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钢刀具的离子S—N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了氨加二硫化碳与过热水蒸汽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进行S-N共渗工艺研究,观察了共渗层的金相组织,测试了显微硬度及其渗层的相组成和S-N的分布,进行了磨损和声发射脆性试验。高速钢工具S-N共渗应用表明,共渗层具有良好的抗啮合性能、耐磨性及较低的脆性。  相似文献   

2.
对Y-K-Na复合变质的M2高速钢进行离子硫碳氮共渗和稀土离子硫碳氮共渗处理,研究稀土元素对复合变质M2高速钢离子硫碳氮共渗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改善变质M2高速钢渗层组织,提高表面硬度,使渗层硬度梯度平缓,可有效地提高其抗摩擦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沾纬 《工具技术》1992,26(1):37-39
<正> 碳钢与铸铁在尿素与硫磺高温分解产物中进行气体硫氮碳三元共渗的过程在有关文献中已有阐述。其中特别指出:这种扩渗气氛能保证渗氮层的浓度稍低于人HBT-12型高氰盐浴中的硫氮碳共渗.因此在研究高速钢硫氮碳共渗的特点时,采用尿素(NH_2)_2CO和硫脲(NH_2)_2CS分解而得的高温分解气氛,其氮势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对渗硼过程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渗硼过程的催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催渗效果在850 ̄950℃范围内较为理想,共渗时间过长则效果减弱,且在硼稀土共渗剂中,稀土含量一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5.
谢飞  袁军伟 《工具技术》1997,31(11):3-6
指出了以维氏硬度压痕破碎边数分级评定渗氮与氮碳共渗层脆性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新型涂层压入仪的工作原理,运用该压入仪采用连续压入法评定W18Cr4V高速钢离子渗氮与离子氮碳共渗层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定脆性精度高、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传统的高速钢刀具处理工艺为氧氮化。近几年,为进一步提高刀具的耐用度,我们试验进行了C、N、O、B共渗处理,并添加稀土以催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部分刀具已投入小批量生产。 一、共渗材料及方法 共渗用材料为W6Mo5Cr4V2高速钢,经1220~1240℃分级淬火和三次540~569℃×1h回火,硬度  相似文献   

7.
W_(18)Cr_4V高速钢稀土离子硫氮碳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E元素对W18Cr4V高速钢离子SNC共渗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RE对改善组织 ,提高表面硬度 ,使渗层硬度梯度平缓 ,均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地提高抗摩擦磨损 ,磨料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正> 早在五十年代,苏联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就开发了离子渗碳技术。当时使用的是无辅助热源的简单设备。由于这种技术的复杂性,当时人们又在致力于离子氮化的研究,所以这种优质高效的新工艺并未给予多大关注。直至20年后才又见到在设备上的突破性报道。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真空技术公司带辅助热源FIC系离子渗碳炉问世,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发达国家日、美、英、法等以更快的步伐开发了这一新技术。闻  相似文献   

10.
黄先诚  刘锡南 《机械》1989,16(1):28-30
本文通过航空发动机,火焰筒40CrNiMoA钢制固定销和减速机匣2Cr18Ni8W2A钢制分油衬套离子N-C共渗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证明这种新工艺应用于航空产品的必要和前景。并进行了最佳工艺选择和装机考察对比应用,达到了研究和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试验所取得的数据,对纯氨离子氮化、离子软氮化和稀土离子软氮化三种工艺进行了醒目的对比,稀土元素显著提高离子氮化渗速,对渗氮层具有明显的强韧化作用。对稀土作用机理提出自已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了麻花钻氧氮共渗后出现的质量问题,结果表明,清洗流程不合理,共渗炉结构有问题是主要原因。实施改进方案后,产品质量完全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为提高高速钢刀具的寿命,本文研究了在甲酰胺中加入甲醇、稀土、硫脲、硼酐等物质,以实现RE—C—N—O-S一B六元共渗,寻求一个最佳配方。 1.试验材料及工艺 采用W6Mo5Cr4V2钢制造的φ6mm直柄麻花钻头,在自制的8kW井式低真空炉中进行,加热温度540~550℃,具体工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16.
<正> 1932年,德国学者B. Berghans首先提出了在辉光放电电场即离子区进行表面硬化的优越性,并采用此工艺方法对钢进行了渗氮处理。到七十年代,该技术在工业上才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是方兴未艾。近年来,离予渗碳工艺在国际上开始全面发展,并逐渐进入市场,成为与真空渗碳,可控气氛渗碳并列的三大先进渗碳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选取不同比例的渗氮气氛与渗碳气氛对35CrMo钢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表面化学热处理,对渗层的厚度、硬度、元素成分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渗氮气氛与渗碳气氛的比值为6∶1~10∶1较为合适。经处理后的机车牵引连接销表面硬度HV0.1能达到665,渗层深度为0.16mm,满足图样技术要求。此工艺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客运机车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牵引配件。  相似文献   

19.
分别制备了调质、离子氮化和碳氮共渗处理的H13钢试样,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渗层进行了分析,检测了不同处理后H13钢的抗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000次18℃→700℃热疲劳试验后,碳氮共渗H13钢表面萌生了少量的热裂纹;而离子氮化H13钢表面的热裂纹已经形成网状,并且穿透渗氮层扩展到基体内约300 μm;经调质处理的H13钢表面的热裂纹有轻微的发展,扩展到基体内约100μm;三种试样中碳氮共渗处理H13钢的抗热疲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20钢、45钢经奥氏体离子氮碳共渗后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并与普通离子氮碳共渗后的作了比较,试验表明:在570~700℃范围内进行离子氮碳共渗后,其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以630℃处理时为最佳,660℃处理时最差,而570~600℃处理时则介于两者之间,通过适当提高共渗温度,再提高渗速,从而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可以提高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