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结果 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3%、98.5%、93.1%、98.0%和0.904.CTA对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与CA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外科大手术的患者以及CAD高危人群,如不愿接受创伤性的CAG检查,可考虑首选320排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窦性心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7日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84.2%,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91.5%,符合率为82.5%。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3.
刘焱  刘荣  李辉 《海南医学》2014,25(2):194-197
目的 通过对比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术(CTA)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评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搜集100例患者的320排CTA的完整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共有1 423个节段,在CTA检查中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共有1 269个节段.320排CTA显示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84.4%、59.3%、94.4%,中度狭窄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94.6%、75.2%、84.6%,重度狭窄组(≥75%)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7%、83.6%、82.9%、92.8%,与CAG结果对比,320排CTA对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的评价均较高.结论 320排冠状动脉成像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冠脉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高于CAG,对中重度狭窄的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A)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1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成像,其中65例与常规颈动脉血管造影(CAG)成像作对比。结果CTA显示205支冠状动脉正常,55支狭窄≥50%,CAG显示203支正常,57支狭窄≥50%;双源CT显示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7%、97.5%。结论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6(73.1±5.3)岁]冠心病疑似患者在7d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69.6%,阴性预测值为94.0%,符合率为78.8%。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排螺旋CT冠状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初步拟诊为冠心病的35例患者的93支血管并进行螺旋CT冠状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螺旋CT冠状造影的准确性.结果 螺旋CT冠状造影发现47支冠状动脉狭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51支冠状动脉狭窄.螺旋CT冠状造影发现的44支血管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螺旋CT冠状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大体一致.结论 4排螺旋CT冠状造影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提高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clinical value of 4 -detector row spiral CT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and conventionalcoronary angiography(CAG) were used in 93 arteries of 35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To analysis the precise level of CTCA through contrasting. Results CTCA showed the angiostegnosis with 47coronary arteries,CAG showed theangiostegnosis with 51coronary arteries. The angiostegnosis results of 44 coronary arteries were same with CTCA and CAG. The total sensitivity of CTCA was 86.3% , and specificity was 100%.The results of CTCA and CCA were coincidentalin general. Conclusions 4 - detector row spiral CT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wasincreased of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64-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应用64-MSCT对65例患者行CTA检查.对有胸心肌桥的诊断,64-MSCT冠脉CTA优于SCA;对有狭窄的患者64-MSCT冠脉CTA对轻度狭诊断应与临床症状结合,可暂不行SCA检查,行保守治疗,而对于中度狭窄没有冠脉造影敏感,应行SCA检查确定诊断.结果 64-M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临床对于冠心病患者真阴性的排除和真阳性的诊断,64-MSCT冠脉CTA与SCA的作用无差别,是一种无创、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4例疑似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均给予患者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诊断和常规的冠脉造影(CAG)诊断,比较分析狭窄及闭塞的情况.结果 CTA对冠脉血管狭窄的诊断,126例通畅,160例轻度狭窄,155例中度狭窄,87例重度狭窄,76例闭塞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后,轻度狭窄的敏感度71.85%﹑特异性96.85%﹑准确率95.70%;中度狭窄的敏感度73.84%﹑特异性97.85%﹑准确率91.56%;重度狭窄的敏感度87.42%﹑特异性96.85%﹑准确率89.57%.结论 CTA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高,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是理想的检查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病人先后接受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G)检查的影像学资料。CTA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使用心电门控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结合三维重建影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2例病人20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段均完全显示(100%);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狭窄血管81支,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狭窄血管76支,误诊4支,漏诊9支。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6.9%,阳性预测值94.7%,阴性预测值93.2%。结论16排CT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64排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患者260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TA显示的节段有243个,CTA可显示率93.8%,其余17个血管显示不清不能准确评价狭窄程度,图像质量优、良、差,分别为176(67.7%)、67(25.7%)、17(0.06%)个节段。CAG共显示61处狭窄,漏诊1处;CTA显示57处狭窄,漏诊3处,7处判断与CAG的不符。CTA诊断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98.5%、95.0%、96.0%。结论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 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 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81.1%、62.3%和89.8%,二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至高度一致性.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疾病作初步评估,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3.
罗贵全  余冬梅  王强 《西部医学》2013,25(3):378-3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有冠心病且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66例患者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两项检查均在2个月内进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6例患者3支主要冠脉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198支中检查良好。冠脉CT结果显示病变(+)者共73支,显示无病变(-)者125支;冠脉造影像显示病变(+)者69支,显示无病变(-)者129支。冠脉CTA与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者49支,均为阴性(~)者96支。66例可疑为冠心病者冠脉CT诊断敏感性为82.93%,特异度为88.OO%。结论冠脉CTA是有效筛选、诊断CAD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64-SCTCA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70例患者的CTA完整资料,并与两周内实施的CAG结果进行对比,对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CTA显示的所有病例中,共计259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7支存在病变,101支得到CAG证实;6支由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为正常,另外有8例CAG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CTA上未能显示。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4%。结论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AG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较好(100%,100%,85%),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结果不佳(50%)。64排螺旋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与≥50%的一致率分别为89.4%与94.4%。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但必要时仍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对比,以提供辅助信息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诊断及准确定位"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3575(55.2±20.2)岁,均行75(55.2±20.2)岁,均行(13)N-NH_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检查,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分别对MPI、CTA及CAG结果进行分析,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MPI及MPI联合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1)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0%(36/40)、特异度为95.0%(302/318)、阳性预测值为69.2%(36/52)、阴性预测值为98.7%(302/306)。(2)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9%(20/22)、特异度为90.9%(10/11)、阳性预测值为95.2%(20/21)、阴性预测值为83.3%(10/12)。(3)MPI联合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5.5%(20/21)、特异度为100%(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21/21)、阴性预测值为91.7%(11/12)。结论 MPI结合冠状动脉CTA可减少单纯MPI或CTA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更高准确性,尤其是提高了对"罪犯血管"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飞利浦256层极速CT(i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飞利浦256层iCT检查,并在随后1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8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3%、94.98%、90.71%,Kappa值为0.793,一致性较好;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Kappa值均随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应用飞利浦256层iCT行CTA检查对冠心病的筛查具重要临床价值,可减少部分患者不必要的CAG有创检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