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质量和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2009年~2015年山东省17地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评价.建立空间统计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分异、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岛、济南两个核心城市的带动下,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表现出区域间不协调的空间格局,城镇化规模集聚性优于质量,山东半岛城镇化规模集聚性强.3)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整体协调性较高,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并且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73个区县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人口城镇化系统、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及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增长呈现“中心区县高及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高的趋势更加明显,阿里地区增速最快,各地级市中心区县发展最优;(3)耦合协调水平落后,但呈现出增长的发展趋势,2000年与2015年格局相似,空间分异明显;(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日益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具有以拉萨和山南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热点区先向北扩张、后向南缩小,次热点区呈现“东北—西南”的方向性,次冷点区范围缩小,集聚在昌都和林芝东部,冷点区数量增加,集中在藏西北高寒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实证发现:普通教育及其不同层次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变化存在差异,协调度一般的省域绝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协调度较差和差的省域均是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与2005年相比,2013年协调度上升的是普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但两者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域个数均增加,协调度整体变化不大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度下降的是普通初等教育,两者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域个数均减少;整体而言,与城镇化质量提升速度相比,2013年只有普通中等教育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相对2005年,2013年普通教育、普通初等教育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略微下降,普通高等、中等教育的促进作用则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区域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2000、2005、2010、2013年各个县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变状况.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居于较高城镇化水平以及较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市稳定性很强,城镇化水平变化幅度小.(2)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逐步扩大,低水平区域逐渐减小.高城镇化水平区域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以及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低水平县市分布在西南部区域以及东部的部分区域.(3)城镇化水平高高集聚区基本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部区域.(4)基础条件、区域相互作用、产业结构是形成中原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时空演变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选取贵州省县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数据,基于重心变化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贵州省2006~2014年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人口分布重心从几何重心的西北部逐渐向西部迁移,在2009年迁移距离减小,分布重心的位置逐步稳定;GDP的重心分布于贵州省几何重心的西部,位置变化较小;第二、三产业分布重心与GDP分布重心较近;第一产业重心不断向人口分布重心靠近。2)贵州省经济空间分布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县域人口、GDP和第三产业Global Moran's I指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通过了该检验,要素集聚水平低。3)贵州省县域人口和GDP变化热点区呈现集聚特征,进一步向黔中地区集聚。4)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贵州省要进一步提高城市首位度,提升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适合福州市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福州市的土地利用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空间自相关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为0.677,处于"比较协调"区间的中间水平.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显示福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显著,总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格局.协调度理论与空间自相关方法的有机结合,为土地利用协调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四方面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之间相邻,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在空间上也相邻:同时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8.
选取滇中城市圈42个县市区人口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Arg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对2000~2008年滇中城市圈人口增长率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增长率存在空间集聚性,人口增长空间正相关多于负相关,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演变过程体现了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聚,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县域,人口有反向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公共服务、景观环境5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构建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10年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并结合GeoDA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相关性和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1)整体上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即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其中苏南在5个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而苏中在公共服务、景观环境方面相对较弱,苏北则在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方面相对较弱;2)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相似区域之间的空间集聚特征,但仍有少部分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空间演变特征的分析是研究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综合评估、GIS技术空间分析的方法,选取人口、产业、用地、教育、居民服务5个指标,探讨辽宁省城镇化空间演变特点,以及5个指标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辽宁省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口、产业、教育、用地、居民服务的城镇化指标值在空间演变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及其周边城市,而辽西北地区各项指标值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各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增多,指标间表现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质量的高低对耕地利用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对二者演变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城市-农村综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耕地质量评定的数据构建多元数据库的平台基础上,借助LISREL、ARCGIS、GEODA和SPSS等软件,对2000—2014年德阳与绵阳所下属各区市县城镇化质量与耕地利用水平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各区市县城镇化质量水平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耕地利用水平随时间变化总体比较平稳;2)在空间上,城市化质量提高程度差异较大,且区域差异越发明显;在耕地利用水平空间上,区市县在向高分值区提升的同时,区域差异不断缩小;3)城镇化质量与耕地利用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耦合方式不尽相同.判定城镇化质量与耕地利用水平之间具体耦合关系,有助于为合理推动城镇化发展和耕地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探索交通运输和区域贫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乡村振兴发展.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栅格加权时间成本法测算各县域的交通可达性,构建县城多雏贫困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县域交通可达性和多维贫困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 表明:1)贵州省各县域的交通可达性较好,但县内交通可达性差异较大,空间分布上呈近邻一边...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完善宁夏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同时推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民族地区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4年基础数据并应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分析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U1>U2,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始终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耦合度C呈现波动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耦合度值由0.494 93下降到0.479 09又上升到0.482 04后又下降到0.470 09;而耦合协调度由0.244 85上升到0.507 04,上升趋势明显。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分为两种类型,2000—2013年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其中包含中度失调、低度失调、濒临失调3个阶段;2014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才步入勉强协调阶段,至此进入了协调发展阶段,但距离高度协调甚至极度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匹配程度偏低,要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构建两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指数由0.244上升到0.457,生态环境指数由0...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市域单元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角度对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识别和刻画,并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内,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持续缩小特征,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地带性特征.Moran’s I指数表明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随时间不断增强;时间路径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其空间格局演变呈动态整合的特征;时空跃迁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对本地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人口规模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张家界生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计算出2005~2017年的综合得分,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表明:张家界市生态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耦合度测算表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呈现拮抗型的耦合状态,根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可将其分为耦合协调薄弱阶段、耦合协调调整阶段和耦合协调优化阶段;它们存在内在协同机制,保持着互促共荣的协同关系﹒针对二者耦合协调状态还未完全达到良性状况,本文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贵州省2012年88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得出排序位次,并对照已经算出的2004~2011年逐年排序的结果划分出滞留在全省末尾的35个县域,划为欠发达县(即贫困县)。深入分析其经济特征、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概念与内涵构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河南省18个市的2011年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得分和协调度,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地区差异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出现局部"低洼",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存在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征,土地城镇化在东北和中西部偏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总体较高,相互之间差距大,空间上存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格局.最后基于18个市所属的协调度类型提出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研究1993年南充建市以来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南充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为失调和不协调阶段,2004年为弱协调阶段,2005年后进入协调时期.根据南充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几点保持其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