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王晖  张北华  谭红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27-27,52
对6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MA及Vimentin在其中的表达。结果显示:EMA在6例MMMT中癌组织呈强阳性表达,肉瘤部分4例呈阳性表达。 Vimentin在 6例 MMMT中肉瘤部分呈阳性表达,其中 3例含有分化较差的腺癌,Vimentin呈灶性阳性表达。提示:MMMT的两种肿瘤成分从单一的原始干细胞衍化而来,同时向上皮及间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3.
王淑珍  胡永升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8):482-483,F003
利用三种抗体对27例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病理形态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光镜观察发现:肿瘤恶性成分为癌和癌肉瘤。肿瘤的良性成分与恶性成分之间有形态移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腺癌、导管癌的细胞呈角蛋白阳性,呈现出与多形性腺瘤腺管内层细胞相似的免疫表型。恶变的肌上皮细胞呈现出与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细胞相似的免疫特性,除呈S—100蛋白阳性外,尚呈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这些发现提示:恶性多形性腺瘤与良性多形性腺瘤似乎在发生上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按WF分类,弥漫型淋巴瘤28例(82.4%),滤胞型淋巴瘤6例(17.6%)。免疫组化染色证明,B细胞性淋巴瘤32例(94.1%),T细胞性淋巴瘤2例(5.9%),其中1例原发于胃,UCHL、MTI、CD3阳性,为多形细胞性淋巴瘤,另1例原发于小肠,UCHL1、CD3阳性,为混合细胞性淋巴瘤。组织学观察,滤胞中心细胞来源者最多见,其中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18例,52.9%),无裂细胞性淋巴瘤占44.1%。  相似文献   

5.
万义增  杨京京 《铁道医学》2000,28(5):314-3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 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标准。方法 光镜观察36例GIST,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esmin、S-100蛋白、CD34、p53、PCNA。结果 良性GIST8例;恶性GIST28例,其中较高分化17例,低分化11例。免疫组化:S-100蛋白阳性16例,Desmin阳性3例,CD34阳性23例;PCNA高表达26例,p53阳性14例,二者表达情况均与肿瘤分化呈负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5例肝脏NHL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LCA、CD20、CD45RO、CD3、EMA、CK、CD34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结合文献对原发性NHL及继发性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结果:5例肝脏的NHL,弥漫大B细胞性1例,中心滤泡性3例,T细胞性1例。肝原发性NHL的特征是:①最初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②CT扫描肝脏孤立性或结节状的异常回声团。③弥漫浸润肝组织,破坏汇管区、胆管及肝小叶。④手术切除辅以化疗预后良好。肝继发性NHL的特征是:①最初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体表淋巴可肿大或不肿大。②CT扫描肝弥漫性肿大未见异常回声团。③主要侵犯门静脉区,且沿着门静脉区及毗邻肝组织播散不破坏肝实质。④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差。结论:肝脏原发性NHL与继发的NHL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准确诊断,选择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8.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中线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选用单克隆抗体CK、LCA、UCHL1、L26检测28例中线NHL,4例鼻咽癌(NPC)和2例坏死性鼻腔炎的组织表型抗原。结果:28例中线NHL中,27例阳性表达LCA(白细胞共同抗原);20例(71.4%)UCHL1阳性,为T细胞淋巴列(28.6%)L26阳性,为B细胞淋巴瘤。无1例表达CK(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认识并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NC病人的临床病理改变,免疫表型特点,临床表现,CT、MRI扫描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组织学改变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异型性小,大小较一致,圆形,胞浆少而略透明,核居中,似少突胶质细胞瘤,其间可见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较丰富,呈纤细分枝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核分裂像罕见,未见坏死,个别病例见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8例Syn、NSE均呈强阳性,Neu N、GFAP散在阳性,Ki-67阳性约1%~3%nestin、NF和Cg A均阴性。MRI示肿瘤实质呈等T 1等T 2信号,可见灶性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瘤境界清楚,8例病人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发生于脑室内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分化较好的神经元肿瘤,组织形态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室管膜瘤及PNET或髓母细胞瘤和小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标记NSE和Syn对诊断CNC起重要作用。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标准。方法光镜观察36例GIST,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esmin、S-100蛋白、CD34、p53、PCNA。结果良性GIST8例;恶性GIST28例,其中较高分化17例,低分化11例。免疫组化S-100蛋白阳性16例,Desmin阳性3例,CD34阳性23例;PCNA高表达26例,p53阳性14例,二者表达情况均与肿瘤分化呈负相关。结论GIST缺乏定向分化,根据其免疫组化特征可与其他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鉴别。GIST中PCNA、p53共同表达的肿瘤分化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寻找其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诊断标记。【方法】HE染色观察10例病例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CD56、CD10、嗜铬素A、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α-1抗胰蛋白酶、孕激素受体和E-钙粘素、β-连环蛋白及cyclinD1的表达。另选5例正常胰腺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SPN中6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17~41岁,平均29岁。