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毅  郑楠  吴松刚 《化工学报》2006,57(2):353-358
采用吸附与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化米曲霉脂肪酶.脂肪酶固定化的参数条件:载体为硅藻土、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 h、pH值为7.0 KH2PO4-NaOH缓冲液、缓冲液离子强度为0.03 mol•L-1、给酶量为900 U•(g硅藻土)-1、交联剂为0.5%戊二醛、交联的时间为1.5 h,所得固定化酶酶活力为247 U•(g载体)-1,蛋白载量为25 mg•(g硅藻土)-1,水解鱼油操作半衰期为264 h.固定化脂肪酶富集鱼油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最适条件是:温度38 ℃、油水比为1∶1、加酶量为150U•(g油)-1、反应转速为200 r•min-1、最佳富集时间为24 h.在此工艺条件下鱼油中EPA由3.0%提高到7.0%,DHA由4.3%提高到14.5%,EPA+DHA由7.3%提高到21.5%.  相似文献   

2.
利用硫化氢制备氢气和硫化锌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化学溶解-沉淀法回收利用硫化氢制取氢气和硫化锌.考察了不同硫化氢含量、进气流速对吸收反应的影响,并对电解制氢和硫化氢吸收反应的双系统匹配运转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100 r•min-1条件下,硫化氢的一次吸收率可达99.9%以上,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电解反应可在低电压0.5 V和25℃条件下进行,制氢电耗低于1.2 kW•h•m-3H2.  相似文献   

3.
硝基苯电解合成对氨基苯酚的工业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000L阴极转动分隔式电解槽,研究了硝基苯电解合成对氨基苯酚(PAP)的工业化放大过程。研究表明,转动阴极电解槽的工作特性与阴极转速、电流强度、温度、隔膜材料等因素有关。当电解电流为3000A时,硝基苯的平均转化率为91.0%,PAP平均收率为67.6%,直流电单耗为7.34 kWh(kg PAP)-1。电解合成的PAP纯度在97%以上,熔点为187.2~188.4C。  相似文献   

