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菜籽饼为原料,探讨了采用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的工艺及丙酮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性。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2,提取时间30 min,丙酮体积分数35%,在此条件下菜籽饼多酚得率为20.64 mg/g。以鞣酸、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丙酮多酚提取液的还原能力及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丙酮多酚提取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板栗壳为原料,经回流提取、浓缩、萃取和大孔树脂吸附洗脱,提取纯化多酚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AB-8对板栗壳中多酚的吸附效果明显,达到了4.41mg/g。静态解吸实验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60%时解吸的效果最好,能达到95%以上;而pH对解吸的效果影响不大。由动态解吸曲线得到流速对解吸的效果影响较小。多酚洗脱曲线和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曲线的峰值重叠性较好,说明多酚能有效抑制该酶的活性,抑制率最大达到21.78%。  相似文献   

3.
不同对虾中多酚氧化酶的提取比较及在虾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丙酮法和匀浆浸提法分别对南美白对虾和中华管鞭虾进行多酚氧化酶的提取,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提取条件下,中华管鞭虾的酶活大于南美白对虾,匀浆浸提法提取的酶活比丙酮法高1.5倍;同时对中华管鞭虾的提取条件料液比、缓冲液pH、浸提时间、水浴温度做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当料液比1∶4,缓冲液pH8,浸提时间3h,水浴温度45℃条件下提取的酶具有最大的活性;进一步研究中华管鞭虾的多酚氧化酶在虾体中的分布情况,得出虾头部位多酚氧化酶含量较高,虾尾和虾身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有关植物源饮料和食品原料中多酚的去除已有报道,但大多数是用多酚去除率等理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估,很少有用生物学毒性指标来评估多酚去除的效果。本研究以山核桃鲜果仁水提物为例,用PVPP吸附法去除山核桃水提物中的多酚,并利用神经细胞模型的毒理学检测,评估PVPP去除多酚的效果。数据显示,用PVPP吸附法处理山核桃水提物可以显著地去除多酚(p0.01),以40mg PVPP对500mg山核桃仁的比例处理10min,多酚去除率可达到84.6%。进一步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的细胞毒理学测定表明,未经PVPP处理的山核桃水提物显著(p0.01)地增加了人类SH-SY5Y-EGFP神经肿瘤细胞和人类HUVEC正常细胞的死亡率,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而PVPP去除多酚的山核桃水提物没有显著地引起SH-SY5Y-EGFP神经肿瘤细胞和HUVEC正常细胞的死亡(p0.05)。以上结果表明山核桃鲜果仁水提物因为含有较多的多酚物质,对人类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性(p0.01),以此为毒理学评估指标,发现PVPP处理可以大量地去除多酚,降低山核桃果仁水提物中多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对枸杞发酵果酒多酚物质的吸附作用及酒体口感的影响,采用PVPP对酒体进行处理,研究发现,PVPP对酒体中多酚类物质有显著的吸附作用;PVPP对枸杞发酵果酒品质的实验结果表明,1500 mg/L的PVPP处理酒体,使得酒体苦味适中,口感醇厚,酒体褐变防止率达到23.78%,并且PVPP对酒体中蛋白质的吸附作用显著,对酒精度、糖度等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研究百香果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应用微波辅助提取百香果叶多酚,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及料液比四个单因素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总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测定清除3种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方法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估;并测定了百香果叶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提取百香果叶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min,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百香果叶总酚提取量为(2.200±0.015)mg/g。结论:百香果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冲洗PVPP期间回收部分多酚的方法。利用腐蚀性物质冲洗PVPP至少可回收20%的多酚,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PVPP可回收多酚42%,然而用酒精回流可多回收多酚约30%。回收的多酚仍保留其抗氧化能力。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抗氧化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在去除羟基的试验中,啤酒的抗氧化能力要高于红葡萄酒,尽管这一试验并未规定多酚的浓度,而且红葡萄酒中含有更多的多酚。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番薯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乙醇体积分数(A)、提取温度(B)、料液比(C)、提取时间(D)4因素对番薯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番薯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薯叶多酚主要成分。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法评价番薯叶多酚总抗氧化能力,以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评价番薯叶多酚体外降糖能力。结果表明:番薯叶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8%,提取温度57 ℃,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 min,此时番薯叶中多酚的实际提取量为(15.34±0.19)mg GAE/g。番薯叶多酚主要单体酚为5-咖啡酰奎宁酸、3-咖啡酰奎宁酸、4-咖啡酰奎宁酸、3,4-咖啡酰奎宁酸、3,5-咖啡酰奎宁酸、4,5-咖啡酰奎宁酸、3,4,5-咖啡酰奎宁酸。抗氧化活性试验及体外降糖试验结果表明:番薯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糖活性,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11.57 mg TE/g和12.30 mg TE/g,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9.94%和22.28%。  相似文献   

