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环氧化酶 2 (COX2 )蛋白、mR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情况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等标本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将表达情况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表达的染色积分为 4 .5 6± 2 .32 ,正常脑组织染色积分为 1.2 1± 1.18,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低度恶性组(Ⅰ ,Ⅱ级 )染色积分为 1.84± 1.4 6 ,高度恶性组 (Ⅲ ,Ⅳ级 )染色积分为 6 .37± 3.6 2 ,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OX2mRNA在星形细胞瘤表达率为 6 2 .6 9% ,在正常脑组织中呈阴性表达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OX2mRNA在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中表达率分别为 37.14 % ,87.5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OX2蛋白、mRNA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高度表达 ,且表达率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 ;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说明COX2基因在星形细胞瘤的生长和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华野  李青 《医学争鸣》1990,11(6):456-458
应用图象分析仪,对41例星形细胞瘤进行了原位DNA定量研究。以小淋巴细胞作为正常二倍体(2.22±0.32 AU)对照,绘制DNA分布直方图。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呈2C~4C分布模型,Ⅰ级峰值位于2c,Ⅱ级位于3C~4C,且有一定数量的多倍体细胞(28.5%)Ⅲ~Ⅳ级星形细胞瘤DNA含量明显增加(7.13±1.82 AU,6.76±0.81 AU),直方图呈弥散、多峰分布模型,峰值位于异倍体或非整倍体。研究显示,异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的出现是恶性的重要标志,Ⅱ级肥胖型星形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 P16基因蛋白在原发性星形细胞瘤中的存在状况 ,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星形细胞瘤中 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P法对 10 2例 10 %甲醛液固定 ,石蜡包埋的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阳性细胞计数在光镜高倍视野(× 40 0 )下进行。结果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 WHO ~ )中 P16表达均为阳性 ,高度恶性星形细胞 ( WHO ~ )中阳性表达率为48.1%( P<0 .0 1)。结论 :P16蛋白参与星形细胞瘤增殖过程并影响其细胞分化 ;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星形细胞瘤从低度恶性向高度恶性过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卫平  章翔  曹卫东  李兵  王西玲  李侠  董文鹏 《医学争鸣》2003,24(22):2027-2029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数 (MVQ)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术后复发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4 1例确诊并有随访的人脑星形细胞瘤中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计数肿瘤中MVQ .结果 :高恶性度 (Ⅲ、Ⅳ级 )星形细胞瘤MVQ(5 7.1 9± 1 8.6 5 )高于低恶性度 (Ⅰ、Ⅱ级 )星形细胞瘤MVQ(4 5 .32± 1 3.93) (P <0 .0 5 ) .术后 1a内复发者MVQ(6 2 .39± 1 5 .5 2 )明显高于术后复发时间在 1~ 3a间者MVQ(4 7.0 1± 1 2 .0 9) (P <0 .0 1 ) .术后复发时间在 1~ 3a间者MVQ明显高于术后复发时间长于 3a者MVQ(37.32± 9.38) .结论 :人脑星形细胞瘤MVQ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且可作为一项独立预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恶性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星形细胞瘤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用第8因子相关抗原(FVⅢ-RA)抗体标记微血管进行计数.结果 VEGF表达阳性率在低度恶性(Ⅰ、Ⅱ级)和高度恶性(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分别为26.09%、64.00%;MVD在低、高度恶性者中分别为8.89±5.80、17.49±13.13.经统计学检验,VEGF阳性率和MVD在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瘤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星形细胞瘤的形成与恶性进展中发挥着作用,它可促进瘤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成像,对各种代谢产物比值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41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均在常规MR扫描后,进行MRS成像及普通增强扫描。获得代谢产物曲线,利用分析软件包(function-tool)计算NAA/Cr,Ch/Cr,NAA/Ch,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21例)NAA/Cr,Ch/Cr,NAA/Ch值分别为0.68±0.25(0.24~1.23)、4.87±1.89(2.33~7.99)及0.18±0.11(0.06~0.47)。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20例)NNA/Cr,Ch/Cr,NAA/Ch值分别为0.97±0.42(0.46~2.30)、2.36±1.22(1.14~6.38)及0.45±0.36(0.16~1.71)。