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家属心理状态、需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TBI患者及其陪护家属临床资料,根据家属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结果将其分为低支持组(SSRS20分,n=41、中支持组(20分≤SSRS30分,n=77)与高支持组(SSRS≥30分,n=32)。比较3组家属心理负担[Zarit照顾者负担指数(ZBI)]、心理应激[家属应激量表(RSS)]、抑郁情绪[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心理需求[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上述评分与SS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ZBI、RSS、HAMD、MUIS-FM、CCFNI评分结果显示低支持组中支持组高支持组(F=46.703,67.298,97.201,40.452,51.584;P0.05);而SCSQ评分结果显示低支持组中支持组高支持组,(F=43.64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ZBI、RSS、HAMD、MUIS-FM、CCFNI评分与SS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2,-0.615,-0.677,-0.506,-0.523;P0.05),SCSQ评分与SS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562;P0.05)。结论:TBI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与社会支持关系较为密切,临床施护需对此引起足够重视,确保维持护患、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30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干预组予以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健康问卷(GHQ-20)、生命意义源量表(SML)、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ES、GHQ-20、SML、ML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干预组GHQ-20、SML、MLQ总分高于对照组(t=3.05,3.08,2.58;P均<0.05);干预组GHQ-20中抑郁和自我肯定两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2.45,3.17;P均<0.05);干预组SML中自我超越意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9,P<0.001);干预组MLQ中追寻意义感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77,P<0.001)。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抑郁水平、提升自我肯定、意义感,促进病人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癌症晚期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家属在综合心理干预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5,P<0.001);干预组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45,P<0.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上海市静安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共126例,按所在街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入组63例,实际完成研究例数分别为61例和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研究组在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基础上联合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分别在入组前和干预1年末,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调查照料负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评定两组家属的照料负担、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1年末,与干预前比较,研究组ZBI、SDS、SAS、SCSQ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降低(t=6.48,3.50,3.42,5.33;P0.01),SCSQ积极应对方式、WHOQOL-BREF总分以及SWBS-CC20中社会信心的得分增高(t=-6.37,-2.46,-2.02;P0.05);对照组WHOQOL-BREF的综合自评分的得分降低(t=4.73,P0.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ZBI、SDS、SAS、SCSQ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低于对照组(χ~2=4.66,t=-3.22,-2.35,-2.76,-2.15;P0.05),SCSQ积极应对方式、WHOQOL-BREF以及SWBS-CC20总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t=2.46,2.31,2.43;P0.05)。结论: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减轻了患者家属照料负担,提高了他们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病人在团体心理治疗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34,3.65;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纠正患者不恰当的认知,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故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辅助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患者67名,依患者意愿分配入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干预组除常规康复(如复查、康复咨询、中药康复、锻炼等)外,接受为期10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0周末测评时,干预组脱落4人,对照组脱落3人。基线时,干预组SAS、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2.0±7.7)vs.(36.0±6.8),(44.4±11.5)vs.(38.7±9.0);均P﹤0.05],QLQ-C30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周干预后,干预组SAS、SDS、QLQ-C30疲乏症状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整体生活质量得分较干预前提高(均P﹤0.05)。对两组患者(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患者SAS、SDS、角色功能、疲乏症状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降低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有需要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社区 10 4例干预组家庭进行综合式干预 2年后与 10 9例对照组家庭之照料者采用社区用修订版生活质量(QOL)问卷 ( 4 1项 )评定 ,同时进行患者社会功能 (DAS)、症状学 (PANSS) ,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家属QO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信心与家庭关系两项因子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1)。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2 0 6P <0 0 5 )。QOL总分、主客观因子分的高低与PANSS ,DAS ,SAS等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综合式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剧技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剧技术干预,治疗3个月。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Performance Scale,PSP),自知力评定量表(Scale of Assess Unawareness of Mental Disorder,SAUMD)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2周的团体心理剧干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因素对SDS和PSP总分均存在主效应(F=10.56,4.77;P0.001),对SAS总分无明显主效应;在SAUMD各因子中,治疗因素对目前症状认知和过去症状认知两个因子存在主效应(F=7.54,4.56;P0.05),对归因两因子无明显主效应。结论:团体心理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个人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目前症状及过去症状的认知程度,促进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属疾病认知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自制调查表调查分析脑肿瘤患者家属的应激来源,进行相应的疾病健康教育及认知心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组家属在干预2周、1个月及3个月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3,P=0.045;t=6.51,P<0.001;t=7.71,P<0.001),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家属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P<0.001);干预2周、1月及3月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SAS评分(t=2.04,P<0.045;t=5.17,P<0.001;t=6.21,P<0.001),干预1月及3月后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SDS评分(t=4,P<0.001;t=8.02,P<0.001;)结论:家属疾病认知干预能有效减缓家属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诊治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心理护理。