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90年5月~1991年5月对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进行了经静脉内给中剂量国产尿激酶(UK)的溶栓治疗,并与10例采用常规疗法的患者进行对比,并就溶栓治疗的疗法、用药、预后等问题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一) 诊断标准:溶栓组与对照组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条件两项或以上者:1.剧烈持久的胸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者。2.具有以下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改变:起病8小时出现异常高大的T波;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UK)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溶栓药物,它们能使纤维蛋白的溶解原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以溶解新鲜血栓的纤维蛋白而达到溶栓目的。 我们用UK作溶栓治疗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3例,并与由于各种原因未作溶栓,用丹参静滴治疗29例老年AMI作对照,文献报导AMI患者应在≤6h内进行溶栓治疗,但由于我院老年病人反应迟钝、求诊不及时、常常来院时已超过6h,故我们应用UK治疗发病24h内AMI患者,现将结果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全组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60~88a(72±7a),全部符合1979年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易误诊、漏诊,国内报道不典型AMI占心梗的13.4%~23.2%,为吸取教训,现将我们遇到的21例不典型AMI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AMI病人的诊断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①主诉无胸痛但以其他不适症状就诊;②具有演进性心电图改变(即EKG有病理性Q波和ST-T进行性变化或无Q波而有典型两个相邻导联ST-T动态演变;③血清酶学增高及峰值变化。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肇东市第一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缺血的心肌重获灌注,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AMI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39~72岁,平均55.5岁。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心脏B超等检查确诊。其中下壁梗塞10例,前壁梗塞9例,前、下壁梗塞2例。并发心源性休克6例,心衰5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脏骤停1例。发病后6h内18例,6~10h3例,其他条件均适合溶栓治疗。1.2给药方法溶栓前用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10%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10min);②尿激酶(UK)50万U溶于0.9%生理盐水40ml静脉滴注(10min),其后UK50~10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40min);③溶栓后用参附注射液100ml/d,连用1周;④应用UK后辅以肝素5000U,以后每小时800~1000U滴注,连用5~7d。1.3监测方法在ICU除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外,连续监护心率、血压,心电图描记与检测心肌酶抽血时间一致。重点观测ST变化和心律失常发生;②用UK前后即刻、用UK后第1天每6h,第2天...  相似文献   

5.
目前,尿激酶多采用静脉注射法,我院近几年来采取逐渐加量,分次给药方法;近1年来使用大剂量(100~200万U)静脉注射冲击疗法治疗AM I2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5~69岁。均符合W H 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①持续性胸痛30m in以上,且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m V。③发病6h以内,若超过6h仍有严重胸痛,并且ST段抬高,导联有R波者亦考虑溶栓治疗。④近期(14天内)无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  相似文献   

6.
笔者介绍了58例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了①给药方法;②溶栓治疗前准备及护理;③溶栓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如监测心肌酶谱酶峰的变化及心电图ST段变化、胸痛缓解情况等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④溶栓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有无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低血压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效果已得到肯定,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最可靠的方法是冠脉造影,但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本文通过对溶栓前后心肌酶的动态监测,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提供一个易行又可靠的客观标准。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人选择:AMI患者共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50.8岁。梗塞部位:下壁4例前壁2例,前间壁1例。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 1.2 给药方法:尿激酶(UK)静脉给药。 1.3 再灌注判断标准:采用《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推荐的无创伤标准。  相似文献   

