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DNA倍体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采用多点取材和流式细胞技术对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的DNA倍体进行了研究。方法每个标本从3个不同部位取材,80例标本共取240个流式检测样品。采用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BectonDickinsonCo.SanJose,CA)进行分析。校定仪器CV值为3%~5%。每个样品测量10,000~20,000个细胞。根据DNA指数(DNAindex,DI)确定倍体类型,DI=1±0.1时为2倍体(2C);0.9<DI>1.1时为异倍体(aneu ploidy,AN)。当一个标本的3个检测样品的G0/G1峰相互不同或3个峰的DI值相差大于2CDI值的10%时,该肿瘤被称为倍体异质性肿瘤(ploidheterogenoustumor,PHT),如果一个标本的3个样品的DNA倍体类型相互一致,则称为非倍体异质性肿瘤(non-PHT,N-PHT)。结果DNA指数范围为0.77~1.74,DNAAN检出率为88.8%(71/80)。共检出PHT38例(47.5%,38/80)。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的侵润、转移和患者的预后有关,与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  相似文献   

2.
胃癌细胞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胃癌细胞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SPF)和G2/M期细胞比率(G2/MPF)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异倍体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及SPF显著高于二倍体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转移距离越远,也常发生在异倍体癌。而G2/MPF则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以上结果表明:胃癌细胞DNA含量、SPF与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距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DNA倍体的变化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未经治疗的HNSCC患术后新鲜肿瘤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DNA含量的3个主要参数,异倍体(aneuploid),DNA指数(DNA Index,DI)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 fraction,SPF),探索3个参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未经治疗的HNSCC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2.5%(25/40)。D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1)。SPF与肿瘤组织分级无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DNA异倍体是HNSCC的重要特征之一;DI和SPF可作为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流工细胞仪(FCM)检测40例大肠癌新鲜标本的DNA倍体类型发现DNA倍体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大肠癌部位,组织分化及Dukes分期无关,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穿透肠壁患者癌细胞的DNA异倍体明显高于二倍体(P〈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了102例石蜡包埋3的乳癌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并探讨了DNA指数(DNAIndex,DI)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Fraction,SPF)与临床预后因素及病人术后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16例DNA二倍体,8例近二倍体,68例(77%)非整倍体,非整倍体癌较二倍体/近二倍体癌的SPF高,DI值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原发肿  相似文献   

6.
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点取材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标本的DNA倍体类型进行分析。如果一个标本中的3个样品中的倍体类型不一致,即判定为倍体异质性肿瘤(PHT),其余为非倍体异质性肿瘤(N-PHT)。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病理学特性的关系。结果80例中,共检出异倍体肿瘤71例(88.8%),DNA指数范围为0.77~1.74。倍体异质性肿瘤的检出率为47.5%(38/80)。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的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0.025),而与组织分级和瘤体大小无关(P>0.05)。结论DNA倍体异质性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学现象。深入研究它将对判断肿瘤的病理特性、患者预后及协助组织学分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癌流式细胞NDA倍体和S期比例的异质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27例卵巢癌的DNA倍体和S期比例(SPF),每例测定2-6块,取自原发癌和腔腔转移癌的不同区域石蜡包肿瘤组织。结果 21例DNA指数一致,6例显示DNA指数异持性;DNA异倍体肿瘤中只有9例可进行SPF计算,一一病人不同SPF变异很大,其中位数为8%;所有DNA二保体肿瘤的SPF计算,结果同一从不同区域SP  相似文献   

