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瑞卿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22-2824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隐患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与处理,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素质有很大提高。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服务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3.
李小娟 《包头医学》2008,32(2):104-105
目的: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锐利器械损伤的防护和处理,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和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4.
曾燕  吴春燕 《中外医疗》2009,32(10):130-130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在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污染、化学污染,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惠芳 《吉林医学》2014,(36):8211-8212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存在较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例如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防护意识因素等,笔者旨在调查分析消毒供应室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总结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改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以保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杨爱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22-2423
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对策,通过对供应室工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供应室存在着诸多职业危害因素,需要加强科学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专业素质,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各项防护措施。这样,既可以减少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又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消毒供应室回收清洗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探讨.方法:分析了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引起职业危害的因素,然后再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医院消毒供应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与患者的分泌物、血液进行频繁地接触,存在着心理、化学、物理等诸多危险因素,使得他们的职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结论:针对这些因素,应该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流程,采取安全操作,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来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护士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生物性、化学性、运动性、心理社会性危害的预防,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减少职业暴露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方法: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暴露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认真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医院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现场查看、分析消毒供应室各工作流程,明确职业危害因素,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人员对危害因素认识不足,存在防护措施不到位现象。结论:消毒供应室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分析原因,加强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制度。结果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在供应室工作中,做好职业防范,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是保障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 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回访,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制定防护对策。结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低年资和工作人员为职业暴露高发人群。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其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7.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健康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01-102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与自我健康防护。方法:综合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并指出相应防护措施。结果: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专业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改善硬件条件,完善防范制度,有效保护供应室护士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经常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理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针刺伤和刀割伤、烧伤、烫伤、噪音、粉尘、紫外线)、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物理因素的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和方式、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护士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加深了,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大提升了,不但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维护了护士的安全。结论医院供应室护士产生职业危害的概率很高,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长期处于这种职业环境中护士容易发生思想懈怠,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注意规避产生职业危害的因素,掌握具体的防护措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梁月艳 《吉林医学》2012,33(33):7340
目的: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的分析。方法:从引起职业危害的心理性、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这几个因素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果:加强质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消毒供应工作中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沲程及肪护措施。结论:根据职业危害的因素,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提出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从生物、物理、化学、人体及主观因素五方面进行分析职业危害.结果 供应室存在很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工作环境及防护意识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 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并做好日常防护、减少或消除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