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一种封闭群大鼠进行的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术中供体肝与小肠整块游离和灌注,分开切取。供肝原位、供肠异位移植于受体大鼠。主要血管用Kamada袖套法吻合,正式实验21次,3天以上存活率为43%。结果表明:减少手术时间和简化操作技术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第一例肝小肠联合移植,是1990年加拿大Grant等[1]报道的,受者为41岁女性,因肠系膜动脉栓塞作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次年作了移植。术后分别用环孢素A及OKT3作免疫治疗,术后8周开始完全经口饮食维持正常体重达2年之久。此后肝小肠联合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并就肝肠联合移植适应证、排斥诊断与治疗、感染防治、肠功能恢复与营养支持进行讨论。方法 供肠长380cm,供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FK50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方案。排斥监测采用内镜指导下肠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及临床观察。并采取措施防治感染和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病人恢复顺利,移植肠和移植肝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时已摆脱全肠外营养,依靠肠内营养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肝小肠联合移植对肠衰竭合并全肠外营养所致肝功能损害病人,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肠功能衰竭患者长期依赖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维持生存,一部分患者可因TPN发生肝功能障碍,甚至肝功能衰竭,如果这部分患者继续应用TPN维持生命,他们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6—12个月。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挽救这部分患者生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Wistar和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进行单独肝移植或小肠移植作为对照,不同移植组各取12只受体进行生存期观察。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手术52次,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82.7%。联合移植组受体有9只(75%)存活时间超过60 d,且小肠移植物存活。单独小肠移植组受体均于20 d内死亡,单独肝移植组10只受体(83.3%)存活60 d以上。结论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是研究肝/肠联合移植免疫学特性的有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分子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附属位,节段性小肠移植,共施手术150只,在第二阶段进行的42只移植手术中成功率达71.43%,接近国外报道水平。作者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量,注意术中液体补充,改进血管吻合方法,移植物热缺血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我院为一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成功施行部分小肠移植,现将本例的手术麻醉处理报道如下。患者为男性,50岁,体重55 kg。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行小肠切除术(残余回肠约20cm)。小肠移植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阿托品0.5 mg,术中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行颈内静脉、桡动脉置管。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5 mg,丙泊酚40 mg,罗库溴铵50 mg,芬太  相似文献   

8.
Li N  Li YS  Li YX  Zhu WM  Ni XD  Zhu L  Cao B  Li WS  Luo K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5-47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重点讨论外科技术,并与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患者因短肠综合征和全肠外营养(TPN)肝病接受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植入小肠380cm。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体热缺血时间为2min 30s,移植肠冷缺血6h 40min,移植肝冷缺血8h 7min.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FK50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结果 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至今仍存活,已恢复完全肠道营养。结论 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适合于成年受体、特别是既往曾有腹腔感染或接受多次腹部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小肠移植为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首例临床小肠移植术,并就小肠移植有关的技术、免疫、感染及肠功能恢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肠移植是指将异体小肠通过血管吻合方式植入受体内的一种外科治疗技术,可使短肠综合征和终末期肠功能衰竭病人从根本上摆脱TPN的困扰,像肾移植使病人从长期血流透析中解脱出来一样,恢复正常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鼠小肠移植模型制作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在施行的210次手术中,模型稳定后的108次小肠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为74.07%。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减少出血,防止血管吻合口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掌握麻醉的深浅度,合理的补液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作供体和BALB/c小鼠作受体进行同种异基因型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近端肠管结扎,远端与受体空肠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禁食3天,不禁饮,每天分两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 d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共行小肠节段性移植30例,术后5 d存活率达70%(21/30).供体手术时间(41±5.5)min,热缺血时间约0.5 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min,受体手术时间(90±7.5)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40±3.0)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2.5)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 mL.手术失败的9例小鼠的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和术后腹腔内感染(1例).结论 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非整块肝脏和小肠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国内首例非整块肝脏和小肠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方法 采用在体灌注、整块切取的方法获取肝脏和小肠,供者器官采用 UW液保存。将供者肝脏、小肠联合植入短肠综合征合并胆汁淤积的男性受者体内,供肝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供肠的动脉、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肾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吻合。结果 至术后2个月时,移植小肠和肝脏均无排斥反应,肠黏膜结构正常,对肠内营养耐受良好;CT示移植肝形态正常,复查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选择性应用非整块肝脏和小肠联合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特别适合需要接受肝脏、小肠联合移植的成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存液保存小肠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乳酸林格(LR)液、Euro-Collins(EC)液、高渗枸橼酸嘌呤(HC-A)液和武汉医学院器官1号(MWO-1)液保存猪小肠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保存液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不同分成3个亚组,供肠保存2后行自体移植。结果 小肠保存10小时后移植,术后3周各组受体的存活率均为100%;保存18小时,LR液组、EC液组、HC=A液组和WMO-1液组受体的存活率分别为60  相似文献   

15.
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淋巴管重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适合于评估淋巴管重建对移植物存活,功能和对受者影响研究的小肠移植淋巴重建模型。方法 在小肠移植完成后,再将供者的胸导管与受者的乳糜池吻合,使得移植小肠的淋巴回流得以重建,结果 淋巴管重建的手术时间为16.2min,重建淋巴管的通畅率达82.5%。存活大鼠间重建淋巴管通畅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排斥反应对重建淋巴管通畅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在小肠移植完成后即进行移植小肠的淋巴管重建,淋巴管通畅率高,手术时间短,可作为进行其它相关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供受体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的手术经过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受者为男性直肠癌术后18岁,因短肠综合征而接受小肠移植。供体,男性,44岁,为受体之父。取供体回肠末段150cm,移植肠血管与肾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残留空肠的端行端端吻合,移植肠无端与受体残留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移植肠末端造口作为观察窗。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骁悉、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结果 受者术后已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肠联合移植中肝脏对小肠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单独小肠移植及单独肝移植模型 ,每组取 12只受体大鼠观察生存期 ,另取 6只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 5、7、14d收集小肠及肝脏移植物 ,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利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移植物中IL 2、IL 4、穿孔素以及颗粒酶B的mRNA表达。结果联合移植组受体生存时间 (2 7 83±4 4 7)d较小肠移植组 (11 5 8± 3 2 6 )d明显延长 (t=7 19,P <0 0 1) ,与肝移植组 (2 8 92± 2 39)d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t=0 75 ,P >0 0 5 )。联合移植组小肠移植物排斥反应较小肠移植组明显减轻 ,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肝 /肠联合移植可以为小肠移植物提供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内镜与病理检查监测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11日为1例诊断为小肠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供者为受者的母亲。术后采用肠镜和病理检查监测受者移植术后并发症。结果 小肠移植术后37d,内镜监测和病理活检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术后65d时病理活检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给予激素冲击、OKT3抗排斥治疗,结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随访至今已存活16个月。结论 采用肠镜监测和病理活检可以及时发现小肠移植术后隐匿的病情,提高小肠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