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发斑”、“葡萄疫”等范畴。近 40年免疫学发展,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西医治疗多以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抗 Fc- r受体单克隆抗体、人白细胞因子、血浆置换、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也有报道,但并未使 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应用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大方法治疗 ITP取得很好疗效,有效率高达 80%~ 90%,本文仅就近期中医药治疗 ITP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时中医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产生较多的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较多和数量减少[1].  相似文献   

3.
潘秋江  张翼鸿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83-18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突出表现为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导致几乎全身各系统和各器官均有损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骼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常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发斑、衄血、葡萄疫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大小不等的淤斑、淤点,分布不均,可有鼻出血、齿出血及口腔粘膜出血、血疱,女性月经过多。目前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同祖国医学书籍中记载的“肌出血”、“发斑”相似,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西医主要以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以皮肤、黏膜和/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ITP的发生主要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治疗上主要以激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以减少血小板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丽 《河北医学》2000,6(11):1050-105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 ,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破坏过多 ,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在疾病早期很难鉴别 ,两者病因病机及转归迥然不同。儿童 80 %为急性型 (AITP) ,无性别差异 ,冬春两季易发病 ,多数有病毒感染史 ,为自限性疾病 ,一般认为是急性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 ,一但病源清除 ,疾病在 6个月~ 12个月痊…  相似文献   

8.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出血性疾病之一,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1]。其发病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有识别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加与血小板数量减少[2]。多数ITP为特发,部分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未定型结缔组  相似文献   

9.
1 疾病概论与分型问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免疫性疾病,ITP时血小板寿命显著缩短,在本病早期,血小板为大量免疫球蛋白(PAIgG)粘附,同时可见血浆中与血小板结合的免疫球蛋白(PAIgG)增加。现已知至少一部分PAIgG、PBIgG就是抗血小板抗体,此附血小板经Fe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常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发斑、衄血、葡萄疫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此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ITP有急、慢性之分,两者病因病机及转归迥然不同。儿童80%…  相似文献   

11.
谈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皮肤黏膜甚或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内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依靠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疗法,但存在着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病人难以接受等问题。近年来,周永明教授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仅就笔者随师临床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反复流产、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文报道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并对本病的诊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是体内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多年来学者们不断研究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认为与细胞免疫中免疫调节紊乱有关,T细胞、B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激活,细胞因子、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增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皮肤、黏膜或内脏广泛出血。临床上急性型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发病急、出血症状重.多数患者呈自限性,多在半年内可自愈;慢性型发病隐匿,绝大多数不能自然缓解。鉴于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至今尚无特效的根治疗法,因而其治疗的宗旨即是使血小板数量恢复到安全阈值以上,减低病死率。现代医学治疗ITP,首选激素治疗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达到迅速控制出血的目的。但是应用激素的量及时间不宜掌握,用量大,时间长.则副作用多;而用量少。时间短,则病情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已公认本病是以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迁延难愈,若治疗不及时,轻者出血不止,重则危及生命.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但由于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多寻求中医药治疗.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以中药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为大法,研制了再生Ⅱ号胶囊和系列中药汤剂,共治疗ITP 9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被有这种抗体的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迅速被清除,这是本病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原因。这种抗体是血浆中的C种免疫球蛋白,在慢性ITP大多数为IgG,也可以是IgM或  相似文献   

16.
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其临床特征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少于10万/毫米~(3);骨髓内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不伴有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脾脏不肿大或偶可触及。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虽尚未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凝集素),它是一种IgG,当这种抗体复被于血小板表面时,血小板即易被脾或肝破坏而使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因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由于血小板减少,在出血时IgG免疫抗体的增加,血小板在体内存活  相似文献   

17.
朱美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05-9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epilepsy,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其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贾万英 《医学综述》2005,11(6):526-52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倾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目前已确认某些病毒感染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发现部分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ITP患者,当根除HP后,血小板也有所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吴学宾北京铁路总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3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免疫相关性的出血性疾病。由于体内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王华楠 《广西医学》2003,25(12):2459-246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小儿 ITP大多为急性 ,常与前驱病毒感染有关 ,成人 ITP多为慢性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特异性自身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升高 ,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内环境平衡紊乱有关。近年来 ,对 ITP的免疫学机理研究主要有细胞免疫紊乱与体液免疫紊乱 ,相关细胞因子存在异常变化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现就 ITP免疫系统异常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以兹共同探讨。1 T细胞亚群的变化  免疫调节细胞中 TH 和 Ts之间 ,相互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