4.
刘昌见  李德宝  鲍晓军 《化工学报》2004,55(11):1809-1814
在隔离式电解槽中,以制备的泡沫Pb为阴极,Pt丝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研究了不同电解体系的伏安曲线和蒽的阴极电化学加氢行为.实验发现:在已研究的体系中,蒽阴极电解加氢为二氢蒽,其中CH3CN+EtOH+H2O+Bu4NBr是加氢效果较好的电解体系.进一步研究CH3CN+EtOH+H2O+Bu4NBr电解体系中H2O浓度、溶剂组成和支持电解质Bu4NBr的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蒽电解催化加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理想的电解体系组成为:[H2O]=5.5mol•L-1,[CH3CN]/[EtOH]=2/1(v/v),[Bu4NBr]=0.50mol•L-1,温度为35℃,在该条件下,电解反应6 h,二氢蒽的产率可达91.37%.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 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 g•L-1、反应温度45℃、pH值5.0、全细胞酶量7 g•L-1、摇床转速120 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48 h,产物GAMG产率可达79.12%,全细胞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旋转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由高速数字摄影设备及大功率激光构成的测试系统在一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床内颗粒旋转特性的实验研究.对在距布风板3.54 m高度的稀相区的1/4截面内13个测试点拍摄获得的图像序列利用Matlab、PhotoShop和ACDSee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人工直接判别获得颗粒转速,用双帧频验证法进行颗粒转速校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中固相颗粒普遍存在旋转现象,截面边壁区内的颗粒平均转速高于中心区域;粒径小或径向速度大的颗粒,其平均转速较大,反之亦然;不规则颗粒的平均转速明显高于球[JP2]形颗粒;当空截面气体速度Vg=5 m•s-1,固体质量循环流率Gs=1.5 kg•m-2•s-1,玻璃珠颗粒平均粒径dp=0.5 mm时,颗粒转速最高可达2000 r•s-1,平均转速300 r•s-1.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在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外消旋乳酸乙酯不对称水解制备L-乳酸的可行性。 研究了反应介质、不同来源的酶、摇床转速、水含量、乳酸乙酯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435的活性和选择性较高,叔丁醇和异辛烷的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为最合适的反应介质,其余最适条件为:摇床转数200 r•min-1、水含量(水与底物的质量比)1∶5、乳酸乙酯浓度0.27 g•ml-1、酶浓0.8 g•mol-1、反应温度60℃,在此条件下反应16 h得产物ee值为90.02% ,产率为28.69%。 最后研究了乳酸乙酯不对称水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符合米氏方程,属于双底物抑制的双乒乓机制,并考察了D-乳酸乙酯和D-乳酸在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文利  赵亚平  张鹤俊 《化工学报》2006,57(7):1694-1698
采用气溶胶溶剂萃取系统制备聚乳酸(PLA)微细颗粒.用扫描电镜考察了工艺参数温度(35~55℃)、压力(8~20 MPa)、PLA溶液浓度(0.1~0.5 g•ml-1)及其流速(140~400 ml•h-1)、PLA相对分子质量(Mw:10000~100000)对产品颗粒形貌及粒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谱仪分析了产品的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当Mw=100000或PLA溶液浓度达到1 g•ml-1时,产品为黏性薄膜,无法得到微球状颗粒产品,当Mw小于100000或PLA溶液浓度小于1 g•ml-1时,产品为微球状颗粒,在本研究范围内,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粒径的主要因素,升高压力、降低温度可显著降低PLA颗粒粒径.在20 MPa,35 ℃,PLA溶液流速为240 ml•h-1、浓度0.1 g•ml-1、相对分子质量Mw=10000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粒径介于200~600nm 的PLA微球.XRD分析显示产品晶型几乎没有变化,但结晶度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9.
模板法制备有序中孔炭材料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娜  王先友  李双双  杨顺毅  伍文 《化工学报》2008,59(12):3150-3157
以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合成了不同比表面积的中孔炭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 小角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TEM),N2吸脱附及循环伏安测试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对中孔炭材料形貌、比表面积、孔体积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炭化温度为700℃,TEM观测表明,700℃炭化所制备的样品孔结构呈二维六角有序分布,N2吸脱附测试表明,该样品的孔体积为1.88 cm3•g-1,比表面积为1394 m2•g-1,具有典型的中孔结构和集中的中孔分布,它的最可几孔径为3.4 nm;采用循环伏安测试电极及电容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该样品单电极在6 mol•L-1的KOH电解液中,扫描速度为1 mV•s-1时,比电容可达212 F•g-1,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化复合吸附剂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以氯化锰-氨为吸附工质对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特性作为复合反应物的添加剂来提高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同时采用压块固化技术以提高吸附剂的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添加有效防止了吸附剂的结块和吸附性能的衰减,复合吸附剂吸附量高达0.47 kg NH3•(kg salt)-1;吸附剂与制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反应器温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蒸发温度不同导致吸附剂的吸附平台温度不同,且蒸发温度越低,吸附剂吸附合成反应速率越低;当蒸发温度从-35℃上升到0℃时,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SCP(specific cooling power)从206 W•kg-1增大到706 W•kg-1。冷却水温度为25℃、蒸发温度为-30℃时,采用该固化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SCP和COP分别高达350 W•kg-1和0.34。  相似文献   

11.
引 言近年来, 各个国家对燃油中芳烃含量的限制力度逐渐加强, 柴油降芳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世界燃油规范二类柴油要求二环、三环及多环芳烃<5%, 三类柴油要求二环、三环及多环芳烃<2%.目前柴油脱硫降芳烃的主要手段是催化加氢, 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要求高, 而且需要外供氢气,  相似文献   

