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入侵容忍的密钥分发方案。在该方案中,密钥的生成由若干服务器通过秘密共享机制协作完成,每个服务器并不知道所生成的密钥,只持有其秘密份额。密钥分发的过程同样基于秘密共享实现,由用户获取各服务器所持有的秘密份额进行恢复从而获取密钥。分析表明,该方案中不存在唯一失效点,即使一定数量的服务器被攻击者控制后,系统仍然可以完成密钥分发。  相似文献   

2.
鉴于RSA密码体制具有结构的简洁性和安全性的可证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RSA的入侵容忍密钥分发方案.该方案具有设计原理简单,可靠性强等特点.采用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法,既防止了各种主动和被动的假冒攻击,又起到了容忍入侵的作用.由于所使用证明方法的非交互性,该方案需要的计算、通信等开销都较少,效率较高.传统的集中式密钥分发中所存在的单一失效点问题,通过设计一个容侵的密钥分发服务器组来避免.分析表明,即使攻击者控制了一定数量的服务器后,系统仍可继续完成正常的密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和(t,n)门限共享,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可容错的会议密钥分发方案,与传统的秘密共享方案不同的是,秘密分片由服务器的私钥产生,而不是由会议发起者产生并分配给这些服务器;通过收集这些秘密分片,构造多项式函数;任何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成员,都可向这些服务器申请秘密分片并恢复会议密钥。在会议密钥的分发和重构过程中,各个成员的身份可以方便地进行验证,避免了各类欺诈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种抗阻断攻击的认证组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非认证的组密钥协商协议不能对通信参与者和消息进行认证,它必须依赖认证的网络信道或其它的认证方法.分析了Burmester等人在认证广播信道下提出的著名组密钥协商协议,指出它不能抵抗内部恶意节点发起的密钥协商阻断攻击,该攻击导致组内其它诚实节点不能正确计算出一致的组密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认证的组密钥协商协议,在原协议中加入了消息正确性的认证方法,能够对组内恶意节点进行检测,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改进的协议能够抵抗密钥协商阻断攻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有密钥交换协议在抵御字典攻击方面的缺陷,对“抵御在线字典攻击的密码协议”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TF-QKD)的提出,突破性地将密钥速率改善为与信道透过率的平方根相关,可以在没有量子中继器的情况下克服密钥速率容量界。在传统的TF-QKD协议中,需要相干光源所添加的随机相位是连续的。然而在现实条件中,这样的假设经常无法满足,由此会降低协议的实际安全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测试模式和编码模式下具有随机相位离散化特征的TF-QKD协议,并使用了离散随机相位情况下的诱骗态方法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只需要少量的离散相位,随机相位离散化TF-QKD协议的密钥速率也可以超过密钥速率容量界,从而为TF-QKD协议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会议的应用将成为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电子会议系统的关键在于会议密钥的分发,如何设计安全且高效的会议密钥分发协议,对许多网络安全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有趣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赖服务器(TrustedServer,TS)的会议密钥分发协议。该协议不仅可以安全地分发密钥,还可以对与会者的身份进行认证。  相似文献   

