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为了达到不开刀微创治疗胆石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在LC术前或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病人治疗经过。结果:LC术前组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0例,EST清除结石36例,清除率90%;术后组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5例,EST清除结石5例。结论:ERCP、EST配合LC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明显减少了LC的并发症和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比9例,不开刀微创,痛苦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ERCP途径)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和护理操作配合。方法 40例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在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机械碎石术(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38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95.0%,有11例行鼻胆管引流。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4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途径(EST联合EML)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安全有效,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专科护士精心的术前准备、准确迅速的术中配合和监护,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柴玉萍  庞志锋 《微创医学》2007,2(3):199-200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124例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2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124例患者行ERCP检查后120例明确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6.77%;行EST并取石者120例,取石成功116例,成功率为96.67%。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行鼻胰导管引流术(ENPD)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方法 对28例患者行ERCP EST ENPD,观察术后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8例患者经ERCP EST ENPD治疗,胰液引流通畅,腹痛减轻,囊肿消散,避免了手术痛苦.患者行引流14~28天后拔管,治疗效果好.结论 ENPD对胰腺囊肿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5例,均行ERCP联合EST后再行Lc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5例患者中成功完成ERCP联合EST后再行LC60例,成功率为92.3%,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改为保守治疗1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冯惠春  邹菁 《当代医学》2008,(9):102-103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行鼻胰导管引流术(ENPD)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方法 对28例患者行ERCP+EST+ENPD,观察术后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8例患者经ERCP+EST+ENPD治疗,胰液引流通畅,腹痛减轻,囊肿消散,避免了手术痛苦.患者行引流14~28天后拔管,治疗效果好.结论 ENPD对胰腺囊肿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对6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在X光机下通过监视系统完成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采用取石网篮即时取石,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出。结果:经ERCP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69例,成功行EST者68例,一次性取净结石66例(95.65%),其中6例先行机械碎石后成功取石,另2例行第2次内镜下取石成功。结论:经十二指肠镜行。ERCP是胆总管结石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结合EST行内镜下取石治疗适用于肝外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ERCP及EST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1例患者实施ERCP及EST术。结果50例成功实施EST取石。1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积极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脂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1].但ERCP及EST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发生相关并发症,根据Cotton等[2]对11 497例ERCP的总结,ERCP的相关并发症为4.0%.因此,切实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行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1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中发现残留总管结石时间最短为术后3d,最长为术后6个月。患者结石为多发性胆囊结石,结石大小为2~13mm不等的结石;胆囊管粗短,直径〉5mm,其中1例术前有胆绞痛发作,2例中1例采用ERCP造影后EST处理,1例再次行剖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引流术,全部治愈。结论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虽不是常见并发症,但应引起重视。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在于术前病人的临床症状,术前正确的B超诊断和必要的ERCP检查,术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治疗此并发症可采用ERCP、EST和再次行剖腹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在内镜下的治疗价值.方法:92例SOD患者,经逆行胆胰管造影确诊后,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92例患者经EST治疗后,显效75例(81.5%),有效10例(10.9%),总有效率为92.4%;无效7例(7.6%),EST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在内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后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年来符合该手术适应症的20例患者在行ERCP+EST后再行LC术的护理体验。结果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和专科知识的宣教、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患者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省了住院费用,治愈率100%。结论 LC联合ERCP+EST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本组20例患者在行LC术前均能在内镜下顺利取出胆总管结石,且无并发症发生。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检查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护理,术后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 16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100%,有5例行鼻胆管引流。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未发生其它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途径治疗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精心的术前准备、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准确迅速的术中配合和监护,精心的术后护理及严密的并发症观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患者尽快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开展的ERCP+EST+LC治疗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37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结果 35例取石成功,胆总管结石完全排出,其中22例在EST后2周内自然排出,8例采用取石网篮取出,5例采用碎石篮先碎石,然后再取出或待其自行排出。LC术前EST未成功2例患者中,1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1例患者,经过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EST+LC,可提高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与鼻胆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情况。方法:134例ERCP操作组分为7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与单纯胰管显影(ERP)组,治疗性ERCP分为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组、ERC EST取石组、ERCP 鼻胆管引流(ENRD)组及ERC ENBD组,观察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的情况。结果:术后3h、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1.1%及5.2%,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3.7%,各组之间ERP组胰腺炎发生率最高。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显影是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EST、ENBD并不增加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ERCP术及相关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与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顺利恢复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1月~2006年7月入住本院的2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找出其护理特点。结果26例患者均行ERCP,其中行鼻胆管引流(ENBD)11例,行乳头切开取石(EST)15例。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前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护理是患者顺利恢复的保证。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ERCP术及相关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顺利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37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结果】35例LC术前取石成功,胆总管结石完全排出,其中22例在EST后2周内自然排出,8例采用取石网篮取出,5例采用碎石篮先碎石,然后再取出或待其自行排出。LC术前EST未成功2例患者中,1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1例患者,经过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EST+LC可提高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刚  李华  杨晓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22-10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病人术前常规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后,3例先行LC治疗,1个月后行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5例先行B超、ERCP检查及EST治疗,1周后行LC.结果:全组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L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胰胆疾病患者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护理。方法:对82例高龄患者治疗性ERCP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82例患者中,成功完成79例,成功率96%以上。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2例,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再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