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矿化度为62.423 g/L时,腐蚀速率最大.随溶液矿化度增加,J55钢的CO2腐蚀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转变为传质和电化学步骤混合控制,并且矿化度越高,传质控制越明显.J55钢的电化学阻抗谱呈现3个时间常数,即高频容抗弧、低频感抗弧和低频容抗弧.随溶液矿化度增大,电荷传递电阻先减小后增大,在62.423 g/L左右出现极小值.  相似文献   

4.
Al-Zn-Sn-Ga阳极腐蚀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Al-Zn-Sn-Ga阳极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该阳极的腐蚀发展过程和腐蚀特征。结果显示:当合金刚被浸入3.5%NaCl溶液时,EIS谱为反应电阻很大的容抗弧,表明此时合金处于钝化态;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EIS谱中高频段的容抗弧明显减小且低频段出现感抗弧,合金进入点蚀期;继续延长浸泡时间,EIS谱中除高频段的容抗弧和中、低频段感抗弧外,在低频段出现另一容抗弧,合金处于点蚀扩展期;随着浸泡时间的继续增加,低频段感抗弧消失,EIS谱由两个容抗弧组成,合金达到均匀腐蚀期。因此,合金的腐蚀由钝化态开始,经点蚀期和点蚀扩展期,达到均匀腐蚀期。  相似文献   

5.
碳酸钠浓度对X7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塔菲尔极化曲线法、阳极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X70钢在不同浓度Na_2CO_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Na_2CO_3浓度的增加,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自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当Na_2CO_3浓度较低时,交流阻抗谱表现为一个容抗弧和一个感抗弧。而当Na_2CO_3浓度增大到0.1mo1/L时,X70钢开始钝化,交流阻抗谱表现为一个容抗弧。当浓度继续增大时,钝化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镀锌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腐蚀电位分析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经钝化的镀锌钢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镀锌钝化层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分为三个阶段:钝化膜的溶解、镀锌层的阴极保护和钢基体的腐蚀.浸泡初期主要受Cl-浓度影响,且浓度越高腐蚀越严重;浸泡中期,随着Cl-浓度增加镀锌层耐腐蚀性能先减小后增大,在5%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最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金相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交流电流密度下X80钢在0.5mol/L NaHCO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交流电流密度的升高,X80在NaHCO3中阳极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钝化特征,阴极区变化不大,阻抗谱均呈现高中频容抗弧和低频Warburg阻抗特征,反应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X80钢表面先发生点腐蚀,然后向均匀腐蚀发展,腐蚀产物含有铁的氧化物或铁、钙的碳酸盐等。  相似文献   

8.
用电化学技术方法研究了Zr55Al10Ni5Cu30和(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在含Cl-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及添加稀土C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l-浓度增加,两种非晶合金的腐蚀速度加快;添加稀土Ce后提高合金耐蚀性;随极化电位的提高,两种非晶合金在0.05 mol/L Na2SO4及含Cl-介质中均出现钝化特征,维钝电流密度随Cl-浓度增加而减小;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由单容抗弧组成;(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的交流阻抗谱在Cl-浓度较低时呈单容抗弧特征,而随Cl-浓度的增加,单容抗弧变为双容抗弧.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微观形貌观察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介质中Cl-含量对J55钢CO2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Cl-含量为0~200 g/L),随Cl-含量的增加,J55钢均匀腐蚀速率减小,腐蚀产物膜变得更加致密,对基体保护能力增强,且无明显局部腐蚀.Cl-含量的变化没有改变电极反应活化控制步骤,但随含量增加,溶液的pH值降低,同时更多Cl-占据阴极活性点,阻滞了阴极反应,提高了腐蚀电位.Cl-含量较低时电化学阻抗谱呈现三个时间常数,随Cl-含量增加,中低频区感抗弧逐渐消失,金属表面被完整的腐蚀产物膜覆盖.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技术,在碱性硫化物溶液中,分别研究了阳极极化电位下 对 低碳钢钝化过程阻抗行为的影响,钝化膜临界孔蚀电位 与 浓度的关系以及临界 浓度随 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除氧的碱性硫化物溶液中,阳极极化的初期阻抗具有两个时间常数,随极化电位的升高,钝化膜逐步趋于完整;在点蚀的形成过程中,容抗弧半径逐渐变小,当极化电位为-600mV时容抗弧半径大幅度下降,并出现低频实部电感性收缩现象;在点蚀形成后的发展阶段,容抗弧半径继续减小,阻抗谱出现两个时间常数的双容抗弧.极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随介质Cl-浓度增加,电极表面的钝化倾向降低,临界孔蚀电位随Cl-浓度增加而线性正移.  相似文献   

11.
孔蚀过程中的电化学噪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纯铁在Cl~-与K_2Cr_2Or、C_6H_5COONa、硼酸加硼砂和NaNO_2共存的四种溶液体系中发生孔蚀过程中的电化学噪声。在各溶液中Cl~-浓度不足以引起孔蚀时,检查不到噪声信号。在Cl~-浓度高到足以引起孔蚀时,试样浸入溶液后经过一段诱导期,噪声突然出现。相应一个噪声信号波,有一个腐蚀孔出现,在临界Cl~-浓度下有时虽然也会出现噪声信号,但并未形成可见孔而只是表面变晦暗。所有噪声都是低频1/f噪声。作者认为,这种噪声与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相同。  相似文献   

