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永丽  许凯  李明 《治淮》2013,(12):44-46
根据信阳市供水水源地南湾水库水质实测资料,应用关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基因毒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Cr6+〉As,致癌物Cr6+和As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a-1)。非致癌物的个人年均风险为F-〉Hg〉NH3-N〉CN-〉酚,五者风险水平在10^-9~10^-12之间,均低于ICRP标准4—7个数量级。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的年风险。饮用水源各类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为6.03E一05,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10^-5.a-1,及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3.a-1。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林芝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现状,对其境内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样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了各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水源水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林芝市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能满足地表水源地保护区水质功能区II类标准(镉除外),各水源地水体中重金属和氮盐指标经饮水途径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的总风险8. 88×10-5~1. 12×10-4a-1之间,均超过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值5. 0×10-5a-1,主要风险因子为致癌物Cd。各水源地致癌物质风险值远高于非致癌物质,该地区人们所面临的致癌风险以镉为主,这需引起水源地管理部门的重视,其余非致癌物风险低于最大可接受限制,对人体健康几乎不构成危害,适合作为饮水水源.。  相似文献   

3.
根据流溪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检测资料,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取流溪河流域由源头到下游的6处饮用水源地,计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水源地污染物含量随上游到下游有上升趋势;同一水源地的水,对幼儿的致癌风险最大,老年人最小;致癌物风险远超非致癌物风险;流溪河流域水源地的总风险值量级为10-6,远低于国内饮用水源地研究得到的总风险值,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4.
对宿州市农村地下水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美国环保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评价模型开展了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地下水已不宜被直接饮用,特别是近郊的农村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化学致癌物的所致健康风险值远高于化学非致癌物,后者经饮用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均处于可忽略水平。化学致癌物Cr、Cd所致健康风险均值分别为1.24×10-6、1.34×10-5a-1,占总健康风险值的比例分别为89.52%和10.45%,说明宿州市农村地下水中Cr和Cd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应作为优先污染物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拉萨河水中重金属含量,2017年7月对拉萨河中下游和堆龙曲支流16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测量As、Cd、Cu、Zn和Mn等5种重金属浓度,评价了这些重金属经饮水途径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水样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中5种重金属浓度大小为Zn>Mn>Cu>As>Cd,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的限值,在水质上也符合Ⅰ和Ⅱ类标准(依据来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As、Cu和Mn高浓度主要分布在下游,而Zn高浓度主要分布在中游。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化学致癌物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重金属,As是拉萨河水中主要的化学致癌物重金属,贡献了71.1%的致癌风险。拉萨河重金属经饮水途径导致的健康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对于相同的健康风险而言,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影响,其承受的危害会更大,因而需要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来管理儿童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常规工艺再生水效果及其回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常规处理工艺再生城市污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讨论评价了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再生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浊度物质,对大肠菌群去除率集中在99.9%~99.99%之间,混凝沉淀去除Cu,Fe,Mn,Pb效果较好,对Ni,As,Cd的去除效果较差。对再生水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常规处理再生水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物质,终生致癌风险在10~(-5)数量级,而非致癌物健康危害风险在10~(-9)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盐城滨海平原地下水质量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查明盐城滨海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状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67个地下水井,检测了33项化学指标,利用单指标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识别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本区地下水的质量现状,并同时给出毒理学指标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以供参考。结果表明:一般化学指标对本区地下水质量影响程度最高,原生指标中钠离子、铁、锰、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碘化物,砷化物对超Ⅲ类水单指标贡献率超过20%,污染指标中氨氮贡献率最大,为8%,重金属指标对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很小;化学致癌物As、Cd和Cr中,As的健康风险值最大,各含水层所致健康危害风险值数量级在10~(-5)~10~(-3)a~(-1),为研究区首要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化学非致癌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氟化物中,氟化物的健康风险最大,其数量级在10~(-8)~10~(-6)a~(-1),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样品中超过USEPA(1×10~(-4)a~(-1))最大可接受风险的比例分别为82%和88%;重金属指标汞、锰、铜、锌和铅的健康危害风险值均较小,绝大部分都低于10~(-6)a~(-1),其中锰和铅的健康风险值相对较高。开展地下水质量和毒理指标的健康风险评价,可为本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及水厂成本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荣  汪利军 《给水排水》2006,32(10):12-19
处理规模10万m3/d的杭州南星水厂是钱塘江水源水厂首座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进行深度处理的水厂.通过对O3-BAC处理效果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生产性研究,确定适宜的余臭氧浓度为0.15~0.25 mg/L,BAC滤池水力负荷可大于设计值10 m3/(m2·h),运行周期设定为10 d左右,加臭氧有助于提高O3-BAC对CODMn的去除效果,同时推断在秋冬季水温较低(7~16℃)的情况下,BAC滤池的生物挂膜时间为运行后101~105 d.原水CODMn<4.59 mg/L时,采用常规处理即可将出水CODMn控制在2 mg/L以下.实施臭氧预处理和O3-BAC深度处理后,水厂总运行成本增加0.199元/m3.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水质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评价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耿福明  薛联青  陆桂华  吴义锋 《水利学报》2006,37(10):1242-1245
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受到化学致癌物、放射性污染物以及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某市受污染地下水水源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各类污染物的风险度。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所致的健康危害风险度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并远远大于非致癌物所致的风险度。化学致癌物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r+6>As>Cd,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的风险度大小顺序为Pb>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NH3-N。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确定该市地下水源水质的风险度水平、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该市地下水资源水质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河宁夏段一级支流清水河水环境健康风险,在清水河7个典型断面进行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宁夏地区城市成年人群暴露参数,考虑各种饮水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以城市居民为研究群体,对13种化学污染物所致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化学污染物通过各暴露途径所致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总饮水途径直接饮水途径间接饮水途径皮肤接触途径,间接、总饮水途径所致风险男性女性,直接饮水、皮肤接触途径所致风险女性男性,皮肤接触途径所致风险全身躯干腿手臂头部脚手部;(2)2011—2015年化学污染物通过各种饮水、皮肤接触途径所致健康风险平均值从上游到下游总体上逐渐增大,且韩府湾、王团、泉眼山断面已超过1×10-4a-1,为重点控制断面。  相似文献   

11.
