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24例临床观察泉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戴启宪林丽萍庄雅玲葡萄膜炎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眼病,损害严重,反复发作,治疗不当,常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失明。近2~3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18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民众  庄铭忠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102-102,111
急慢性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葡萄膜炎通常用糖皮质类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但是易引起眼压增高、柯兴氏综合征 ,或并发白内障、免疫功能紊乱等 ,而且长时间使用糖皮质类激素容易出现激素依赖、病情反跳等现象。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葡萄膜炎 ,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葡萄膜炎病例 ,共 9例 18只眼。其中男 8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30岁 ,平均 43.6岁。前葡萄膜炎 6例 ,后葡萄膜炎 3例 ,其中并发青光眼 4例8只眼 ,有 7只眼当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眼压…  相似文献   

3.
王瑞霞 《上海医药》2006,27(11):521-522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方法:对20例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根据中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制定治疗方荆。结果:激素减量,病情稳定,视力运渐提高。结论:对于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能减少激素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01-102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方法:治疗组除常规西医疗法外,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对照组用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并局部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结果: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治疗组43例(46只眼)中,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31例(39只眼)中,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可缩短疗程,减轻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中药有不良反应较小、适应证广的优势,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也能使用。中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使患者正气得以提高,抗病力得以增强,从而达到控制疾病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6例疱疹性葡萄膜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筑惠  黄颖 《贵州医药》2000,24(7):432-432
我院收治6例(10眼)疱疹性葡萄膜炎病人,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2例(50眼),其中前葡萄膜炎30例,全葡萄膜炎6例,Fuchs综合征1例,白塞病2例,小柳-原田3例。通过中药明目清肝丸加减、西药及手术等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者41例,1例无效,随访6~60个月复发率为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能有效的控制炎症和降低眼压,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色素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 42位患者 (4 5只眼 )用雷公藤片、黄连羊肝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 ,对 40位患者 (4 6只眼 )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 ,视力 4 6~ 5 2 (4 95± 0 2 5 )。对照组总有效率 77 5 % ,视力 4 6~ 5 2 (4 85± 0 13 ) ,两组比较 ,P <0 0 5明显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色素膜炎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刺激症状消退快、视力恢复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月经转归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月经转归及炎性反应消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5/5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2%(32/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经期转归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对葡萄膜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中入选的对象选自于本院中收治的110例葡萄膜炎患者,患者的入选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采用随机方式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临床期间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临床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5.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回访,对照组复发率为14.5%,观察组复发率为7.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葡萄膜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以中医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 ,辨病 ,辨证相结合治疗 12 0例冠心病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 1994年 10月共住院 12 0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 60例 ,单纯西医治疗 60例。中西医治疗 60例冠心病患者中 ,男 16例 ,女 4 4例。年龄 4 0— 60岁 3 6例 ,61— 80岁 2 4例。心电图诊断 :房性早搏 15例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7例 ,室早搏 4例 ,下壁左室外面心肌缺氧 2 5例 ,快速房颤 3例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6例。根据中医辨证 ,分为气虚血瘀型 2 0例 ,血瘀痰阻型 15例 ,气滞血瘀型 19例 ,阴虚…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5至199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急发期患者8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4.
刘士芳 《淮海医药》2003,21(5):381-381
目前认为多数内因性葡萄膜炎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前葡萄膜炎多由体液免疫介导 ,很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诱发炎症 ,而后葡萄膜炎多与细胞介导有关。由于病因不够明确 ,因此对葡萄膜炎尚缺乏根治措施。局部治疗对前葡萄膜炎十分重要。任何原因的前部炎症都应做到尽早控制 ,扩大瞳孔 ,减少组织损伤 ,防止并发症 ,从而保存虹膜、睫状体的生理功能。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 2 0 0 0年~ 2 0 0 2年收治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 2 8例 ,共 31只眼 ,其中 ,男 2 5只眼 ,女 6只眼 ,年龄 2 5~ 6 5岁 ,以 30~ 5 5岁为多 ,初次发病 17…  相似文献   

15.
冯伟  李玉萍 《黑龙江医药》1999,12(5):314-315
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单用抗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因某些药物的毒副反应较多,在用药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应用《白蛤丸》并用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98例临床观察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杨皓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107-1107
2000年3月-2001年8月我站门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男女尖锐湿疣10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1.1 门诊就诊男女患者阴茎、肛门、外阴皮肤、阴道及宫颈粘膜等典型或不典型的多种皮损,经醋酸白试验或病理检查证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自1986年~1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72例,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病人,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13~52岁,病程2~11年,反复发作者51例,久治不获缓解者21例,间断使用强的松时间1.6~7.3年,使用环磷酰胺者24例,使用过雷公藤多甙21例,初诊为“肾病综合征”者43例,“难治性肾病者”28例,最后均确诊为“难治性肾病”.中医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36例,阴虚火旺型18例,阴阳俱虚型18例.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采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有关“难治性肾病的标准”即:(1)尿蛋白>50 mg/kg/d;(2)血浆白蛋白<30 g/L;(3)强的松1.5~2 mg/kg/d,连续治疗8周无效应(或部分效应);(4)反复发作(半年内>2次)者.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主要表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进而关节僵硬变形,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直致影响全身的一种慢性消耗性致残性疾病。笔者从1994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