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充满竞争挑战的,新世纪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作文教学该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呢?要跳出某些习惯的框框,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创新已成为高校的一个时尚词汇 ,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课题已蔚然成风。本文作者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以及独立性几方面指出了创新意识培养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观念。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必须具备旺盛的创新意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如果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也不具备创造的能力 ,那么将来进入社会就无法立足 ,只会是被淘汰。作为教师 ,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认为作文教学是最能引发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种训练形式。因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往往能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力 ,展开联想 ,并且为了把作文写好而采用求异求同等多种思维方式来立意、构思。因而作文教学对于引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的培养 ,是每一个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时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运用于生活 ,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适应瞬间万变的信息社会。那么 ,如何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 192 6年创立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四个步骤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即准备期、酝酿期、启发期、验证期。它对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一、预备期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在这一阶段 ,创造…  相似文献   

5.
房德喜 《新天地》2011,(5):17-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不断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经济时代,创新是它的灵魂。新课程改革的要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全面实现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谈个人的点滴做法,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王永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18-1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是为了不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灵魂,是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项重要措施。(1)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教师的唯一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成功”。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破除对创新和创造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懂得人人都有创新和创造的天赋,创新和创造就在他们的主动学习中,在他们对问题的冥思苦想中,在他们孜孜不倦的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彻底摒弃只注重教知识、教方法、教技能,而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作文中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很难写出好文章,也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各种因素,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注意以“新”为写作主线,不断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知识社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更多地表现为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竞争。当代青年的整体创新水平事关民族国家的兴衰。培养青年创新意识主要是保持青年的求知欲,爱护青年的好奇心,激发青年的创造欲,鼓励青年大胆质疑。同时要帮助青年克服创新的心理障碍,创造一个自由度更大一点,激励措施更得力一点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 ,“2 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有人这样形象地预言 :今后各国的激烈较量 ,不在战场 ,而在课堂。为了使教育主动适应时代的特点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 ,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有限时间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相似文献   

10.
创新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产物,其基本内涵包括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作为创造活动的前提,给创造者以精神刺激,激起人强烈的创造欲望,向未知领域和所怀疑的问题自觉主动地发起挑战和进攻,它是创造的动力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从孕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的途径包括:鼓励学生"try",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致力于培养"智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数学开放实验是对传统数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探索,是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软件及计算机语言的完美结合,是大学阶段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沃土。在数学开放实验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实验项目的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恰恰也是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的重要前提。加强学生参与主动性的引导成为数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造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特征.文章从创新创造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需要,是人类具有的潜在本性,以及从问题提出、思考与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展开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激发、培养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客观世界。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再创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 破除创新神秘论 过去,人们总认为创新十分艰难,只有科学家才有资格创新,把创新神秘化。事实上,人人都有创新欲,人人都可以创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都有创新的机会。例如,学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和摹写实际,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对于有些问题和结论,若能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也是创新;能不拘泥于书本,大胆质疑,并设法证实,这也是创新。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所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角色意识的培养是敬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职业意识要转化为职业整体素质,要有为师之心、为师之志、为师之知、有为师之行、为师之能;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为师之能,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有情、有方,循循善诱,启迪心灵。角色意识培养的基本途经就是要创造可以激发为师激情的环境,要建立敬业教育的系统工程,要加强角色实践。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一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且是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呢?这就有赖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并能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于培养 2 1世纪合格人才的人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而培养高校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使我们的学生不惧怕权威、敢于开拓、富于创造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图从培养高校教师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意识的内容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改变政治课死记硬背的陈规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 ,让学生尽情表现 ,使每个学生都能一定程度地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发扬教学民主,诱发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争空间,培养创新思雏.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激烈竞争,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效率的竟争。一切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尊重个体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情感,塑造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20.
当前 ,在各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可回避的问题出现了 ,那就是如何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说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正确把握“创新”和“创新教育”的本质意义 ,宏观上要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进行整体优化 ,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体现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是内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之中的思维特征 ,它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载体 ,外显为人的行为特征和能力。创新意识唤起创新思维 ,物化为创造状态 ,发展成为创造性劳动的行为。作为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