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觉敏感的影响,探讨心理因素与内脏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入组的60例IBS患者接受为期4周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试患者的内脏痛觉阈值及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4周后患者内脏痛觉阈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内脏痛觉阈值变化指数与HAMA及HAMD测试总分变化指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r=-0.543,P<0.01;r=-0.728,P<0.01)。 结论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参与了IBS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降低IBS患者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痛(LBP)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与疼痛、心理等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LBP患者30例(LBP组),健康受试者30例(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分别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抑郁和焦虑水平。并将2组PSQI得分分别与其余各项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LBP组SF-36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CS及MCS项目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BP组在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BP组患者的在评价焦虑及抑郁状况的SAS及SDS中LBP组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LBP患者的VAS、ODI、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20±2.25)、(46.70±15.77)、(46.83±7.33)和(47.65±7.0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BP组的PSQI得分与SAS、SDS、VAS、ODI评分以及性别呈正相关(P<0.05),与MCS、PCS的得分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的PSQI得分与SAS、SDS评分、年龄以及咖啡因饮料摄入量呈正相关(P<0.05),与MCS和PCS评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LBP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下,且其睡眠障碍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功能、疼痛程度有着显著相关性,在治疗LBP时应增强针对睡眠障碍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其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MBI指数以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MBI指数以及PSQI评分分别为(13.27±1.95)分、(54.27±2.94)分和(5.07±3.07)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70±1.99)分、(42.57±3.22)分和(8.57±3.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前、后3项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联合心理康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抑郁症与焦虑症共病患者6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TMS组(帕罗西汀+rTMS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假rTMS刺激组)33例。2组患者均于入组次日早餐后口服帕罗西汀,TMS组与入组后第3周开始rTMS治疗,对照组行假rTMS刺激。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判断疗效,并对照不良反应量表(TESS)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过程中,TMS组服用帕罗西汀平均剂量为每日(28.4±3.1)mg,对照组为每日(35.9±3.5)m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2、4和6周后,2组患者的HAMD-17和HA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时间点,TMS组患者的HAMD-17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TMS组治愈18例(58.06%),对照组治愈12例(3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rTMS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可有效地改善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选取脊柱骨折致截瘫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治疗,均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抑郁状态和焦虑状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I、FIM、HAMD和HAMA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与BI和FIM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和-0.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HAMD评分与BI和FIM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HAMA评分与BI和FIM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和-0.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HAMA评分与BI和FIM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心理康复有利于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与老年单纯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连续入组10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58例单纯抑郁症(抑郁症组),50例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共病组)。选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躯体功能(PF)和社会功能(SF)因子分均高于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5、3.69,P均<0.05)。抑郁症组HAMD和HAMA总分均低于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6.16,P均<0.05)。PF与SF呈正相关(r=0.52,P<0.05),与HAMD、HAMA呈负相关(r分别=-0.47、-0.47,P均<0.05);SF与HAMD、HAMA均呈负相关(r分别=-0.45、-0.45,P均<0.05)。结论老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较单纯抑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重,共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其抑郁焦虑症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TMS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10 d。于磁刺激治疗前、治疗结束当日及治疗结束30 d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结束当日,rTMS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MS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30 d后,对照组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结束当日(P<0.01),2组HAMD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高频rTMS辅助治疗P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图(PSG)对2组患者睡眠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总分[研究组为(12.92±3.38)分,对照组为(13.01±3.22)分]及各项PSG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经治疗6周后,发现2组患者PSQI总分[研究组为(5.43±1.26)分,对照组为(8.71±1.5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PSG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及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快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浅睡眠比例降低,深睡眠及快眼动睡眠比例提高,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发现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及总睡眠时间增加(P<0.05);通过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项PSG检测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采用帕罗西汀治疗GAD患者基础上辅以RT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程度,减轻其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对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SCAD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舍曲林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干预组HAMD评分[(27.53±9.74)分]、HAMA评分[(23.03±8.96)分]及对照组HAMD评分[(26.47±9.85)分]、HAMA评分[(24.07±9.6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前、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提示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当。2组患者在8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对治疗PSCA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疼痛、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71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的疼痛干预方案。观察组32例,在止痛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照组39例,行止痛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2组均于疼痛干预前、后应用疼痛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癌症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G)分别评价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84.62%)(P<0.05),说明在止痛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刺结合放松训练更有助于癌症疼痛的缓解;此外,观察组的各项睡眠指标(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针刺结合放松训练辅助治疗有助于癌症疼痛的缓解,能更有效地减轻癌症疼痛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短期的疼痛干预对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计算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应用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变化,采用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睡眠治疗优良率,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AMD、HAMA、RBANS、PSQ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RBA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出现口干、多汗、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文拉法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不仅在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还能预防多种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的效果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104例展开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HAMA评分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分为焦虑抑郁共病(PSCAD)组84例和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频度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各因子分及各项症状分,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血管超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情况、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SCAD组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SCAD组的焦虑症状以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紧张、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抑郁症状以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绝望感、负罪感、工作和兴趣障碍较为突出.PSCAD组MMSE总分、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伴见躯体症状,其认知功能较差,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焦虑状态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急性期脑梗死病例149例分为无睡眠呼吸障碍组(95例)和睡眠呼吸障碍组(54例),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并对睡眠呼吸障碍组HAMA和PSQ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睡眠呼吸障碍组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01)。躯体焦虑各组成因子中,睡眠呼吸障碍组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因子评分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5)。精神焦虑各因子中,睡眠呼吸障碍组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抑郁心境等因子评分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5)。睡眠呼吸障碍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01)。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精神焦虑评分与PSQI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躯体焦虑评分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精神焦虑评分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脑梗死并发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其睡眠质量较差,焦虑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焦虑症状对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滇中地区(多中心)诊治的单纯抑郁障碍患者及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各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单纯抑郁组,观察组为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组。通过对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睡眠相关性日间损害评估表(PROMI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评估焦虑症状对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结果:2组抑郁障碍患者的HAMD及C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HAMA、PROMIS、PSQI 3项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5个因子的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失眠发生率及失眠严重程度更高;其中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5个方面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病人睡眠质量与疾病活动度、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Best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在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住院的108例CD病人进行测评。[结果]病人PSQI总分为(8.40±2.26)分,睡眠障碍发生率达67.6%;CDAI总分为(158.97±35.76)分,HAMA总分为(7.79±2.30)分、HAMD总分为(8.73±2.48)分;PSQI总分及其各维度与CDAI、HAMA和HAMD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D病人睡眠质量欠佳,临床应重视其与疾病活动度、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性别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7):14-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性别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47例男性和41例女性冠心痛患者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女性冠心痛患者HAMA、HAMD和PSQI三项总分均大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5);女性冠心痛患者SF-36总分值均显著低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1).结论:冠心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与性别差异有密切关系,影响其生活质量.根据性别差异,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轻中度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假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HAMA、HAMD评分在治疗1周后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2、4周呈持续性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亦低于治疗后2周评分(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老年人睡眠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34例失眠症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治疗,对照组给予交变磁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为了消除睡眠变化对患者HAMA和HAMD评分的影响,对此两项评分去除睡眠相关项得分后的分值(标记为HAMA-A、HAMD-A)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SQI、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PSQI[(8.44±1.82)分]、HAMA[(10.66±2.59)分]、HAMD[(11.78±3.64)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HAMA与HAMD的睡眠相关选项得分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较组内治疗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虽较组内治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11.11±2.72)分]、HAMD-A[(10.17±3.28)分]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rTMS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优于交变磁场,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和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