12.
铜孔蚀的引发和扩展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低 Cl~-、低 SO_4~(2-)浓度—高 HCO_3~-浓度的混合溶液,用电化学方法及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磷脱氧铜(TUP)的阳极极化行为及孔蚀引发和扩发过程。结果表明,铜在所用混合溶液中呈现典型的孔蚀特征;铜孔蚀的引发是由于 Cl~-进入表面膜并迁移到金属膜界面而导致局部破坏;铜孔蚀扩展的主要过程是 CuCl 的形成并水解,导致低 pH 值,并有 Cl~-浓集;铜的孔蚀具有自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13.
碱性条件下碳钢的缝隙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晓芳  张可刚 《腐蚀与防护》2008,29(10):593-595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了碱性条件下氯离子浓度、pH值、PO43-和NO2-两种缓蚀性离子对Q235钢缝隙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碱性条件下氯离子对缝隙腐蚀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溶液pH值变化对缝隙腐蚀影响较小,PO43-对缝隙腐蚀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并且PO43-的缓蚀作用明显大于NO2-.  相似文献   

14.
X70钢在模拟潮湿存储环境中的点蚀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电化学极化技术、电化学阻抗谱、模拟浸泡实验,研究了X70钢在模拟潮湿存储环境中点蚀的发生机制及规律.结果表明,X70钢在模拟潮湿存储环境中可以发生点蚀,导致点蚀发生的腐蚀介质来自于层流冷却水中的腐蚀性物质,其中HCO_3~-和NO_3~-是致钝剂,而Cl~-和SO_4~(2-)可破坏钝化膜,促进点蚀发生.在0.5 mol/L的NaHCO_3介质中当Cl~-浓度达到0.02 mol/L时钝化膜即失去保护性.Cl~-浓度是影响点蚀的萌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其浓度较低时点蚀容易形核,但仅有少数能够长大;而当其浓度适中(约0.149 mol/L)时点蚀敏感性最高,点蚀容易长大;当其浓度过高时发生均匀腐蚀,点蚀难以长大.  相似文献   

15.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ro-arc oxidation(MAO) coating on Mg alloy AZ91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nano scratch tester.The corrosion and erosi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AZ91 with and without MAO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potentiodynamic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and micro-abrasion tribometer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respectively.The influence of HCO_3~- ions on the erosion corrosion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 and its substrate are in a pronounced bond.The MAO co...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 氯离子是导致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和孔蚀的特性离子。它从主体溶液迁入闭塞区已被许多作者的实验所证实。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Cl~-的迁入量与通过闭塞区的电量成直线关系,Cl~-增浓是促进闭塞区合金溶解的因素之一。I~-和Cl~-同属卤族离子,但据报道将I~-加入含Cl~-的体系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裂具有抑制作用。显然探明特性离子(如Cl~-、I~-等)的作用有益于认识局部腐蚀的机理。本工作研究I~-的迁移规律以及对闭塞电池腐蚀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1.闭塞电池不同阶段的溶液成份测定——模拟闭塞电池实验 采用文献[3]所用的方法,测量0.5mol/L NaCl溶液中加入0~0.3mol/L NaI后304不锈钢模拟裂缝不同阶段的溶液成份,进而了解I~-对缝内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影响。在“闭塞电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3钢在不同浓度的Cl^-、SO4^2-、S^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阴离子Cl^-、SO4^2-、S^2-对A3钢腐蚀速率影响较大。且在相同浓度下腐蚀速率的排序为:S^2-〉Cl^-〉SO4^2-。随着Cl^-、SO4^2-、S^2-浓度的增加,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用模拟闭塞电池研究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Cl~-+NO_3~-(或NO_2~-)溶液中闭塞区内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变化。当外部溶液中NO_3~-或NO_2~-达到一定浓度时,闭塞区内pH下降比在单纯Cl~-溶液中缓慢,并且趋于一极限值(pH(?)2)后,即不再下降。裂尖溶液内Cl~-与NO_3~-克当量比例和外部主溶液接近,但裂尖溶液变浓直到饱和。当1法拉第电量通过闭塞区时,大约有0.5~0.7克当量的Cl~-+NO_3~-迁入闭塞区。NO_2~-迁入裂尖后与H~+和金属离子反应而消耗。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NO_3~-或NO_2~-后,使破裂电位变为更正_1裂尖处于钝态,表明NO_3~-和NO_2~-均有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极化曲线,Tafel阿和电化学限抗谱(EIS)技术,研究了镍基固溶体增韧Cr_(13)Ni_5Si_2金属硅化物合金在不同Cl~-浓度Na_2SO_4+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对其表面钝化膜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超高的Cr含量易于在表面形成以Cr_2O_3为主的稳定钝化膜以及组成相Cr_(13)Ni_5Si_2和Cr3Ni5Si2高的化学稳定性,合金在不同Cl~-浓度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合金的开路电位,破裂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等几乎不随Cl~-浓度的增加而改变,即合金对Cl~-浓度不敏感,在中性含Cl~-介质中耐蚀性优异.  相似文献   

20.
压铸镁合金AZ91D在碱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D在碱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形貌,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强碱性pH=12的环境下,当Cl-的浓度低于0.1 mol/L时,合金表面可以形成较稳定的钝化膜;随着Cl-浓度的增加,点蚀电位逐渐降低;富Al相的耐蚀性高于基体相,在碱性环境中,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和MgO.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