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开展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不同器官蛋白质组比较分析.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和其保持系NJCMS1B的种子、叶片和花药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进行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重复性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利用PDQuest软件处理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发现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种子2-DE图谱间存在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3个在NJCMS1A中表达而在NJCMS1B中缺失,3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表达,1个在NJCMS1A中表达量明显增强;苗期叶片2-DE图谱间基本一致,没有差异表达蛋白点;单核小孢子期花药2-DE图谱间有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3个在NJCMS1A中表达而在NJCMS1B中缺失,6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表达;二胞花粉期花药2-DE图谱间有24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10个在NJCMS1A中表达而在NJCMS1B中缺失,12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表达,2个在NJCMS1B中表达量明显增强.两系花药间存在较多差异表达蛋白点,种子间仅有少量差异表达蛋白点,而苗期叶片间基本没有差异表达蛋白点,说明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性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相似文献   

2.
白羊年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3,22(3):161-165
1998和 1999年夏选用 5 1份大豆材料对NJCMS1A进行测验性交配。在花期治虫预防昆虫传粉的基础上 ,通过成熟期的植株结实性辅以花粉发芽试验来判断F1雄性育性的恢复性。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了NJCMS1A的恢复源 2 1个以及保持源 17个 ,其中不育细胞质的提供者N885 5是不育系的恢复源。  相似文献   

3.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科学》2001,20(3):T001-T002
  相似文献   

4.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45A,W948A的选育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张磊  戴瓯和 《大豆科学》1999,18(4):327-330
用大豆W202(中油89B)作母本,分别与W210、W212二个品种杂交的F1发现不育株,通过正反交测定属质核互作型不育,通过连续四代核转换回交,获雌雄育性较稳定的二个不育系W945A和W948A。  相似文献   

5.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3中无育性分离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31)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家系数经χ2测验符合744,说明在组合NJCMS2A×中豆5号中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由两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验证了Bai和Gai的研究结果.随机选取组合NJCMS2A×中豆5号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采用903对大豆SSR引物对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结果找到一个SSR标记Saa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连锁,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利用Kosambi函数将重组率转化为遗传距离,得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1.47 cM,参照Song等整合的大豆分子遗传图谱,将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于D2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6.
丁德荣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1,20(3):167-171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N8855×N2899)F1不育株和(N2899×N8855)F1可育株、BC1F1不育株、质核互作不育系NJCMSlA和保持系NJCMSlB进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同一胞质在不同的回交世代败育途径和表现相似,主要发生在单核后期到二胞花粉早期:(N8855×N2899)F1与BC1F1不育花药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细胞质产生不正常空泡,至近成熟花粉时细胞质部分解体、收缩;NJCMSlA花粉败育发生在二胞花粉期,初期原生质内小液泡比保持系增多,原生质内未形成淀粉粒,在生殖细胞远离营养细胞后,胞质呈现紊乱,生殖核与营养核消失,外壁内层及内壁停止发育,液泡增大,原生质部分解体.分别与反交F1及保持系比较,处于二胞花粉时期的正交F1及不育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快迁移活性带缺失,此特征带缺失与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7.
白羊年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3,22(3):161-165
1998和1999年夏选用51份大豆材料对NJCMSlA进行测验性交配。在花期治虫预防昆虫传粉的基础上,通过成熟期的植株结实性辅以花粉发芽试验来判断F1雄性育性的恢复性。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了NJCMSlA的恢复源21个以及保持源17个,其中不育细胞质的提供者N8855是不育系的恢复源。  相似文献   

8.
9.
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初步创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麻是适应性广、耐盐碱、耐涝、耐瘠,抗干旱能力较强,生长快的一年生速生纤维作物,是包装用的重要纺织原料,其多功能用途还可制作纸浆、生物质能源、墙布、土工布、麻地膜、地毯、饲料、建材、塑料填充料、轻型板材、麻塑、汽车内衬、环境友好吸附材料等产品研发的重要工业原料,倍受业界新产品新材料开发的重视,被视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多用途作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其经济和环保价值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豆连作障碍与生化互作的关系闫飞杨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大豆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导致了大豆连作障碍,对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的探讨已进行了多年,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三点:①病虫害的危害;②营养失调;③来自植物体及土壤中的有毒...  相似文献   