8.
对48例外阴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的31例检测了细胞增殖活力,DNA含量,rasP^21等。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外阴癌细胞的S%、PI和DI值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者;临床期别晚,组织分化差的外阴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认为临床分期、S%、PI、DI值及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外阴癌淋巴结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对67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回顾性调查的基础上,采用Feulgen‘s染色方法和自动图像技术。定量测定了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非整倍体在壶腹周围癌中的发生率为71.64%,且其发生率随组织学分级而上;非整倍体肿瘤的预后远不如整倍体肿瘤;(2)生存期≥3年和〈3年组的DNA指数均值(DI0有显著性差异(P〈0.01);(3)按患者DNA主干系峰位的DNA指数值分为三种峰型,Ⅰ型峰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卵巢癌流式细胞DNA倍体和S期比例的异质性。②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27例卵巢癌的DNA倍体和S期比例(SPF),每例测定2~6块,取自原发癌和腹腔转移癌的不同区域石蜡包埋肿瘤组织。③结果21例DNA指数一致,6例显示DNA指数异质性;DNA异倍体肿瘤中只有9例可进行SPF计算,结果同一病人不同区域SPF变异很大,其中位数为8%(2%~15%);所有DNA二倍体肿瘤的SPF变异中位数为3%(0~7%)。④结论为保证流式细胞DNA倍体及SPF测定能代表卵巢癌的全部细胞干系,应采取多区域取材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涎腺肿瘤DNA倍体、DI指数及S期细胞增生率的检测,分析这些参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其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能力。方法对156例涎腺良性肿瘤、临界瘤及恶性肿瘤新鲜组织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良性肿瘤组未检出异倍体;临界瘤组44例检出异倍体,S期增生率达最高,提示有恶变倾向;恶性肿瘤组异倍体的检出率最高。D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DNA异倍体的检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S期细胞增生率为恶性肿瘤增生的指标。临界瘤中检出异倍体预示有癌变倾向;SPF高揭示肿瘤增生活性强。DI可以鉴别细胞的良恶性;DI和SPF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细胞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胃癌细胞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SPF)和G2/M期细胞比率(G2/MPF)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异倍体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及SPF显著高于二倍体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转移距离越远,也常发生在异倍体瘤。而G2/MPF则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以上结果表明:胃癌细胞DNA含量、SPF与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距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NA倍体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检测在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分析72例组织(包括57例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对照组织)的DNA倍体和PI。结果:流式细胞结果显示DNA倍体、PI在癌旁对照组织和肺癌组织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7例肺癌组织的PI在TNM分期、组织分化、组织类型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淋巴结转移无关,DNA倍体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肿瘤异质性的发生和发展,DNA异倍体率的增加,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表明DNA异倍体率在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发生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但PI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4.
舌鳞癌DNA倍体性和S期细胞比率与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2例舌鳞癌根治术后病者作随访复查和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石蜡包埋标本作DNA含量测量。结果5年生存率为56.9%,5年内死亡者和5年存活者异倍体率分别为64.5%和41.5%(P>0.05),而高S期细胞比率(SPF)分别为90.3%和41.5%(P<0.01)。有颈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28.6%)低于无颈淋巴转移者(68.6%)(P<0.05)。两者异倍体率和高SPF分别有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差异。高SPF在临床期之间、C1和G2之间均有明显差异。提示DNA倍体性与舌鳞癌5年生存率无关,而高SPF则有密切关系。认为SPF作为估测舌鳞癌的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8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喉鳞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 p65和PTEN的表达.结果:喉鳞癌中NFκB p65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喉鳞癌中PTEN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TEN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 NFκB p65和PTEN蛋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临床分型及不同病理分级的喉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FκB p65和PTE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_s=-0.580,P<0.01).结论:NFκBp65的高表达及PTEN的缺失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有可能成为判断喉鳞癌侵袭能力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图象分析技术(ICM)检测各种卵巢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分析其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DNA指数(DI)、异倍体率、超5倍体(5C)细胞比率及PC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DI、超5C细胞比率与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腹腔及淋巴转移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恶性肿瘤PCNA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存活<2a与无瘤生存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DNA含量与PCAN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种指标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综合检测DNA含量、PCNA表达对于评价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能力、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H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实验检测120例LSCC和60例对照喉组织中ALDH1、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上述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因子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ALDH1、HIF-1α和VEGF mRNA在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9/120)、73.3%(88/120)和56.7%(68/120),三者在LSCC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67/120)、70.8%(85/120)和55.0%(66/1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SCC患者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ALDH1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三者的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ALDH1、HIF-1α和VEGF三种因子中两者(或三者)联合表达阳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只表达任一单个分子或两者均不表达(或三者不同时表达)的患者(P<0.05)。三种因子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均较阴性表达患者低(P均<0.05),三者联合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ALDH1、HIF-1α及VEGF在LSCC中表达上调,三者的联合检测对L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CD44和Fa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Fas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40例肺癌患者手术新鲜标本中CD44和Fas蛋白表达及DNA含量进行检则 ,并与正常对照组 (n =2 5 )和肺部良性病变组 (n =2 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肺癌组Fas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组 ,CD44表达和DI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组 ,正常对照组中CD44和Fas表达及DI值与良性病变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Ⅰ +Ⅱ期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高于Ⅲ +Ⅳ期 ,Ⅰ +Ⅱ期CD44表达水平和DI值则低于Ⅲ +Ⅳ期 ,中高分化与低分化之间CD44、Fas表达和DI值差异有显著性 ,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CD44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 ,Fas表达和DI值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肺癌细胞DI值不断升高 ,Fas表达逐渐降低 ,与DI值呈负相关 (r =-0 44 3 ,P <0 0 1) ;CD44表达则逐渐升高 ,呈正相关 (r =0 64 6,P <0 0 1)。在CD44、Fas ;表达及DI值与肺癌临床参数的研究中 ,发现CD44、Fas表达和DI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D44、Fas表达及DNA含量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 ,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