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琼  乐邱岭 《全科护理》2012,(33):3094-3095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新生儿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2011年12月新生儿外科需肠外营养且放置PICC的3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为4d~52d,平均16.7d;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内29例;完成输液性计划选择性拔管30例,提前拔管8例,其中家长放弃治疗提前拔管1例,PICC导管发生堵塞复通失败3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疑似感染2例。[结论]PICC置管术为新生儿外科肠外营养患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解决了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高营养护理难题,规范的导管护理是减少PICC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生儿外科肠外营养中PICC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0例需肠外营养且放置PICC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中,留置导管的时间4~5 d,平均(17.0±2.3)d。导管到达中心静脉的情况为:上腔静脉内71例,右心房10例,右锁骨下静脉16例,颈内静脉3例;全部患儿中有80例为完成输液性计划选择性拔管,另20例为提前拔管,其中有1例患儿为家长放弃治疗而提前拔管,另外存在PICC导管堵塞复通失败、机械性静脉炎、疑似感染病例数分别是6例、4例和3例。结论 PICC置管术为新生儿外科肠外营养患儿获得了相对安全可靠的中长期静脉通道,有效解决了其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护理困难问题;在PICC护理过程中加强导管护理的规范性十分关键,能够显著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研究期间NICU中应用PICC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有502位新生儿共置入PICC导管507根,提供静脉营养、抗感染治疗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放置PICC导管的常见原因,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5.53 d。完成治疗或因出院(包括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拔除导管为正常拔管组,共423例,占84.43%。因各种并发症拔管者84例,占总数的16.57%。不同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16/1 000导管日。总结了不同体重患儿在不同部位置管时导管插入长度的参考值。结论PICC导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较低的并发症使其更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及家长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新生儿病房2014年11月—2015年5月需要肠外营养且放置PICC导管的6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所有患儿总的留置时间为953导管日;导管留置时间为14.9d±2.0d。肠外营养使用的天数平均为7.98d,其中成功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且未发生不良事件者57例;发生导管不良事件11例,发生率为11.5/1 000个导管日,3例导管堵塞,1例体外断管,2例导管滑脱,5例发生静脉炎,因并发症拔管4例,采取对症治疗后继续PICC原位治疗7例。[结论]PICC可以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掌握PICC观察和维护的要点,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在危重新生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对58例新生儿采用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结果:58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尖端异位4例,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血栓性堵管6例。PICC留置时间为3~62 d,平均22 d,82.1%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及正确的维护方法在防治并发症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路”。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针对新生儿、人住ICU及进行化疗的患儿。我科2001年7月-2005年6月共对83例新生儿进行PICC穿刺术,选择的置管部位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发现不同部位行PICC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异位及意外拔管情况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适当镇痛避免患儿躁动致置管困难,根据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选择腋静脉;穿刺前做好体位摆放,掌握经腋静脉穿刺的技巧,利用导管引导导入鞘入血管的方法;做好导管置入腋动、静脉的判断及处理;做好导管固定及置管后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等.本组6例新生儿经腋静脉成功置入PICC,其中5例1次穿刺成功,1例2次穿刺成功,进针时无回血,在缓慢退导入鞘时回血,通过调整角度置管成功.置入PICC操作时间15~36 min,留置时间16~56 d,均为治疗结束拔除导管.6例新生儿留置PICC期间均无发生堵管、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贴膜处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对导管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75例进行新生儿PICC置管的患儿,置管成功后通过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结果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和下腔静脉的患儿比位于其他部位的使用时间延长;且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患儿发生静脉炎的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静脉是新生儿PICC置管的首选,上腔静脉是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在危重新生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对76例新生儿采用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结果 7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54例完成了治疗或因出院拔除导管,为正常拔管组,非正常拔管原因为堵塞9例,留置时间11~27 d,意外拔管(导管从针眼处滑出)5例,留置时间2~14 d,肢体肿胀3例,留置时间13~21 d,临床上怀疑感染4例,留置时间8~34 d,导管破裂1例。结论成熟的P1CC置管技术及正确的维护方法在防治并发症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就诊于我院的PICC置管新生儿128例,其中发生PICC导管并发症32例。统计PICC导管并发症类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中,导管堵塞占比最高,其次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断裂。经单因素分析,出生体质量1500 g、外部未加固、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留置时间 15 d、连续输液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 g、外部未加固、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留置时间 15 d、连续输液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出生体质量1500 g、外部未加固、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留置时间 15 d、连续输液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需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N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住NICU的220例患儿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j220例患儿中成功置管于下腔静脉217例,3例因导管末端异位于腹壁下静脉拔管;一次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89.1%;留置时间4d~98d(23.94d±13.73d);置管期间导管堵塞13例次,发生静脉炎19例次,导管因渗液脱出l例,导管体外断裂1例;206例拔管后行导管末端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2例。[结论]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技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异位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陈秋玉  苏敏谊  张莉 《全科护理》2012,(18):1642-1643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部位敷料更换时间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9月60例PICC置管全程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护理的早产儿,2008年1月—2009年5月置管30例患儿为3d更换敷料组,2009年6月—2010年9月置管30例患儿为7d更换敷料组,比较两组发生感染情况。[结果]3d更换敷料组和7d更换敷料组患儿PICC穿刺部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密切评估早产儿PICC穿刺部位及全身情况的前提下,3d、7d更换1次敷料不影响穿刺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效果。[方法]315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其中163例使用普通输液器,152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比较两组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使用普通输液器组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7.18%,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组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顺利进行,同时也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19例经颞浅静脉、72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新生儿,观察置管过程患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情况,比较两组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到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颞浅静脉组上腔静脉到位率74%,贵要静脉组94%,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无差异。结论新生儿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优于经颞浅静脉置管,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或穿刺不成功时,可首选颞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玲  曹慧丽  李智瑞 《全科护理》2021,19(15):2074-2076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显影仪用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四肢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要进行PICC穿刺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显影仪引导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操作耗时、留置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导管异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送管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生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时使用静脉显影仪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PICC插管技术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130例,使用PICC插管技术,经贵要静脉穿刺80例,腋静脉40例,肘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3例,窝静脉2例。结果置管成功129例,失败1例。平均留置时间为18 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例,堵管13例,因堵管拔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尖端异位5例。结论 PICC置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行PICC新生儿给予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5例患儿均出生后5~7 d行PICC,置管时间28~33 d,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术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施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PICC)术前护理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 1 9Fr规格PICC包 ,对 84例高危新生儿施行 90次PICC ,经肘部静脉穿刺置管 87例次、大隐静脉 2例、前臂静脉 1例。结果 :72例患儿于出生 1~ 16d内施行PICC ;12例于生后 4~ 18h施行PICC。 90例次患儿导管留置时间 3~ 68d。术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 1)操作人员的培训。 ( 2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3 )场地消毒。 ( 4 )有关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结论 :PICC的操作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法简单实用 ,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发生率极低。术前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做好操作人员培训 ;置管宜在生后 2~ 3d进行 ,必要时也可适当提前 ;术前应掌握患儿病情 ,应先洗胃后再注入口服镇静药 ;做好场地消毒及按无菌要求操作 ;生命体征监护及急救物品准备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20.
黄莉萍  徐晓丽  胡莎  赵珍珍 《全科护理》2021,19(13):1814-1816
目的:调查导致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5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其中发生组28例,未发生组97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病例信息及PICC置管时的操作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患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过小(<32周)、体重过轻(<1600 g)、穿刺位置在腘静脉、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导管阻塞是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1600 g、胎龄<32周、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新生儿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胎龄过小、出生体重轻、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应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连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