全部病例随访至今均存活,未发生复发或转移。肿瘤组织囊实性外观,镜下呈实性假乳头状结构。10例中,Vim、CD56及PR均弥漫阳性,9例NSE(+),7例CD10(+),6例Syn(+),5例CK及α-AT(+),4例CgA(+)。5例正常胰腺组织E-cadherin与β-catenin均为细胞膜表达,且cyclinD1(-);在10例SPN中,均未见E-cadherin的胞膜表达,仅2例中少数肿瘤细胞核阳性;β-catenin为核/胞浆异常表达;且cyclinD1均为阳性。【结论】在SPN中,E-cadherin为阴性或胞核阳性,而β-catenin呈异常表达;SPN中Vim、CD56、PR、CD10阳性以及E-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为该肿瘤诊断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LGA)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与腺样囊性癌(AC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PLGA与10例ACC进行分析。结果;PLAC的特点是组织学上具有细胞形态的一致性与组织结构的多形性;免疫级化染色呈阳性或部分阳性反应,与ACC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光镜下组织结构的多形性是鉴别PLGA与ACC的重要指征;免疫组化对二者的区分意义不大;均起源于闰管储备细胞是导致二者相似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乳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乳腺淋巴瘤的病理改变及免疫学特点,讨论其诊断标准。 方法 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ABC法进行免疫标记。 结果 4例原发性淋巴瘤中2例为裂-无裂混合细胞型,2例为裂细胞型。4例均可观察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染色LCA、L26全部阳性,UCHL1,均阴性,证实为B细胞来源。1例继发性淋巴瘤为B细胞性,无裂细胞型。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与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作者对20例肝母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8例还作了7种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细胞角蛋白、甲胎蛋白、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上皮细胞浆的表达分别为14例、10例、9例和4例;细胞核中癌胚抗原、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分别是11例、9例和7例。此外,还有1例肿瘤的间叶成分同时出现P16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表达。由此提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肝母细胞瘤的免疫表达各异,并与肿瘤的分化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对1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淋巴瘤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肾实质内有弥漫成片的淋巴瘤细胞浸润,瘤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染色质呈凝块状,9例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a;2例瘤细胞表达LCA、CD3、CD45RO。【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预后极差。其诊断首先要排除它处淋巴瘤或白血病侵犯肾脏。治疗以肾切除辅以放化疗为主。主要与慢性炎症、Wilm′s瘤、肾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 250 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VDS 3 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9个月.结果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期内共有12例(46.2%)出现局部复发,14例(53.9%)出现转移,其中6例(23.1%)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年生存率76.9%(20/26),3年生存率30.8%(8/26),5年生存率11.5%(3/26).临床病理HE染色低倍镜下见瘤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可有、可无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MELAN-A阳性表达均为100%.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 ;免疫组化检查为诊断本病的可行项目,HMB45、S-100、MELAN-A均可作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志物,选择HMB45、S-100与MELAN-A联合标记,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寻找其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诊断标记。 【方法】 HE染色观察10例病例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CD56、CD10、嗜铬素A、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α-1抗胰蛋白酶、孕激素受体和E-钙粘素、β-连环蛋白及cyclin D1的表达。另选5例正常胰腺组织作对照。 【结果】 10例SPN中6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17 ~ 41岁,平均29岁。全部病例随访至今均存活,未发生复发或转移。肿瘤组织囊实性外观,镜下呈实性假乳头状结构。10例中,Vim、CD56及PR均弥漫阳性,9例NSE(+),7例CD10(+),6例Syn(+),5例CK及α-AT(+),4例CgA(+)。5例正常胰腺组织E-cadherin与β-catenin均为细胞膜表达,且cyclin D1(-);在10例SPN中,均未见E-cadherin的胞膜表达,仅2例中少数肿瘤细胞核阳性;β-catenin为核/胞浆异常表达;且cyclin D1均为阳性。 【结论】 在SPN中,E-cadherin为阴性或胞核阳性,而β-catenin呈异常表达;SPN中Vim、CD56、PR、CD10阳性以及E-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为该肿瘤诊断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按2002年WHO肿瘤新标准分类,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1月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91例子宫梭形细胞型肿瘤中,良性病变944例(95.26%),交界性病变30例(3.03%),恶性肿瘤17例(1.72%).年龄21~83岁,平均51.8岁.恶性肿瘤17例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5例(29.41%),平滑肌肉瘤4例(23.53%),梭形细胞癌3例(17.65%),癌肉瘤3例(17.65%),胃肠外间质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各1例(5.88%).发生部位为宫体、宫腔、浆膜面、官颈依次递减.结论 子宫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平滑肌和内膜间质肿瘤,少见的复杂类型偶见,临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相结合是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