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分析,评价通心络胶囊的疗效。方法:对48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后,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血脂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同时降低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供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30例用消栓通络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磊  王宏涛  张军芳 《中医杂志》2013,54(3):259-262
通心络胶囊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医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发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脂、抗凝等作用,尤其在血管保护及稳定斑块等方面作用独特,对AS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房颤,对控制心室率,减少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荆,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而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8%;对照组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研究的用药现状,对中西药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为中成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从用药频次、辨证用药、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数据提取,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42篇文献,包括143种中成药,其中脑心通胶囊和通心络胶囊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高频用药;该病恢复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要中医辨证证型,且该证为多数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适应病证;西药如抗血小板药、调脂药与灯盏生脉胶囊等中成药的联合使用置信度较高。结论: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应用广泛,通心络胶囊、脑心通胶囊、灯盏生脉胶囊等中成药与抗血小板药联合使用是该病恢复期关联性较强的联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疗效肯定,通心络胶囊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中医药导报》2008,14(5):26-2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3.5%。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3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99%CI)分别为1.17(0.97,1.40)、1.26(1.02,1.55),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康复评分、智能精神状态评分比较的WMD(99%CI)分别为-8.22(-10.66,-5.78)、10.68(3.38,17.98)、2.06(-2.98,7.10)、-0.19(-1.73,1.35)。结论:尚无充足证据显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缺血性脑中风的致病原因及中医治疗原则,介绍了龙生蛭胶囊的处方组成、功能主治,综述了龙生蛭胶囊近年来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龙生蛭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中疗效显著,可以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可对龙生蛭胶囊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近年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查阅自NETs发现十余年的文献,从NETs的组成、对脑卒中的影响、干预靶标以及中药对NETs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发现:①NETs是引起卒中后脑损伤的重要因素;②血小板、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活性氧、组蛋白等都可以作为调控NETs形成的靶标;③中药靶向NETs治疗脑卒中鲜有报道,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NETs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性粒细胞和诱导成分血小板进行,这将拓宽中药抗炎的研究思路。该文旨在全面地了解NETs在脑卒中疾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脑卒中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和西药黛力新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6周连续服药治疗后,组间以及组内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药黛力新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优于单纯应用西药黛力新,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卒中已成为国内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80%.针灸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针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电生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近20年来针刺干预脑缺血的电生理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水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水蛭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生水蛭胶囊,对照组45例单用西医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生水蛭胶囊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凝等作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等引起脑血管病变形成的斑块堵塞血管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房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引发。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导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如能量衰竭,兴奋性中毒,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我国传统单味中药和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治疗。因此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相关机制,并且开发有针对性的药物,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归纳了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中药和复方,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尼莫地平片;对照组30例仅口服尼莫地平片,疗程均为30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rthel指数、改良Rinkin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SSS、Barthel指数、改良Rinkin评分、中医症状评分4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牛膝味甘微酸,性微温,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行,是以用药其下行者。中药配伍牛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表明,牛膝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抵抗血栓的形成、扩张血管、消除水肿,还能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作用。牛膝"引药下行"可能引起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趋向发生改变,是否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治疗,牛膝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复方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及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文献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复方取舍怀牛膝组方的合理性以及牛膝"性善下行"科学内涵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及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相应区域缺血、低氧,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生理功能丧失的疾病,其高致残率给社会、政府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目前尚缺少理想的治疗药物。该文在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基础上,从减轻神经元尼氏小体损伤、降低脑水肿及炎症反应、阻止细胞凋亡等方面着手,观察藏成药如意珍宝丸多途径、多方位的干预作用,为探讨该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机制奠定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