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TT比色法检测IL-2和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LAK和TIL细胞培养上清IL-2活性及LAK细胞介导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LAK细胞和TIL细胞培养上清有较高的IL-2活性,可用于支持培养IL-2依赖株的生长;LAK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应随效靶比例增加而增高;同时亦证明:活的白血病细胞数与MTT甲赞形成产物呈直线相关性,提示通过MTT法测定OD值能较好地反映活细胞数目及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身LAK和肿瘤细胞在TIL大量扩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别与自身LAK细胞、肿瘤细胞以及后二者共同混合培养,结果均使TIL的体外扩增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大为提高,体外扩增有效期和高细胞毒活性持续时间均较单纯IL-2培养的TIL延长。以与自身LAK和肿瘤细胞混合培养的TIL对自身肿瘤的杀伤活性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主要观察了IL-12与IL-2联合对健康人和肿瘤病人PBMC增殖和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应用IL-102对肿瘤病人PHA活化PBMC增殖活性很小,如与低剂量IL-2合用,则可明显促进其增殖效应,表明IL-2可增强IL-12的作用。与单用IL-12相比,当IL-12与低浓度IL-2合用时,健康人和肿瘤病人PBMC对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增强,且对K562细胞株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对Raji细胞株的杀伤活性。上述结果表明,IL-12与IL-2合用对健康人和肿瘤病人PBMC增殖及杀瘤活性影响的格局基本一致。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IL-12协同其它因子增强肿瘤病人LM和TIL等免疫细胞抗肿瘤效应并进而使IL-12过渡到临床肿瘤病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人血树突状细胞联合LAK细胞和IL-2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ep-2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体外观察。实验分为LAK组,LAK+DC组和LAK+DC+IL-2组;效靶比例分别采用10:1和20:1二种。37℃,5%CO2,饱湿条件下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抗CD3单抗和rIL-2共同激活诱生的T-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本质。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T-A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及其构成。结论T-AK细胞为异质性细胞群体,其杀伤活性主体为CD3AK活性和LAK活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观察了IL-12与IL-2联合对健康人和肿瘤病人PBMC增殖和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应用IL-12对肿瘤病人PHA活化PBMC增殖活性很小,如与低剂量IL-2合用,则可明显促进其增殖效应,表明IL-2可增强IL-2的作用,与单用IL-12相比,当IL-12与低浓度IL-2合用时,健康和肿瘤病人PBMC对K562细胞和Raji细胞杀伤活性活性明显增强,且对K562细胞株杀伤活性明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疗法的建立及其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反相蒸发技术制备出包裹有IL-2DNA的脂质体,将其直接注射至小鼠腹腔中,经10d后发现,腹腔细胞体外培养的上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L-2,腹腔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脾细胞体外增殖、脾细胞NK活性及体外诱导的LAK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经脂质体转染IL-2基因的脾脏细胞具有较高的内源性LAK活性。这表明,脂质体能将目的基因经腹腔途径直接转染体内细胞,表达出基因产物-IL-2。这种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淋巴因子IL-2、IL-4和IL-7 在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IL-7可单独,亦可与IL-2、IL-4协同诱导LAK细胞,而且IL-7诱导LAK细胞的效应不被抗IL-2、抗IL-4所抑制。IL-7单独诱导的LAK细胞活性高峰迟于IL-2或IL-4所诱导的活性高峰,且与增殖反应曲线一致。抗CD8抗体明显抑制IL-7诱导LAK细胞的效应,而IL  相似文献   

9.
将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直接注射至B16F10黑色素瘤瘤体内,研究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功能变化。10d后,Northernblot鉴定显示瘤体内注射IL-2基因后肿瘤细胞及TIL中IL-2mRNA表达阳性;经G418筛选后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出IL-2;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了较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H-2K ̄bD ̄b);TIL表面粘附分子LAF-1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杀伤B16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结果表明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可在肿瘤原位将基因转移至肿瘤细胞及TIL中,提高肿瘤细胞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并通过提高TIL粘附分子的表达,共同促进TIL的肿瘤特异性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0.
T-AK细胞和IL-2脂质体联合硒酸酯多糖抗白血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抗CD3单克隆抗体与IL-2共同诱导的T-AK细胞和IL-2脂质体(L-IL-2)联合硒酸酯多糖(KSC)对L1210小鼠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用DBA/2小鼠建立L1210白血病模型,正常小鼠脾细胞诱生制备T-AK细胞,按设计方案转输T-AK细胞和IL-2脂质体,KSC灌胃,检测NK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IL-2诱生水平,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L1210白血病小鼠的免疫功能急剧降低,生存期为16.43±1.92天;转输T-AK细胞(5×106)和L-IL-2(104U/kg)能部分逆转白血病小鼠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生存期延长(24.78±3.94天),并有14.3%小鼠长期存活;KSC(40mg/kg)对T-AK/L-IL-2的抗白血病作用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增强,生命延长率、长期存活率分别提高36%和99.9%。结论硒酸酯多糖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样作用;以应用T-AK细胞和IL-2脂质体为主体,硒酸酯多糖为辅佐的生物治疗方案对白血病小鼠具有显著的免疫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淋巴因子IL-2、IL-4和IL-7在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 (LAK)细胞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IL-7可单独,亦可与IL-2、IL-4协同诱导LAK细胞,而且IL-7 诱导LAK细胞的效应不被抗IL-2、抗IL-4所抑制。IL-7单独诱导的LAK细胞活性高峰迟于IL- 2或IL-4所诱导的活性高峰,且与增殖反应曲线一致。抗CD8抗体明显抑制IL-7诱导LAK细胞 的效应,而IL-7诱导LAK细胞的效应不能被抗NKH-1所抑制。提示:IL-7 激活LAK细胞的效应 机制不依赖IL-2和IL-4,并很可能成为肿瘤过继治疗中的重要淋巴因子。  相似文献   