9.
王杉 《食品科技》2022,(8):179-186
为探究赶黄草多酚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以赶黄草为原料,采取乙醇浸提法制备赶黄草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优化,确定了赶黄草多酚最优提取工艺,然后对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产物进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活性抑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得率的影响依次是液料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22、乙醇体积分数为70%(v/v)、提取温度为60 ℃及提取时间为31 min,多酚得率为(264.233±3.982)mg/g。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多酚含量为(449.41±6.257)mg/g,较纯化前提高了70.08%。赶黄草多酚通过抑制蛋白质交联作用对体外非酶糖基化模型中的前、中、末期产物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欧江南  王伟  谢勇刚 《酿酒》2006,33(4):61-62
PVPP通过酚羟基和羰基之间的氢键结合,进行表面吸附,有效地去除多酚。啤酒经PVPP稳定后达到了胶体的高稳定性,而且口感稳定性更佳。过滤中添加300mg/L,8min、300mg/L,10min、400mg/L,8min的PVPP后,啤酒具有良好的多酚稳定性和较好的蛋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梨皮中多酚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梨皮中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固液比1:11(w/v),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60min.该条件下的多酚提取率为0.5mg/g.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制作丙酮粉的方法提取了牛蒡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多酚氧化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0,在40℃下热稳定性较好,而在70℃加热3min即可使其完全失活。牛蒡PPO的米氏常数为0.1337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7.387U/min。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的方法对防止牛蒡酶促褐变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复合护色液中EDTA、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亚锡二钠的护色剂的浓度都为0.04%(w/v)时,牛蒡的褐变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传统溶剂提取与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工艺的优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燕麦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传统溶剂提取法对燕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燕麦总酚提取含量为0.817mg/g。在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蛋白酶添加量5.0mg/g,淀粉酶添加量0.9mL/g,酶解温度73℃,酶解时间1.2h,在此条件下燕麦多酚提取含量为2.169mg/g,较溶剂法提取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PVPP(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吸附多酚的性质,及其在无甲醛酿造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麦汁或啤酒中的敏感蛋白、酒精度、pH以及PVPP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等因素对PVPP吸附多酚都有一定影响。当pH在4.0左右,酒精度在3%(V/V)左右时PVPP的吸附效率最高。PVPP在添加量较低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吸附专一性,主要吸附高分子的聚合多酚,但在添加量较高的情况下,不具备此性质,对单体酚的吸附迅速增加,会降低麦汁或啤酒的抗氧化能力。PVPP结合硅胶使用可以有效替代甲醛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在保证啤酒非生物稳定的条件下,改善啤酒风味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黄秋葵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超声辅助醇提法,以多酚和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Box-Behnken实验,建立多酚和黄酮提取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影响多酚和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是超声温度、料液比、醇浓度和超声时间;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0℃、料液比为1∶35(g/m L)、醇浓度为70%(v/v)和超声时间为30min;此条件下黄秋葵中多酚的提取量为39.57 mg/g,黄酮的提取量量为24.97mg/g。结论: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黄秋葵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且此工艺提取的黄秋葵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磨盘柿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磨盘柿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FolinCiocalteu比色法为总多酚提取率的测定方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时间、液固比4个因素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参数.根据对没食子酸的静态吸附及解吸性能,从9种树脂中筛选出具有最佳分离纯化效果的一种树脂,并研究其对柿子多酚的静态及动态吸附、解吸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60%,温度55 ℃,提取时间30 min,液固比(mL∶g)15时多酚提取率最高,3.0667 mg/g鲜柿;HP2MGL大孔树脂对柿子多酚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静态吸附容量达到25.44 mg/g,60%的乙醇洗脱剂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为63.09%;动态试验表明,树脂对柿子多酚的吸附速度较快,不同浓度乙醇可有效洗脱出不同的极性组分.  相似文献   

17.
三种吸附剂对芡实多酚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芡实多酚的柱层析纯化过程中,为了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本研究分析了聚酰胺、D101树脂和中性氧化铝三种吸附剂对芡实多酚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聚酰胺、D101树脂和中性氧化铝三种吸附剂对溶液中芡实多酚的平衡吸附量均较高,在多酚初始浓度为0.5mg/mL时,平衡吸附量依次为34.48、33.21、35.49mg/g.其中,D101树脂对溶液中芡实多酚的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分离纯化芡实多酚较理想的吸附剂.芡实多酚经D101树脂吸附后,用pH=5,50%丙酮水溶液(v/v)洗脱,即可将其中91.84%的芡实多酚洗脱下来.洗脱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后,得纯化芡实多酚样品,其中总酚舍量达81.38%.  相似文献   

18.
以银叶金合欢枝为原料,探究提取溶剂、丙酮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银叶金合欢枝多酚得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上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银叶金合欢枝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55℃,在此条件下,银叶金合欢枝多酚得率为15.21%。其次,探究银叶金合欢枝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提取液对·OH、DPPH·和·NO的清除效果,同时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当银叶金合欢枝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50 mg/mL和1.0 mg/mL时,对·OH和·NO的清除率达到71.66%和57.33%,当银叶金合欢枝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30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90.96%,与维生素C清除效果相当,表明银叶金合欢枝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藤茶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根洪 《食品科学》2011,32(6):127-130
采用溶剂提取法对藤茶总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藤茶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50%丙酮溶液、料液比1:25(g/mL)、75℃提取1.5h,此时总多酚得率21.82%。藤茶总多酚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武安小米为原料,研究以木瓜蛋白酶和α-淀粉酶复合辅助提取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分析液料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小米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料比为14:1,双酶添加量为0.9%,酶解时间为2 h,酶解温度为40℃。这种处理条件下,小米多酚得率可达4. 83 mg/g,所建立的模型精确,能够准确预测多酚的提取率,除此之外,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为83.42%,抗氧化能为为3.67%,展现了优异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