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来水与用水对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勇  乔西现 《人民黄河》1997,19(3):1-5,9
本文分时段、河段从来水和用水的角度探讨了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 ̄5月份下游断汉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引黄耗水量大幅度增加和游区间来水的减少;汛期下游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全河耗水的增加、水游区间来水的减少和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进入汛期蓄水运用阶段影响;龙、刘水库非汛期的补水有助于缓解下游断流的程度,但中游区间来水的减少和上游引黄耗水量的增加削弱了龙、刘水库的补水作用;全河特点是下游此黄  相似文献   

2.
黄河干流主要水库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个大型水库的蓄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个水库的修建改变了上下游水文站点实测径流量的逐月相关系数。在水库蓄水前水库上下游两站的实测径流量相关系数都很大,但蓄水后的相关系数减小。②水库下游汛期实测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减小,非汛期增加,且各水库的改变幅度不同。③水库的削峰效应与入库流量和水库运用方式有关。④大型水库的运用改变了黄河干流水体交换周期,并对干流河道水体的蒸发和渗漏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采用水文特征值统计法、矢量统计法、模糊分析法及成因分析法等方法对龙羊峡水库1956年~2014年的洪水资料进行汛期分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确定龙羊峡水库的主汛期为6月23日~9月1日。为避免以往研究者对汛期分期成果进行合理性和真实性检验存在的一些逻辑漏洞和理论缺陷,采用改进的Cunderlik法对龙羊峡水库汛期分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汛期分期结果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工农业用水管理、设立下游防断流的专项用水指标等缓解断流的对策;估算了在下游断流严重的1990年~1996年6年非汛期中,龙羊峡水库给下游的有效补水量年平均为16.8亿m3,可增灌农田43万hm2,缩短了下游断流时间25%。  相似文献   

5.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防凌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黄河上游凌汛期龙羊峡水库出库流量调度问题,在分析上游梯级水库防凌调度原则及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考虑青海电网电量平衡的需求,建立了黄河上游梯级水库防凌优化调度模型,并提出了改进的微粒群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结果表明:凌汛期在保证龙羊峡水库出库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龙羊峡水库在各时段的出库水量,既满足了青海电网电量平衡的要求,优化了青海电网电量结构,同时也增加了刘家峡水库防凌库容;通过优化调度,增加了凌汛期梯级水电站的可发电量,提高了梯级电站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洮河干流站流量资料为依据,研究了水电站建设前上、下游站年径流量序列关系和年内变化的对应规律,进而对水电站建设后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洮河水电梯级开发使得进入下游河道的水量不断减小,上、下游站的年径流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汛期径流量所占比重相对减小,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重相对增加,年内变化趋向均一;九甸峡水利枢纽的兴建极大地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对径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每年可蓄水约50 ̄60亿m^3,径流调节性能很高,在发电、灌溉、防洪、防凌等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兰州以上河段,是唯一可以汛期大量蓄水的河段,其径流调节的作用无可取代,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主要是由于超计划引水和管理失控引起的,而龙刘两库每年非汛期向中下游输水高达约50亿m^3对缓解下游断流作用很大,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目前尚难定量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已形成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调度运行的格局,特别是梯级洪水调度。龙羊峡水库投运以来长期低水位运行,汛期运行水位至汛期限制水位之间的空闲库容可以拦蓄部分洪水,可为刘家峡水库在汛期超汛限水位运行所用。在满足龙-刘安全度汛、梯级电站及兰州市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防洪调度规则、泄量判别方式等,对黄河上游1964、1967年典型洪水进行调洪演算。结果表明:在龙羊峡水库汛期限制水位2 588.00 m时,刘家峡水库汛期限制水位由1 727.00 m最高可提升至1 730.00 m,同时水电站可多发电量0.471亿k Wh,具有一定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黄河上游龙刘水库(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在联合运用过程中各行业用水导致的刘家峡水库汛前水位过低、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问题,从改善非汛期龙刘水库联合运用方式的理念出发,以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大量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基于全河水量调配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并确定了非汛期龙刘水库联合控制水位阈值,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龙刘水库非汛期联动补水机制:在达到控制水位阈值条件下,由龙羊峡水库优先承担供水任务,并向刘家峡水库补水至控制水位。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龙刘水库非汛期联动补水机制,在不改变现状全河水量配置效果的情况下,将提升龙羊峡、刘家峡乃至整个上游梯级水库的年均发电量,且刘家峡水库非汛期发电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汾河断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汾河的古代历史谈起,阐述了汾河历史上曾经水量盈高,30年代起,汾 了定量观测资料。从掌握的实测资料看,汾河最早出现断流的时间为1958年,但没有出现过全河性的断流,断流最严重的河段在中游的义堂水站,1958-1994年37a中,该站有29a发生过断流现象。汾河断流除使沿河取用水陷入困境外,给水环境、防汛也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直河段长度公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弯道环流理论,将环流强度衰减到0.1%作为判断上游弯道工程送溜作用消失的标准,根据环流表面流速沿程衰减公式计算出上下游相邻对应弯道工程之间的直河段长度。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整治流量下弯道工程下游的直河段长度相当于整治河宽的1.2倍,明显小于目前许多河段治导线的直河段长度,只有通过工程措施改变上述状况,才能有效控制河势。  相似文献   

13.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4.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窟野河河流各级阶地基座顶面高差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级阶地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幅度变化在沿河方向上分段具有开口向下,对称轴铅直的二次抛物线特性,其性质、幅度和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各次抬升幅度的区域差别随时间呈阻尼式减小。同时,新构造运动的区域差异与流域现代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基本吻合,即抬升幅度大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亦大。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干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本文通过对桑干河逆州段河道特征及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山西省治河历程和经验,就如何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河道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即:推动和促进工程建设与依法治水协调发展;建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统筹规划,全面推动河道工作向法制化转轨;抓好水政监察队伍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