11.
阜阳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阜阳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科学引种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大豆育种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大豆遗传特性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13份为参照、当地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等为主要试验材料25份,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阜阳大豆熟期组除徐豆16、周豆11和周豆19生育期组是Ⅴ外,其余均属于生育期组Ⅳ。  相似文献   

12.
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其保持系NJCMS1B的atp6基因的RNA编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的atp6-3基因保守区中均发现2个编辑位点,但互不相同,并且导致了氨基酸的不同变化;mtDNA 序列分析显示,atp6-3基因转录本保守区在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另外还发现atp6-1、atp6-2和atp6-3的表达在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对来自南方8个省的340份大豆地方品种及育成品种(系)进行了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抗性初步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在340份大豆资源中,免疫材料21份,抗病材料159份,中间型材料100份,感病材料44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6.18%、46.76%、29.41%、12.94%和4.71%。免疫型材料主要来自湖南、江西和广东。选出小区产量高且对SMV免疫的育成品种(系)1份:粤夏124,地方品种4份:ZDD06803、ZDD14319、ZDD06529、ZDD14389,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广西SMV抗性育种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及种间高世代材料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和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母本配合力F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将方差分解成母本组P1(高、中、低)和父本组P2(高、中、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并进行F测验后发现,母本组一般配合力方差F测验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杂交...  相似文献   

16.
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脂肪酸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改良的籽粒直接甲酯化法和豆粉直接甲酯化法3种方法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分析大豆5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籽粒直接甲酯化法简便快捷,适用于低世代的单籽粒或半籽粒的样品量...  相似文献   

17.
The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of 17 vegetable soybean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and a wide variation in protein %, total phosphorus (TPi)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was found among these genotypes. Variations in Ca, K, Fe, Mn, and Cu were also documented. Variation was also found for trypsin inhibitor (TI) activity and Phytate (PA) content. A highly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r=–0.533,P<0.01) was observed between TI and total protein.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r=0.90) was also found between TPi and AP. Several genotypes (Sooty, Emperor, Wilson-5, PI 416771, PI 417322) showed good nutritional potential and can be used in the breeding program. High protein %, TPi, and minerals are desirable qualities for vegetable-type soybeans that make it as food with high nutrient density. Studies on the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immature vegetable type soybean seeds at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ages are also underway.Agricultural Research Station Journal Article Series No. 172. The use of any trade name varieties, and/or vendors does not imply the exclusion of other products or vendors that may also be suitable.  相似文献   

18.
19.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大豆N2899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运用PDQuest软件比较分析不同发育时期(15,20,30,40,50 DAF和成熟种子)大豆种子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考染的2-D胶上共检测到337个蛋白点。有些蛋白质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出现,而另外一些只出现在发育早期或成熟的种子中。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30个差异表达蛋白,并用Pro-found(http://www.prowl.rockefeller.edu)工具,对质谱产生的肽质量指纹(PMF)数据进行NCBInr数据库检索,结果鉴定了18个蛋白质。比较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种子的成熟(如伴豆球蛋白)、逆境胁迫反应(如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细胞分裂(如Skp1)和蛋白运输(如钙网蛋白)等。研究表明,种子发育过程十分复杂,所鉴定的蛋白质,可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豆种子发育进程中蛋白的积累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硼对大豆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硼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维持植物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大豆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研究高浓度的硼对大豆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组织培养中硼对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的调节作用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在硼酸含馈不同的培养基上诱导大豆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下胚轴在硼酸浓度大于70 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20 d后.一些新生的愈伤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分散,细胞间的正常连接无法形成.把这些结构疏松的愈伤组织在正常的培养基MS+2,4-D0.4 mg·I-1上进行继代试验,发现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新生的愈伤组织细胞结构更加松散,单细胞的数日增多,并凡细胞的形态也符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