长江武汉段水体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监测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基础上,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从饮用水暴露、洗浴皮肤暴露和食用鱼类等水产品3个途径评价了长江武汉段水体中典型有毒有机物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长江武汉段个人年致癌风险为5.37×10-8~1.67×10-4年-1,苯并(a)蒽(BaA)是主要的风险贡献者。非致癌风险平均为2.19×10-10年-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水平。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食用鱼类等水产品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饮水和洗浴皮肤暴露。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的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中水质不安全的问题,实地采集了名山县 81 个农村饮水水源地的水样,应用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 (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本区农村水源地饮水水质的致癌风险(R)和非致癌风险 (危害指数 ,HI) ;利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选择合理的插值方法,对评价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区水质风险的空间分布图,对该县农村饮水水质进行了致癌物及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单因子和组合因子的综合评价;指出:水源地中主要的致癌物是砷、铬(6+)和铅;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主要来源于砷、氟化物、硝酸盐、铁。研究结论揭示了研究区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控制指标,为水源地的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给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有机微污染和高藻的水质特点,以济南某引黄水厂为基础,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技术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确定O3—BAC深度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包括臭氧两点投加分配比、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活性炭层厚度、活性炭空床停留时间等。为该水厂运行及其他类似水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南宁市主要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水平,对2008—2012年南宁市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主要水源地各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水平大小顺序为砷氟化物硝酸盐氨氮铁锰,化学致癌物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比非致癌物所致的健康风险水平高4个数量级。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主要取决于致癌物质健康风险水平。2008—2012年邕江水源地致癌物质总风险水平较高,空间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呈逐年下降趋势。南宁市主要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化学致癌物砷应当作为邕江水源地饮用水源需优先治理的污染物,必须在人们饮用之前将其去除,降低环境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对杭州南星水厂O3—BAC深度处理系统处理水质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提出O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钱塘江原水CODMn、NH3—N、锰的处理极限值和工艺优化建议。对一期活性炭使用寿命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以出厂水CODMn是否达标作为活性炭更换标准,建议更换表层活性炭,不进行全部换炭。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湖南省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文章在简要介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及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选择2005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湖南四水进行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断面中,非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NH3>Pb>Hg>酚;化学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As>Cd;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质;污染最为严重的为湘江水系,其次是澧水水系.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门峡段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选择1995年至2002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黄河三门峡段进行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Pb为最大,NH3-N次之;化学致癌物质中As和Cd的最大个人年风险分别达到2.272×10-4a-1和3.173×10-5a-1。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应作为风险决策管理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及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对广州市132个浅层地下水样进行了采集。运用Piper三线图对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下水水质和硝酸盐污染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Na-HCO3、Ca-HCO3、Ca-Mg-HCO3和Ca-Na-HCO3-Cl 4种类型,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锰、氨氮、硝酸盐、pH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较差的主要因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儿童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硝酸盐暴露的健康风险均显著高于成年女性和男性,且经饮水途径引发的健康风险远大于皮肤接触途径,说明研究区不同人群硝酸盐暴露的健康风险主要通过饮水途径贡献。若长期饮用该地区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甘南州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分布水平,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采集甘南藏族自治州四所水厂的出厂水及相对应的管网末梢水经理化分析,测得8项指标达标率为100%。季节变化对DBPs的含量影响不明显,通过DBPs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分析,6种DBPs通过饮用水暴露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致癌风险R<10-4且非致癌风险HI<1,表明该区域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危害程度尚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相城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的应用情况为基础,分析和探讨该工艺实际应用效果和运行管理要求。结果表明:在常规工艺基础上,有机物去除率可提高20%~40%,氯消毒副产物降低近40%,出厂水水质稳定;O3—BAC工艺能有效应对藻类暴发和原水水质短暂突变等事件;水温对生物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夏季较冬季理想;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关注和解决活性炭寿命、溴酸盐、水质生物安全性及冬季高氨氮的处理等问题;针对太湖原水而言,O3—BAC工艺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