8.
宫海英  姚兰英 《医药导报》2000,19(5):456-457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 3 2例为我院近两年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年龄 41~ 73岁。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入院前静息胸痛 >2 0min。②入院后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48h仍有胸痛发作。③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 >0 .1mV或T波倒置。④肌酸激酶 (CK)峰值 <正常值上限的 2倍。⑤胸痛发作时伴血压降低 ,眩晕或心律失常。⑥无溶栓禁忌证。1.2 治疗方法 患者卧床 ,心电监护 ,停止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及肝素 ,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其他药在用尿激酶前后保持不变。采用国产尿激酶 …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哈尔滨医药》2007,27(5):61-62
近年来,AMI成为威胁人们的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因此,进行溶血栓疗法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用稀释的血栓溶解药物,使闭塞的冠状动脉重新恢复血流,缩小梗塞面积,以挽救频死的心肌。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将该疗法应用与临床,共用尿激酶溶栓36例,现将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共36例,进行溶栓治疗,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70~50岁之间。前壁心机梗塞24例,下壁心机梗塞7例,侧壁心机梗塞5例。符合下例条件:①发病时间(以胸痛开始给药时间)小于6…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治疗是80年代以来治疗AMI的重大突破.我院应用尿激酶(UK)对21例AMI患者进行了系统的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UK)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溶栓药物。它们能使纤维蛋白的溶解原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以溶解新鲜血栓的纤维蛋白而达到溶栓目的。我们甩UK作溶栓治疗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43例,并与由于各种原因未作溶栓.用丹参静滴治疗29例老年AMI作对照,献报导AMI患应在≤6h内进行溶栓治疗.但由于我院老年病人反应迟钝、求诊不及时、常常来院时已超过6h,故我们应用UK治疗发病24h内AMI患,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人们生命的严重疾病,早期积极治疗,可挽救及延长病人的生命。溶栓治疗AMI目前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我院以收治的所有AMI患者中具备溶栓条件的作为治疗组,进行尿激酶(U)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自1996年3月-1997年12月,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参考方案》(1),选定年龄70岁以下,体质较好,无溶栓禁忌征者,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分为治疗组(应用UK组)和对照组(不用UK组)各础例,均具备溶栓条件:①典型缺血性胸痛,持…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持久的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 ,挽救更多心肌 ,改善心功能 ,改善 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1 ]。为使 AMI患者迅速得到溶栓治疗 ,减少院前转运 ,我们采用尿激酶在急诊室对 68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收到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 ,选择无溶栓禁忌证 [2 ] ;持续性胸痛≥ 3 0 m 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相邻 2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导≥ 0 .1mv,胸导≥ 0 .2 mv,发病时间≤ 6h的患者 68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发病≤ 3 h…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7例,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13例(治疗组),不用病毒唑治疗14例(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对照组:1990—1992年收治14例(死亡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最大59岁,最小16岁,平均41岁.②治疗组:1993年~1997年收治13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39岁.1.2 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发热、“三红”、口腔粘膜出血点、腋下皮肤出血点等.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蛋白尿、EHFIRG抗体阳性.1.3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病毒唑首次量为33mg·kg~(-1),以后第1~4d按16mg·kg~(-1)给药,每6h一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第5~7d病毒唑按8mg·kg~(-1)给药,每8h一次,7d为一疗程.②对照组:不使用病毒唑,其他综合治疗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通立(reteplase,r-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4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分成两组,r-PA组101例,UK组83例。统计两组的血管开通率、血管开通时间和出血发生率。结果:r-PA组血管总开通率为73.3%,UK组总开通率为5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A组发病时间<2h溶栓后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发病时间2~12h血管开通率(P<0.05)。r-PA组血管开通时间(0.92±0.48h)短于UK组(1.42±0.53)(P<0.05)。r-PA组和UK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UK,尤其在发病早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 r- SK)与尿激酶 ( U 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 :7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 AMI患者分为 UK治疗组 39例和 r- SK治疗组 35例 ,均采用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并发症以及 r- SK的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治疗后临床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 SK组为 77.14 % ,显著高于 UK组 5 6 .4 1% ( P<0 .0 5 ) ,两组的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国产 r- SK治疗 AMI临床再通率高于 U K,不良反应相似 ,无严重出血 ,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7.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h H-FABP一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5例)及正常组(4例)≤6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h血肌钙蛋白I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徐冬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576-577
为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UK)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作以下对比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48例患者为1993年3月~2001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男33例,女15例,年龄62~75岁,平均(64.9±1.7)岁,符合溶栓条  相似文献   

19.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可限制梗死面积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 ,梗死再通率越高 ,病死率也越低 ,每提前 1h死亡率可降低 1% [1 ]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 (SK ) ,尿激酶 (U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临床研究表明上述溶栓药物均可降低 AMI死亡率 ,防止不可逆转的心肌损害 [2 ]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7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住院确诊为 AMI的患者 2 0例 ,均为男性 ,年龄在 6 0~ 70岁 ,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治疗 ,给药方式为 U K 15 0万 …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之一。探索高效、安全的溶栓剂,仍是当今所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 -SK) ,与尿激酶(UK)治疗AMI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为我院1999年1月至2 0 0 2年8月收治的AMI病人5 6例,分为r—SK组和UK组两个治疗组。r—SK组2 9例,男2 2例,女7例,年龄4 6~80岁,平均5 9 4岁。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间壁、局限前壁、广泛前壁) 16例,下壁(包括下壁、下后壁、右室) 9例,复合型(前壁+下壁) 4例;UK组2 7例,男2 1例,女6例,年龄4 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