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3HdATP标记基因探针,DNARNA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53、CMyc基因的RNA水平表达。结果:40例白血病细胞中34例CMycRNA表达水平升高,粒、淋白血病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p53RNA表达在13例急粒和8例急淋白血病细胞中为正常水平,32例急粒中19例表达低下或缺失。提示:白血病细胞中存在p53、CMyc基因的表达异常,部分病例中2种基因表达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反义核酸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个反义核酸(18mer,21mer)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用HL-60活细胞计数,RNA含量的RT-PCR测定和c-myc基因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两个反义核苷酸都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增殖抑制率为11-75%。反义核酸还抑制c-mycRNA和Myc蛋白的表达,而对c-myc基因正常表达的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和PHA刺激的人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探讨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降低对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变。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bcl-2反义RNA介导的靶基因抑制,对足叶乙甙诱发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株程序化死亡的影响。结果反义bcl-2基因瞬时表达能有效地降低CEM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并使其对足叶乙甙的细胞毒效应更为敏感;再则,足叶乙甙杀伤CEM过程中总是伴有大量细胞凋零小体与梯状脱氧核糖核酸片段(ladderDNA)形成,尤其是以bcl-2反义RNA阳性表达的CEM作为靶细胞时,其梯状DNA诱生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达40%左右。结论足叶乙甙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主要机理之一是诱导程序化细胞死亡,并受靶细胞内源性bcl-2蛋白的调变。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3H-TdR参入实验和RNA印迹分析,观察内皮素-1对VSMCDNA合成、原癌基因c-fos与c-jun表达及c-jun反义RNA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皮素-1作用于VSMC12小时,3H-TdR参入开始增加,24小时达到峰值。在内皮素-1作用下,原癌基因c-fos与c-jun的表达活性在30分钟达到高峰,3/小时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将可合成c-jun反义RNA的表达载体导入VSMC,外源性c-jun基因在VSMC中大量表达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本文提示,原癌基因c-fos和c-jun在VSMC增殖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义bcl-2基因瞬时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陈协群,王文亮,黄高升,王成济(西京医院血液科西安710033病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关键词bcl-2基因,反义RNA,CEM细胞株,程序化细胞死亡中图号R733.7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内p53基因表达情况。方法:3H-dATP标记基因探针的斑点杂交。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表达p53RNA水平与正常对照类似,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59.4%表达低水平p53或表达缺失,p53表达缺失在M4、M5中多见。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存在p53RNA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方法制备生物素c-myc癌基因探针,通过RNA-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白血病30例和2种白血病细胞株中c-myc原癌基因的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株,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患者的c-myc的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患其它血液病的患者,提示c-mycRNA水平的判定可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临床信息,同时探讨了生物素和光敏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用两种方法制备生物素c-myc癌基因探针,通过RNA-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白血病30例和2种白血病细胞株中c-myc原癌基因的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株、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患者的c-myc的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患其它血液病的患者,提示c-mycRNA水平的判定可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临床信息;同时探讨了生物素和光敏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54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bcl-2mRNA和c-mycmRNA表达水平,并与患儿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儿ALLbcl-2MRNA和c-mycmRNA表达与非白血病对照组比较普遍增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bcl-2mRNA与c-myc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相关(r=0.8048,P〈0.01);两者的表达水平表明复发病例明显高于初诊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克隆测序胃癌高表达基因gcys-18的部分cDNA.方法: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从胃癌GC7901与胃粘膜GES-1细胞株中分离出一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对其命名,并进行克隆、测序及GenBank检索;以此片段作探针与细胞株总RNA进行打点杂交.结果:从差示PCR电泳凝胶中分离出大小为416bp的差异表达片段,命名为gcys-18;RNA打点杂交证实gcys-18在GC7901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c-myc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癌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及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细胞中出现高表达,是影响这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基因之一。反义核酸治疗恶性肿瘤在技术上具有高效、简便、不需载体等特点,原理是根据碱基互补,将具有特异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导入肿瘤细胞与靶基因上的相应部位结合,抑制和阻断相应基因的转录表达。 目的 应用针对c-myc基因的两个反义核酸15m er和18m er作用于急性白血病细胞株和原代细胞,研究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增殖,c-myc m RNA 表达以及P65 c-myc蛋白表达率的改变,以及对细胞凋亡、分化方面的影响。 方法 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测定细胞的拒染率,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0.8% 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进行克隆形成试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反义核酸作用前后的P65 c-myc 蛋白及凋亡率;用RT-PCR 法检测c-mycm RNA 的表达相对水平;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DNA 电泳分析凋亡片段;光镜下瑞特染色、NBT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抗原表达,同时RT-PCR检测分化细胞的m RNA 表达;MTT 法检测反义核酸与化疗药物对细胞联合作用后对  相似文献   

