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目的层中钙质砂岩的统计及其产出特征分析,认为钙质砂岩为顺层、断续分布的串珠状透镜体,产出空间界面位置为砂体的顶底部或冲刷面,岩性为粒度较粗、分选较好的砂岩。钙质砂岩累计厚度等值线图显示,钙质砂岩较集中地分布在矿体发育区。由此可见,氧化还原过渡带中钙质砂岩的形成与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应用研究容矿岩石中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同位素成分的数据,来解决与层间氧化带有关的铀矿成因和预测-找矿任务的可能性;更为准确地说明了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并查明了原生红色岩石和次生氧化岩石在同位素成分上的差别;证实了同位素氧的分带性与控矿后成分带性一致;确定了铀矿床的预测和找矿的同位素指标。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归纳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标志选择、水文地球化学取样、水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和后生分带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评价、初勘、详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及其主要内容,对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地浸铀矿床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标准与规范的建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萨瓦甫齐铀矿床不同地段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是不同的。利用诸如w(Fe3+)/w(Fe2+)、w(Ra)/w(U)和有机炭等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即矿床西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弱,表现为全硫(∑S)、总铁(TFe)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低;而矿床中部及东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强,尤其以东北部突出,它们的全硫、总铁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均高。铀矿化强弱明显与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层间氧化带的氧化程度越强,铀矿化则愈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7.
钱家店铀矿床是近年来松辽盆地发现的1个砂岩型铀矿床。铀矿体呈板状、透镜状,受漂白砂岩与灰色砂岩接触带控制。漂白砂岩呈灰白色,胶结疏松,基本不含有机碳及黄铁矿,且有铀的富集。通过研究漂白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黏土矿物类型与组合,认为漂白砂岩是层间氧化带氧化作用的产物,是层间氧化带的一部分。漂白砂岩呈白色调的主要原因是铁离子的迁移、有机碳的氧化和岩石的高岭石化。  相似文献   

8.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构造运动使盆地盖层变得陡直甚至倒转,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被疏干,现今在垂深475 m以上已无地下水活动,铀矿体主要残留在古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试图通过研究岩样浸出液的水化学来获取古地下流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与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主要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产出两类铀矿床的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容矿建造形成期和铀矿形成时的构造—古气候背景,盆地基底和蚀源区的铀源条件,容矿建造岩性-岩相特征以及氧化(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异同,据此提炼出勘查这两类铀矿床应分别予以重视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以构造地质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从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等两方面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构造地质条件,认为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次级构造变动是控制和改造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主导因素,而且构造作用在伊犁盆地南缘东、西部存在着差异性。西部主要是中新生代次级构造运动造成掀斜使盆地边缘部分地层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有利于大型铀矿床的形成;东部以断裂和褶皱构造变形为主,不但使地层暴露地表而且使铀重新分配,有利于中小型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砂岩型铀矿床中有关稀土元素的研究较少,在国内仅有对物源的示踪和其配分形式特征的研究。通过对吐哈盆地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作用带中赋存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可能有的迁移特点,并对稀土元素的总量、轻重稀土元素的比值及δEu和δCe值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以上参数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分带的关系,以及对铀矿化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松辽盆地西南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指出蚀源区岩石和盆地构造演化史对形成富铀砂体和层间氧化带及提供铀源有利。确定了钱家店凹陷姚家组是该区寻找砂岩型铀矿的目的层。基于成矿条件分析,预测了成矿远景区;落实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床。基本查明了含矿地层的结构和砂体的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和铀的存在形式、矿石伴生元素组成及综合利用价值。在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研究方面指出沉积成岩期铀的预富集是铀成矿的基础;层间氧化作用是后生再富集的决定因素;油气的还原作用是再富集的重要条件。铀矿石的U-Pb等时线年龄为53±3Ma和7±0Ma,与有利于层间氧化作用发育和铀成矿作用的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期相符。确定了钱家店铀矿床是属于与油气二次还原作用有密切关系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并建立了该类型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应用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泥岩的矿物成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部分矿物在水西沟群中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高岭石多分布于早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平均含量高达 36.25%;长石仅分布于中侏罗统的西山窑组,且含量较少,平均约为 4.86%;绿泥石在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含量极少,平均仅为 2.5%,而在西山窑组中分布较多,平均可达 26.57%;蒙脱石在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含量相对较少,平均为 3.75%,而在西山窑组中相对较多,平均为 7.84%。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对泥岩矿物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八道湾组到西山窑组的成岩环境有由偏酸性向偏碱性过渡的趋势,而三工河组具有偏酸性的沉积环境。这说明应用泥岩作为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成岩或沉积环境的细微解释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西山窑组中铀的两个主含矿层均为偏碱性环境,对铀质在还原条件下沉淀富集也是较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14.