结论:MRS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MRDWI)评估近似弥散系数 (ADC)在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和病理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进行MRI和MRDW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 ,其中Ⅰ~Ⅱ级 (低级别 ) 2 6例 ,Ⅲ~Ⅳ级 (高级别 ) 8例。在MRI上计算瘤体的ADC值 ,运用AdobePhotoshop 7.0软件分析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 ,用SPSS 10 .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DC为 ( 7.3 4± 2 .95 )× 10 -4mm2 /s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DC ( 13 76± 3 3 1)× 10 -4mm2 /s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913 ,P <0 .0 0 1)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为 ( 19 81± 9 73 ) % ,明显大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 4 74± 2 96) % (t =4 3 2 ,P <0 .0 0 3 ) ;星形细胞瘤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3 5 ,P =0 .0 0 1)。结论 :星形细胸瘤的细胞密度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的ADC值贡献很大 ;MRDWI对星形细胞瘤的细胞密度的预测和评价很有价值 ;MRDWI磁共振散加权成像具有对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预测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 2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6 0例星形细胞 ,其中星形细胞瘤 1 8例 ,间变星形细胞瘤 2 4例 ,胶质母细胞瘤 1 8例 ,另取因脑外伤需手术减压患者 1 2例的脑组织做正常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bcl- 2基因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6 0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5 0 %。其中星形细胞瘤bcl- 2基因表达强度为 0 .0 30± 0 .0 0 6 ,阳性率为 4 4 .4 % ;间变星形细胞瘤bcl- 2基因表达强度为 0 .0 90± 0 .0 0 3,阳性率为 5 0 % ;胶质母细胞瘤bcl- 2基因表达强度为 0 .1 6± 0 .0 1 ,阳性率为 5 5 .6 %。不同类星形细胞瘤组织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表达强度却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升高显著增强 ,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正常脑组织中未能检出bcl- 2基因表达。结论 :bcl- 2基因表达上调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乃至间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强度是反映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非霍奇金淋巴瘤核仁组成区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 Ag NOR)染色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度的分级及与良性淋巴结病变鉴别的意义。方法 应用 Ag NOR染色技术检测良性淋巴结病 15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66例。结果 Ag NOR计数均值 ( x)和标准差 ( s)分别为 :良性淋巴结病 1.85±0 .50 ,低度恶性 NHL 2 .50± 0 .78,中度 NHL 3.95± 2 .0 7,高度 NHL 5.4 7± 2 .4 2 ,T细胞 NHL4 .2 7± 2 .62 ,B细胞 NHL 4 .4 0± 2 .4 2。 Ag NOR均数良性淋巴结病与低度 NHL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与中度和高度 NHL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0 1) ;低度 NHL、中度 NHL及高度 NHL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T细胞 NHL与 B细胞 NHL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本研究说明 Ag NOR检测对区分 NHL 恶性度 ,良性淋巴结病与中度和高度NHL鉴别是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能力与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 :病例 -对照研究、Hsu提出的DNA损伤修复水平的识别系统。结果 :病例 -对照组间细胞染色体平均断裂数 (b c)分别为 0 .72± 0 .3 2 ;0 .41± 0 .2 7。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 .0 1)。b c >0 .8,病例组为 64 % ,是对照组的 2 .8倍 ,OR值 5 .67( 2 .63~ 14 .62 ) ;b c >1.0 ,病例组为 42 % ,是对照组的 3 .2倍 ,OR值 6.71( 2 .3 3~ 19.81)。结论 :DNA修复能力缺陷和 或染色体的损伤敏感性是肺癌易感性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验检测了微波照身地小白鼠核DNA的影响及修复情况,结果表明照射后DNA会产生单、双链断裂、双链缺口等损伤,睾丸组织DNA最敏感,提示微波在计划生育的方面的有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导致线粒体DNA(mt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基因损伤(突变)后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运用计算机同源模建的方法模拟人天然COX亚单位和其突变体的空间结构,并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结合模建的结果进行了结构、功能的分析、研究.结果在COX Ⅰ的三维结构中突变的部位(残基297~306)位于分子的最外部,而该区域参与了与B亚基(相当于COXⅡ亚基)的作用,该部位的突变使突变部位附近残基的侧链结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附近的电荷性质、亲疏水性质和空间特性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对酶复合物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COXⅡ突变后,组成分子结构的"椅靠"部分和"椅面"部分之间的夹角略有增大,而"椅靠"和"椅面"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将会影响整个酶分子的稳定性.