实验组除传统心理护理外,还给予"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状况、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结果:实施社会支持干预后,实验组社会支持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生活质量得分和BPR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症状和副反应维度外,SQLS量表其他维度得分和BPR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干预后SQLS总均分与SSRS得分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总得分均成负相关(P0.04)。BPRS总得分与SSRS得分中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得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社会支持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晚期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 ,以指导心理干预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病人的情绪障碍。采用卡氏功能量表 (KPS)、疼痛问卷 (VRS)、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支持量表及照顾者S -AI总分、照顾者SDS评分等作为相关因素 ,对 10 2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评定。结果 :晚期癌症病人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SAS评分与年龄、回避、支持利用负相关 ,与疼痛程度、照顾者S -AI总分正相关 ;SDS评分与KPS评分、回避、支持利用、主观支持负相关 ,与屈服、疼痛程度及照顾者S -AI总分正相关。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 ,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截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截肢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31例截肢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评。同时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1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截肢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现在SCL—90中的总分和部分因子分、SDS、SAS、HAMA、HAMD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SR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截肢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治疗、抗焦虑剂、抗抑郁剂治疗及良好的家庭照顾和社会支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和抑郁量表 (HAMD)、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调查 ,并与同期住院病人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71 .2 5 %、66.2 5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提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 ,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身症状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于入组时、入组后2周和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2周、4周,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海洛因依赖者是一组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心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戒毒治疗及为进一步的心理矫正、早期干预、降低复吸率提供依据 ,我们采用SCL - 90、EPQ、社会技持量表、SDS、SAS对 83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 ,并与7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1研究组  83例病人均为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3月在本院自愿住院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 ,符合CCMD - 2 -R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 ,测评时在住院12天 ,戒断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高原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和血糖、血乳酸变化。方法从某部高原外训部队抽取一个连队9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1人,对照组45人。综合训练前即进驻高原前两周与进驻高原两周后(海拔4600m)·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测定血糖、血乳酸变化。结果高原环境下实验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抑郁、SAS总分和SDS总分,以及血糖、血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有助于降低高原环境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急进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照料者生命质量水平的现状以及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反映AD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为AD患者照料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0名AD患者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居住地的AD患者照料者在生理功能(t=-4.324,P0.001)、生理职能(t=-2.902,P0.01)、身体疼痛(t=3.918,P0.001)、总体健康(t=-4.041,P0.001)、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t=-5.787,P0.001)上存在差异;(2)与患者关系不同的AD患者照料者在生理功能(F=4.057,P0.05)、生理职能(F=6.808,P0.01)、身体疼痛(F=25.768,P0.001)、总体健康(F=8.448,P0.001)、活力(F=10.514,P0.001)、社会功能(F=3.235,P0.05)、精神健康(F=7.078,P0.01)、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及社会支持总分(F=11.939,P0.001)、生命质量总分(F=3.53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3)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AD患者照料者在生命质量各维度(除精神健康)及社会支持总分(F=3.718~30.938,P0.001)上差异具有显著性;(4)社会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总分、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315,0.361,0.243,0.384,0.283;P0.01)。结论:(1)AD患者照料者的生命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受居住地、与患者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影响。(2)社会支持越强,AD患者照料者的生命质量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负担情况。方法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 S),对449例符合CCM 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其家庭照料及经济负担情况。结果在FBS的6个因子中,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高于64%),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2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低于38%)。男性分裂症照料者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显著高于女性分裂症照料者(P〈0.05),男性分裂症照料者家庭娱乐活动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分裂症照料者(P〈0.01)。农村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城镇患者(P〈0.01),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分显著低于城镇患者(P〈0.05)。患者家属SA S均分为(48.86±12.43)分,明显高于正常人(36.42±0.53)均分,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4.14,P〈0.01);其中超过界限值50分者有253例(56.3%)。449例患者SDS均分为(50.06±8.92)分,明显高于正常人(40.23±8.78)均分,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3.03,P〈0.01);其中超过界限值53分者有282例(62.8%)。结论精神分裂症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患者亲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于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心理于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于预前和于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心理于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