对吐哈盆地的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及十红滩砂岩型铀矿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构造对艾丁湖斜坡带上十红滩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可分为3个层次:构造演化控制了铀源、找矿目的层的沉积建造类型及铀矿化期次;斜坡构造单元控制了铀矿化区;斜坡带构造带上的次级构造控制了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潮水盆地北缘断块构造特征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潮水盆地北缘宝家井、阿右旗—唐家沟和陶家井3个地段断块-斜坡带的特征及其成矿条件,认为正向斜坡带有利于蚀源区的含铀含氧水进入盆地盖层的层间,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反向断块-斜坡带和掩埋型断块-斜坡带不利于含铀含氧水进入层间,从而不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因此,阿右旗—唐家沟地段是铀成矿有前景的地段。  相似文献   

16.
详细论述了向阳山地区盆地盖层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测井曲线将其划分为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两大沉积体系及五类沉积相,对每一沉积相从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的形态以及粒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特点和层间氧化带在泉二段中的发育情况。最后从沉积相发育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干法生产线副产品氢氟酸中铀含量的方法。利用硝酸与氢氟酸在沸点上的显著差异,使样品在浓硝酸作用下加热至近干以去除其中的氢氟酸,然后用硝酸溶液提取残渣中的铀,形成硝酸铀酰清溶液。硝酸铀酰在铀荧光增强剂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单一的、具有很高荧光效率的络合物。此络合物能在MUA微量铀分析仪发出的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样品溶液中的铀浓度成正比,采用标准加入法直接用微量铀分析仪测定待测样品溶液中的铀浓度,从而计算出氢氟酸中铀含量。本方法检出下限为0.05×10-3μg/mL;线性范围0.15×10-3~4.0μg/mL;回收率在92%~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优于6.0%。该方法用于IDR副产品氢氟酸中铀含量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演化关系密切。根据盆地充填序列和后期 改造特征,将西胡里吐盆地演化划分为盆地发育阶段和盆后改造两大阶段,并论述了盆地发育阶段断陷期、扩张期、萎缩期、消亡期的演化特征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的特点。盆地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形成砂体的规模、连通性、空间展布、隔水泥岩的稳定性等特征决定了盆地内铀矿化类型和空间展布特征。断裂构造改善了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为铀矿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盆地充填后,长期隆升于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岩石中的孔隙没有因为压实作用而大量损失。砂岩中火山碎屑含量较高,在地表强氧化环境下发生蒙脱石化和沸石化,加大了地浸开采的难度。盆地内的铀矿化以潜水氧化带型为主,呈层状分布在盆地北部,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模。通过对各种条件的综合分析,将盆地中部第二亚盆北缘作为下一步勘查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9.
粤北中洞地区“交点型”铀矿成矿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研究主要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基础上展开。通过研究,提出以下认识:(1)下庄地区在白垩纪时期存在富集地幔;(2)硅化带型铀矿和"交点型"铀矿为不同成矿期次、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小水矿床是后期幔源成矿流体对早期硅化带型成矿产物的改造和叠加结果,主成矿年龄为73.5 Ma左右;(3)"交点型"铀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幔(富集地幔);(4)"交点型"富矿的形成是深部成矿物质(幔源、含U、CO_2、F等)、交点部位构造轨迹与辉绿岩岩性"三者"共同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