12.
IL—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增强杀伤细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实了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IL2-PE40REDLK、IL2-PE40KDEL、IL2-PE664GluREDLK、IL2-PE664GluKDEL对含高亲和力IL-2受体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是借助于IL-2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PE的杀伤活性介导的,而且同一靶细胞对这些融合蛋白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对人外周血PHA体外活化的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活性,IL2-pE664GluKDEL要比IL2-PE40REDLK强约40倍,还发现若将IL2-PE融合蛋白羧基末端的REDLK氨基酸突变为KDEL可增强其杀伤细胞的活性,对ConA活化的小鼠脾母细胞的杀伤活性,IL2-PE40KDEL要比IL2-pE40REDLK强8倍。  相似文献   

13.
体内回输后的LAK细胞不能有效地到达肿瘤部位是IL-2/LAK的体内抗肿瘤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IL-2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内回输后的组织器官分布对于优化IL-2/LAK疗法的应用方案,提出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近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重点归纳了IL-2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内回输后组织器官分布的研究方法,LAK细胞、TIL细胞的组织器官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克隆的LAK细胞不仅表现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抵抗的HL-60细胞强烈的细胞毒性,在二次杀瘤过程中同样高的活性,而且LAK细胞培养上清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新鲜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分化诱导作用。然而不同杀伤活性的LAK细胞培养上清对新鲜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LAK细胞在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还通过分泌一些活性因子间接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分  相似文献   

15.
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克隆的人LAK细胞不仅表现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抵抗的HL-60细胞强烈的细胞毒性,在二次杀瘤过程中表现同样高的活性,而且LAK细胞培养上清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新鲜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分化诱导作用。然而不同杀伤活性的LAK细胞培养上清对新鲜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LAK细胞在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还通过分泌一些活性因子间接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分化成熟,反映了LAK细胞抗白血病作用的多向性。  相似文献   

16.
体内回输后的LAK细胞不能有效地到达肿瘤部位是IL-2/LAK的体内抗肿瘤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IL-2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内回输后的组织器官分布对于优化IL-2/LAK疗法的应用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重点归纳了IL-2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内回输后组织器官分布的研究方法,LAK细胞、TIL细胞的组织器官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肿瘤浸润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娟  何维  巴德年 《免疫学杂志》2000,16(3):175-178
目的 研究人直肠癌和结肠癌肿瘤浸润γδT淋巴细胞(γδTILS)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固相抗体法体外扩增获得γδTILS,并用MTT法和^H-TdR掺入实验体外观察γδTILS对同种异体和异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及增殖反应。结果 所获得γδTUILS对所测定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该杀伤效应可为IL-2、IL-4,IL-12,IL015,TNF-γ所增强,而不受IL-10,GM0-CSF和  相似文献   

18.
胸腺因子D对LAK细胞活性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利用MTT法和4小时51Cr释放法,在有或无IL-2存在的情况下,研究了TFD对正常人PBMC体外增殖、LAK活性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TFD不能促进静止的淋巴细胞增殖,也不能诱导出高活性的LAK细胞,但可促使经IL-2活化的淋巴细胞进一步增殖如先用IL-2活化淋巴细胞24小时,再加入TFD联合诱导,第4天时,LAK活性可达81.3±6.5%,明显高于单用IL-2组(P<0.01)。  相似文献   

19.
rhIL-15和rhIL-2诱生的LAK细胞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hIL-15激活的LAK细胞的增殖、细胞毒作用及相关表型的变化。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rhIL-15和rhIL-2分别诱生 LAK细胞,研究二者诱生的 LAK细胞的增殖状况;当 rhIL-2和 rhIL-15为 1500 U/ml时,MTT法检测 LA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结果:LAK细胞的增殖对rhIL-2和rhIL-15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无明显差异;终浓度为 1500 U/ml时,rhIL-15诱生的 LAK细胞杀伤 K562细胞的能力强于 rhIL-2诱生的 LAK细胞,而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rhIL-2诱生的LAK细胞却明显高于 rhIL-15诱生的 IAK细胞,且二者杀伤活性均具有时间依赖性;同时rhIL-15诱生的LAK细胞的CD3-CD56+细胞、Cd94+细胞百分率均高于rhIL-2诱生的LAK细胞。结论:rhIL-15在体内对NK细胞功能可能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疗法的建立及其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蒸发技术制备出包裹有IL-2DNA的脂质体,将其直接注射至小鼠腹腔中,经10d后发现,腹腔细胞体外培养的上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L-2,腹腔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脾细胞体外增殖、脾细胞NK活性及体外诱导的LAK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经脂质体转染IL-2基因的脾脏细胞具有较高的内源性LAK活性。这表明,脂质体能将目的基因经腹腔途径直接转染体内细胞,表达出基因产物──IL-2。这种靶细胞表达的基因产物可作用于体内免疫系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结果为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