12.
方熠  郑曦  陈日耀  陈震 《化工学报》2006,57(1):151-154
引言 高铁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其被还原的产物有絮凝沉降作用,且铁元素无毒无害,可用作净水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1,2].电解法[3]制备高铁酸盐是在强碱性电解质中,将牺牲铁阳极氧化成高铁酸盐,并用于处理水溶液中的污染物,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应用.本文通过改进的电解装置和选用合适的工艺条件,获得高浓度的高铁酸盐溶液,并提高了电解的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3.
吉芳英  徐璇  范子红 《化工学报》2009,60(7):1680-1686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纳米CuO/TiO2光催化剂进行疏水改性,并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研究了疏水性CuO/TiO2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DS-CuO/TiO2催化剂具备完整的锐钛矿和CuO晶体衍射峰;SDS负载量变化对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吸收性能没有影响;催化剂表面的疏水位主要是长链烷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分别是:SDS负载量2.3 g&#8226;(2.5 g TiO2-1,初始浓度400~500 mg&#8226;L-1,催化剂用量0.2 g&#8226;L-1,pH 9,H2O2添加量6 ml&#8226;L-1。最佳条件下硝基苯2 h降解率为80%,4 h降解率为93%。  相似文献   

14.
固体氧化物质子传导膜H2S燃料电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 言H2 S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首先由美国学者Pujare等[1] 于 1987年提出 ,它是以废气中的H2 S作为燃料 ,固体氧化物YSZ (氧离子传导 )为离子传导膜 ,由于在脱除H2 S的同时可获得绿色能源———电能 ,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极大关注 .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的Yates等、  相似文献   

15.
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极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生娟  王树林  徐波  陈新龙 《化工学报》2006,57(7):1617-1621
通过物理方法对双电层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进行改性实验,探讨了活性炭电极的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和性能(比电容、充放电特性)的优化问题.改性后活性炭电极BET比表面积从1739.77 m2&#8226;g-1增至2215.40 m2&#8226;g-1,其中微孔比表面积增幅22%,中孔比表面积增幅35%,孔容积也有20%~30%的增幅量,孔径分布更为合理.优化的活性炭电极结构改善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比电容量可达424 F&#8226;g-1,增幅1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uO-R113纳米制冷剂在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测试段长度1.5 m、外径9.52 mm。实验工况的质量流率为100~200 kg&#8226;m-2&#8226;s-1,热通量为3.08~6.16 kW&#8226;m-2, 入口干度为0.2~0.7,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0.5%。结果表明:CuO-R113纳米制冷剂的传热系数高于纯R113制冷剂的传热系数。纳米颗粒的加入,强化了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质量流率为100、150、200 kg&#8226;m-2&#8226;s-1的情况下,传热系数分别最大提高了29.7%、22.7%、25.6%。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酸解与酶解处理秸秆并对菌株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以软X射线诱变选育乙酸及乳酸代谢阻断突变株,并围绕HMP与EMP流量比调控H还原力以及围绕木酮糖激酶实施五、六碳糖共代谢调控。结果表明200 g秸秆水解得57 g葡萄糖和11 g木糖,出发株代谢流量显示丁二酸、乳酸及乙酸流量分别为2.547、0.726、0.611 mmol&#8226;g-1&#8226;h-1。乳酸脱氢酶突变株HF-1代谢分析显示,其乳酸流量降至0.0296 mmol&#8226;g-1&#8226;h-1,氟乙酸抗性突变株HF-2的代谢分析显示,其乙酸流量降至0.100 mmol&#8226;g-1&#8226;h-1,丁二酸流量有所下降。H还原力代谢平衡调控显示,少量柠檬酸盐的添加使HMP与EMP流量比从1.389∶0.389增至1.684∶0.330时,间接促进丁二酸代谢流量从3.005 mmol&#8226;g-1&#8226;h-1增至3.468 mmol&#8226;g-1&#8226;h-1。酶活调控显示,碳酸镁取代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促使木酮糖激酶酶活从76 U&#8226;mg-1增至560 U&#8226;mg-1,进而使木糖代谢流量从0.0444 mmol&#8226;g-1&#8226;h-1增至0.453 mmol&#8226;g-1&#8226;h-1,最终五、六碳糖共代谢产丁二酸达68.7 g&#8226;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