12.
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3H-TdR参入实验和RNA印迹分析,观察内皮素-1对VSMCDNA合成,原癌基因c-fos与c-jun表达及c-jun反义RNA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皮素-1作用于VSMC12小时,^H-TrR参入开始增加,24小时达到峰值,在内皮素-1作用下,原癌基因c-fos与c-jun的表达活性的30分钟达到高峰3小时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将可合成c-  相似文献   

13.
Quox-1是从5d胚龄鹌鹑的cDNA文库中克隆的同源盒基因,属于ClassⅠHox基因家族的特别成员,至今未分离出其人类同源基因。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42例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Quox-1表达。结果发现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全部阳性,染色部位在细胞核,而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包括M1~M7)中表达低甚至不表达,这为进一步从相应肿瘤中筛选、克隆Quox-1的人类同源基因提供了可能的肿瘤模型,并为临床诊断ALL提供了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Quox-1是从5d胚岭鹌鹑的cDNA文中克隆的同源盒基因,属于Class 1 Hox基因家族的特别成员,至今未分离出其人类同源基因。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42例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Quox-1表达,结果发现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全部阳性,染色部位在细胞核,而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包括M1 ̄M7)中表达低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外源基因转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基因转移系统,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条件。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反义Cyclin D1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重组体经Lipofectin转染第3代包装细胞,建立了能持续分泌假病毒颗粒的无性细胞系,重组病毒经DEAE-葡聚糖转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对系膜细胞转录表达Cylin D1反义RNA水平进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建立的无性细胞系上清中病  相似文献   

16.
王随照  李伟  刘文生  李江棋 《广东医学》2000,21(11):921-923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耐药性Bcl-2和Bax-alpha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关系。方法 选择难治或复发的化疗耐药白血病AML-2患者和初治化疗敏感白血病AML-2患者各10例,分离白血病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化疗耐药白血病细胞与化疗敏感白血病细胞内Bcl-2和Bax-alpha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耐药组和敏感组中Bcl-2细胞的阳性率和相对荧光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而Bax-alpha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基因-MRP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gene)对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S)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石蜡组织标本中肺癌细胞MRP基因mRNA表达,并回顾性随访。结果 35例NSCLC患者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MRP基因mRNA表达,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反义细胞周期D1蛋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uang H  Wang H  Lu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93-29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D1蛋白在系膜细胞内表达;建立了表达CyclinD1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系统;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对基因转录的系膜细胞的增殖状况进行观察。结果(1)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核内存在CyclinD1蛋白;(2)外源基因经逆转录病毒载体高效转导系膜细胞,并高效表达反义RNA;(3)反义CyclinD1转导后的系膜细胞对内皮素1刺激的增殖反应不明显,而正常细胞(18小时0259±0080,6小时0100±0007)和空载体转导细胞(18小时0278±0020,6小时0097±0008)有显著效应(P<001);(4)反义CyclinD1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结论CyclinD1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周期G1期进展的关键调控蛋白,反义CyclinD1基因转导系膜细胞能明显抑制内皮素1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学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为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共发现T-ALL和C-ALL各8例,N-ALL6例,前B-ALL和B-ALL各1例,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M4和3例M5表达CD14。24例ALL均不表达CD13或CD3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 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 < 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 < 0.05), 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 (P < 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 < 0.05),S期比例降低(P < 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