结论H2O2导致的mtDNA编码COX Ⅰ、COXⅡ亚基基因突变使其编码的COX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其功能改变(如酶蛋白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质粒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 ,一个更为广阔且具活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人类基因组后计划已形成 ,并吸引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实验室参与。人类基因组后计划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 ,其编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应用研究。本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学等实验方法。其中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在研究中使用最广 ,可变性最大 ,且可选择最多。为提高我校广大科学研究者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有一较全面的了解和知晓本校可用的资源 ,特邀请本校分子生物学中心试验室根据其研究工作撰写有关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的介绍 ,并陆续在本刊上发表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临床实验室对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也日益增多 ,单一的试验结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临床诊断的需要及对病情预后、疗效的观察。为了探讨PCR技术测定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 12 0例HBV -DNA阳性的患者血清ELISA法测乙肝血清标志物 ,并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血清来源于本院门诊和病房就诊者。1 2 仪器 :厦门Amplly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enestar 96 2 5型DNA扩增仪。法国Metertech公司Sigma 96 0型酶标仪。1 3 方法与试剂 :P…  相似文献   

15.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中的广泛应用,快速有效地将材料中的DNA提取出来成为研究的关键步骤。综述了90年代以来文献报道的针对提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涉及如何去除提取材料中的酚类和多糖类杂质。  相似文献   

16.
沉淀是浓缩核酸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核酸沉淀可以改变核酸的溶解缓冲液 ,重新调节核酸在溶液中的浓度 ,还可以去除溶液中某些盐离子与杂质 ,达到纯化核酸的目的[1] 。  大分子量核酸样品的沉淀方法很多 ,操作简单、效果比较好。而小分子量DNA(特别 <5 0bp的寡聚核苷酸 )的沉淀方法往往依赖于高速或超速冷冻离心机 ,且操作步骤繁锁 ,一般实验室难以满足实验条件[2 ]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小分子量DNA沉淀方法 ZnCl2 沉淀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准确测量DNA样品的体积 ;②加入 0 .0 5倍DNA样品体积的 1mol/L…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制备胆囊收缩素( C C K)c D N A 探针,并以此探针检测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 C C Km R N A 表达。②方法 将含0.5kbp Rat C C Km R N A 的质粒 P U C13 扩增、回收和纯化,用随机引物标记法,得到地高辛精( Dig)标记 C C Kc D N A 探针。用原位杂交技术,对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 C C Km R N A 表达进行研究。③结果  C C Kc D N A 探针标记效率为50m g/ L;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 C C Km R N A 表达显著增加。④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 Dig C C Kc D N A 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原位杂交实验证实, C C K 参与了癫痫发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并探讨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NA图像分析技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检测在前列腺癌(P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5例正常前列腺(NP)和30例PC的标本DNA倍体;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PC患者血清中PSA。结果:5例NP中均为整倍体(2C和3-4C),30例PC中有23例出现非整倍体,并且随着PC分级的增高,其倍体率也增大;25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值高于正常值。7例整倍体患者6例血清PSA不正常,5例PSA正常者中4例为非整倍体。结论:细胞核DNA含量和倍体及血清PSA的测定是反映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蓉  许培箴  虞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65-866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含量,并对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异倍体率和S期增高率分别为50.0%、42.3%,并且50岁以上患者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有明显差异(P<0.01);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卵巢癌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最高,而宫颈癌最低;随病理分级的增高,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变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