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测定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或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Up/Ucr)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采用晨尿或随机尿Up/Ucr来替代24h尿蛋白定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128例,按照肌酐清除率(Ccr)分开进行研究:Ccr≥80ml/min、50ml/min≤Ccr〈80ml/min、25ml/min≤Ccr〈50ml/min、10ml/min≤Ccr〈25ml/min及Ccr〈10ml/min,分别进行晨尿和随机尿Up/Ucr与24h尿蛋白定量的测定,并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晨尿Up/Ucr相对于24h尿蛋白定量≥1.0g、≥2.0g及≥3.5g的诊断界值。结果Ccr≥10ml/min时晨尿及随机尿Up/Ucr与24h尿蛋白定量呈高度相关,晨尿和随机尿Up/Uc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Ccr〈10ml/min时两者无相关性。应用ROC曲线确定Ccr≥10ml/min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Up/Ucr相对应于24h尿蛋白定量≥1.0g、≥2.0g及≥3.5g的诊断界值分别为0.99g/g Cr、1.94g/g Cr及3.33g/g Cr时敏感度和特异度达最佳。结论Ccr≥10ml/min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晨尿或随机尿Up/Ucr可以替代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Ucr)测定在诊治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诊治的肾病患者5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检查的5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晨尿与随机尿中的Up/Ucr与24 hUp,并利用试纸条方法诊断,观察两组随机尿Up/Ucr、Up与24 hUp检查结果,随机尿Up/Ucr、Up与24 hUp相关性及两种检验方法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随机尿Up/Ucr、Up与24 hUp检测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随机尿Up与24 hUp相关性低于随机尿Up/Ucr与24 hUp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试纸条法,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Ucr与24 hUp的相关性较好,Up/Ucr比值可作为早期诊断肾病的重要指标,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老年男性慢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伴有蛋白尿的老年男性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分为轻度蛋白尿(A组54例,0.3g≤24h尿蛋白定量〈1.5g),中度蛋白尿(B组40例,1.5g≤24h尿蛋白定量〈3.5g),大量蛋白尿(C组28例,24h尿蛋白定量≥3.5g)。3组患者在慢性肾脏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舒洛地特600LSU治疗,1/d,疗程20d。比较3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24h尿蛋白定量A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可降低非大量蛋白尿的老年男性患者的慢性肾脏病尿蛋白水平及凝血功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程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Up/Ugcr)、24 h尿蛋白(24 hUp)及肾功能指标。方法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Ccr)将138例慢性肾病患者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B组(轻度损害)、C组(中度损害)、D组(重度损害)及E组(尿毒症),比较各组Up/Ugcr、24 hUp及血肌酐(Scr)的差别。结果 C、D及E组Scr值显著高于A组与B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未见显著差别(P〉0.05);A、B、C、D组患者Up/Ugcr与24 hUp显著正相关(均P〈0.05);E组患者Up/Ugcr与24 hUp无相关性(r=0.320,P〉0.05)。结论Up/Ugcr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早期病变的评估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随机尿IgG与尿肌酐比值(IgG/Cr)是否可以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UPRO),用于子痫前期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1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3例,正常孕妇25例,留取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随机尿液检测尿白蛋白、尿IgG、尿肌酐;尿白蛋白/尿肌酐(A/Cr)、尿IgG/Cr和UPRO进行相关性分析。采取ROC曲线分析确定随机尿IgG/Cr相对应UPRO为0.3 g及5 g时的诊断界点。结果随机尿A/Cr、IgG/Cr同UPRO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6和0.872,P0.01);随机尿IgG/Cr相对应UPRO为0.3 g及5 g时的诊断界点分别为15.6 mg/g、375.2 mg/g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和0.917。结论随机尿IgG/Cr同24 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优于随机尿A/Cr,用于子痫前期诊断较24 h尿蛋白更为快捷和简便,有望成为子痫前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方法将32例早期慢性肾脏病分为2组,黄葵胶囊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疗程为8周,均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 h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24 h尿白蛋白,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8.7%,对照组总有效率37.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24 h尿白蛋白、血尿酸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通过减少尿蛋白和血尿酸干预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随机尿白蛋白/肌酐(A/Cr)和点时间尿蛋白/肌酐(P/Cr)在子痫前期的应用价值,明确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UPRO)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8例,正常孕妇25例;根据UPRO数值分为3组:0.3 g~5 g、5g、总体,对A/Cr、P/Cr和UPRO进行各自相关性分析。采取ROC曲线分析确定A/Cr和P/Cr相对于UPRO为0.3 g及5 g的诊断界点。结果 A/Cr和P/Cr与24 h尿蛋白0.3 g~5 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6、0.630,P0.01)。A/Cr与24 h尿蛋白5 g无相关性(r=0.285,P0.05);P/Cr与24 h尿蛋白5 g呈正相关(r=0.699,P0.01),P/Cr与24 h尿蛋白5 g相关性优于A/Cr。UPRO≥0.3 g,A/Cr和P/C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和0.960;UPRO≥5 g,A/Cr和P/C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和0.915。结论点时间P/C在子痫前期应用价值优于随机尿A/Cr,更能全面、准确替代UPRO,是子痫前期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子痫前期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阳  杨茵  赵月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70-297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及其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2006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产科收治的114例子痫前期患者资料,统计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并与尿蛋白定性检测结果相比较,同时依其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孕产妇并发症、妊娠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窒息率进行分析。结果: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之间有一定误差。依照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分组,微量与轻度蛋白尿组(24h尿蛋白定量≤2g)母婴预后显著好于中、重度蛋白尿组。结论:重视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的检测,尤其是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指导个体化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媛媛  李长贵 《现代保健》2010,(29):104-105
目的探讨凯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优质低蛋白饮食,并给予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同时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20m1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4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治疗前后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凯时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与未足月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6年9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胎且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分析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4 h内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母儿并发症的产生和新生儿一系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5 g/24 h组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病率与5 g/24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母婴并发症与血清白蛋白定量的关系分析中,所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新生儿预后与孕妇24 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分析中,24 h尿蛋白定量≥5 g/24 h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脑瘫与5 g/24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新生儿预后与血清白蛋白定量的关系分析中,血清白蛋白≥25 g/L组与25 g/L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监测的定量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应未足月的子痫前期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同时可以用这两个指标对子痫前期新生儿的预后进行评价,综合来看,血清白蛋白的监测要优于24 h尿蛋白的定量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