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BP含量,并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疾病组急性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恢复期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01)。结论: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清MBP含量显著增高,恢复期含量降低,其含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实质损害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从生化方面深入了解脑实质损害与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AIS)患者血液补体成份(sC5b-9)活性及TNF、IL-8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7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补体成份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和IL-8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75例AIS患者血浆sC5b-9和血清TNF、IL-8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两周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AIS患者血浆sC5b-9和血清TNF、IL-8含量增高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结果提示AIS患者血浆sC5b-9和血清TNF、IL-8含量的升高在急性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中及发病后介导的脑组织损伤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检测AIS患者血浆sC5b-9和血清TNF、IL-8的含量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期望值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22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用鱼肝油进行治疗,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比色法,对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A和丙二醇(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含量降低,自由基含量增高,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鱼肝油能提高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降低自由基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蔡秀芹  樊红 《临床医学》1999,19(8):31-33
本课题通过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探讨高血压病、脑梗塞患者发病及治疗前后血清NO含量变化。对入选95例脑梗塞患者、9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献血者,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脑梗塞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心痛定及脉络宁治疗后,血清NO含量水平较治疗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患者的C反应蛋白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患者急性发作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测定68例患者脑梗塞后血液CR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相对比.结果 68例老年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CRP明显升高.结论 CRP升高与老年高血压病伴急性脑梗塞有关,CRP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脑梗塞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79例急性卒中病人进行了血浆心钠素含量的测定,并同时对血清钠作了检测。其中,出血性卒中47例,缺血性卒中32例。中急性期无论是出血或缺血血浆心钠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血组又高于缺血组,病程第7天,心钠素含量开始下降。意识障碍组心钠纱含量高于意识清楚组。在出血组中,出血量大于30ml和丘脑出血者心钠素含量增高最显著。在缺血组中,大灶性脑梗塞心钠素含量增高,而小灶性脑梗塞增高  相似文献   

7.
对22例急性期脑梗塞患用鱼肝油进行治疗,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比色法,对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A和丙二醇(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期脑梗塞患,血清维生素A含量降低,自由基含量增高,两呈显的负相关,而鱼肝油能提高脑梗塞患血清维生素A、降低自由基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1]评定.结果 ACI组血清CR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NDS重型患者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均P<0.01);中型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血清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后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低于血清CRP含量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率明显高于血清CRP含量异常组(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诊断和判断脑梗塞近期预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酶测定及其意义许中马敬祥朱红胜赵中①(苏州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研究室,江苏苏州215001)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血清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兔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和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表明:急性脑梗塞组血清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变化与脑梗塞容积大小密切相关,即脑梗塞体系越大,TNF水平越高,本研究认为TNF参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并起重要作用。TNF可做为判断病还必须及脑梗塞体积大小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测定4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塞23例、脑出血24例)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并与头颅CT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者血清SOD-1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01)。SOD-1升高的程度与脑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423,P<0.05;与脑出血量的关系;出血量≤30ml者,S0D-1含量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0.568,P<0.05,出血量>30ml者,SOD-1升高的幅度随出血量的增多而降低。提示血清SOD-1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对65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SF)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血清与CSF中T3、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TSH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组T3、T4明显低于脑梗塞组,TSH则高于脑梗塞组;病情轻重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明显相关(P〉0.05);治疗前后甲状脑梗塞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38例50岁以下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的头发微量元素,结果发现,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头发铬、铜、锰、镁和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提示:某些微量元素降低与青壮年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DI), 膜胆固醇的含量,细胞内Ca++、Mg++、Cu++、Zn++、Se++元素的含量,并设正常对照组39例与其对比。结果:急性脑梗塞组的DI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并膜胆固醇高于正常组,五种元素的细胞内含量有显著差异。表明红细胞的变形性与膜胆固酵含量及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内钙cAMP和TXB2含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小板内游离下,cAMP和TXB2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用Fura-2/AM荧光技术测定了1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小板内钙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小板内cAMP和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患者血板小板游离Ca^2+和TXB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血小板内cAMP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血小板内游离Ca^2  相似文献   

16.
各种类型的急重危病人均可导致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及并发消化道出血[1]。本文则对47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 ,以探讨胃泌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急性脑血管意外47例 ,男29例 ,女18例 ,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54.6岁 ,全部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并经CT检查确诊。其中脑溢血组27例 ,脑梗塞组20例。合并消化道出血7例 (脑溢血组5例 ,脑梗塞组2例 )。15例青壮年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时静脉抽血5ml,4℃下析出血清备测 ;胃泌素测定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红细胞C3b肥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的测定。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患者者RBC-C3bRR降低,而RBC-ICR增高。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RCIA功能下降,红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清正五聚体蛋白3(PTX3)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查看并记录斑块稳定情况。将确诊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纳入不稳定组,将确诊为稳定斑块的纳入稳定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TX3水平,分析PTX3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超声检查后,稳定组患者31例,占比32.29%;不稳定组患者65例,占比67.71%;不稳定组血清PTX3水平较稳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血清PTX3水平高可能是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得到血清PTX3预测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结论 血清PTX3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定期检测患者血清PTX3水平,并对水平异常增高者给予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三种神经肽的含量 ,分析其含量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 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 37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神经降压素 (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组CGRP含量显著低于脑出血组 (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脑梗塞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单纯急性脑梗塞患者(ACI组)21例,脑梗塞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MOF组)24例(其中伴上消化道出血11例,心功能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6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的含量。结果:脑梗塞并发MOF组TNF含量〔(2.47±0.39)μg/L〕明显高于ACI组〔(1.89±0.24)μg/L〕,P<0.01。脑梗塞并发MOF组中各亚组间TNF〔上消化道出血组(2.53±0.43)μg/L,心功能衰竭组(2.01±0.28)μg/L,肾功能衰竭组(2.41±0.32)μg/L〕差异显著(P均<0.01),尤以上消化道出血组升高明显。结论:TNF参与了脑梗塞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监测TNF变化有助于对脑梗塞并发MOF患者的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