8.
重放攻击是最基本、最常用、危害性最大的攻击认证协议的形式.从服务器和通信实体的角度对认证协议受重放攻击的根源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套抗重放攻击认证协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该原则和方法,对Adadi-Needham修改版本的Otway-Rees协议和BAN-Yahalom协议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该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抗重放攻击认证协议的设计和分析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密钥分发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海霞  李宝 《软件学报》2005,16(4):570-576
复合协议的安全性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应用复合协议的观点证明了Daza等人提出的分布式密钥分发方案是安全的,该方案在抵抗被动敌手攻击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了可验证秘密分享和零知识证明,以抵抗主动敌手的攻击,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自治愈的群组密钥分发能够在不可靠的网络中建立安全的群组会话密钥.基于用户可自行选取子秘密访问结构上的秘密共享方法,提出了一个自治愈的群组密钥分发方案,该方案能够让群组成员自行选取个人秘密信息,而不需要在群组管理员和每个群组成员之间建立安全信道.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是一个具有撤销能力的、保证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的、计算上安全的自治愈群组密钥分发方案.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小的存储开销和通信开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基于大数据的群通信的安全性,并提高通信效率和实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密钥传输协议。该协议允许任何一位群成员作为发起者分发群密钥,整个密钥传输过程无需在线的可信中心,且无需安全的通信信道。该协议的安全性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协议以及线性秘密共享方案。当群成员发生变更时,群通信发起者与其它群成员间共享的两方秘密无需更新,能够很好地适应群成员的动态变化。该协议适用于许多基于大数据的面向群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少锋  邓帆  李益发 《计算机应用》2010,30(7):1805-1808
组合公钥密码(CPK)体制无需证书来保证公钥的真实性,克服了用户私钥完全由密钥管理中心生成的问题。基于CPK设计了一个常数轮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在CDH假设下可证安全并具有完美的前向安全性,只需两轮通信即可协商一个组群会话密钥,在通信和计算方面都很高效;并且高效地支持组群成员动态加入/离开,尤其对于多成员加入/离开的情况,只需额外的少量通信和计算即可更新组群密钥,确保了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此外,本协议提供了强安全性保证,它能保持密钥的秘密性,除非某一方的临时私钥和长期私钥同时被泄露。最后,该协议提供了一个设计常数轮强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方法,大部分的秘密共享体制均可直接应用于该协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安全两方计算中隐私集合交集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Bloom Filter数据结构的隐私集合交集协议。该协议能够保证双方在各自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计算出两者数据集合的交集,其中只有一方能够计算出交集元素,另外一方无法计算得到交集,并且双方都不能获得或推测出对方除交集以外的任何集合元素,确保了参与双方敏感信息的安全保密。所提协议引入了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能够抵抗非法用户的恶意攻击,达到隐私保护和安全防御的目的,抵御了密钥泄露的风险,减少了加解密的运算量,并且具备支持较大规模集合数据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以前提出的一个高效的基于验证元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了它容易受到服务器密钥泄露攻击等安全威胁,且缺乏前向安全性;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大多数现存的基于验证元的3PAKE协议均难以抵御服务器密钥泄露攻击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新的3PAKE协议。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了新协议比原协议更安全,能够抵御各种已知的攻击,且与现有的大多数同类协议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余昭平  康斌 《计算机应用》2007,27(5):1033-1034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建立了一个高效可认证的组密钥协商协议。该方案具有如下特点:(1)协议仅需要两轮交互,就可以实现组密钥协商; (2)利用类ElGamal密码系统,无需使用密钥分享技术,因此减轻了各参与方的计算量与通信负担; (3) 协议能够抵抗自适应选择消息攻击。  相似文献   

16.
最近,Lai等人利用加强的Chebyshev混沌映射设计了一个三方密钥协商协议,声称该协议能够抵抗各类攻击。针对Lai协议中存在的匿名传输等方面的缺陷,通过拦截、修改用户与可信第三方之间的传输数据,成功进行了中间人攻击。在Lai等人的协议基础之上,利用哈希函数、加强的Chebyshev混沌映射以及对称加密思想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分析表明,改进协议在保持Lai协议良好性能的基础上,不但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有效抵抗中间人攻击及其他多种攻击。  相似文献   

17.
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可以使多个参与者在公开信道中建立会话密钥。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PKC的无证书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由于采用了无证书机制,简化了基于证书的协议中复杂的证书管理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协议中密钥托管问题。还对新协议进行了严格的形式化证明和计算量的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新协议是安全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18.
群密钥协商是密钥协商协议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提出了一种在三叉树结构下基于身份的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充分考虑了成员加入和离开时的子协议。还对方案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在计算量减少的前提下实现了协议多方的安全密钥协商。  相似文献   

19.
胡声洲  钟婷婷  何华  王幸福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2,39(4):1213-1217+1223
为解决云环境中基于传统属性基加密技术会话密钥协商协议的数据访问策略不能反映跨多个属性之间复杂关系,导致其用户认证能力和灵活性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附加属性关系条件的线性密钥分享方案的用户认证结构,并基于该结构构造了一种属性基会话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提供了更加通用的基于用户属性的认证策略,同时维护了其模糊身份认证特性,实现对满足复杂属性关系条件的用户之间交换会话密钥。该协议在基于属性的Blake-Johnson-Menezes(BJM)模型、选择访问结构安全模型和判定性q-并行双线性Diffie-Hellman指数(q-PBDHE)假设下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通过实验比较分析类似协议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协议在包含较多复杂属性条件认证场景中使用具有较高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参与者计算能力不均衡的非平衡无线网络环境,首先对基于身份的群组认证密钥协商(ID-AGKA)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该协议不能抵抗临时密钥泄露攻击; 随后通过对该协议签名的生成方式进行改进,使得改进的协议不仅在安全性上有所提高,而且能有效减少计算代价和通信代价,因此更适用于非平衡无线网络; 同时,协议采用了指定验证者签名,能有效地解决签名者的隐私问题; 此外,对非平衡网络中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动态机制进行改进,通过高能量节点合理利用用户动态变化前计算的信息来减少低能量节点不必要的计算,这一改进能极大减少低能量节点的计算代价,更符合实际需求; 最后,在随机预言模型中基于整除判定性Diffie-Hellman(DDDH)假设证明了改进的群组密钥协商(GKA)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