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和静态肺功能(PF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相关性及CPET在COPD患者病情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8名确诊为COPD处于稳定期患者,记录呼吸困难分级(MRC)后并给予PFT和CPET。记录PFT参数为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CPET参数为运动功率(W)、公斤摄氧量(VO2/Kg)、氧脉搏(VO2/HR)、心率(HR)、每分钟通气量(VE)、呼吸储备(BR)。比较各CPET参数和PFT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某些参数与呼吸困难分级之间的相关性。CPET中监测患者SO2并记录出现低氧血症例数(SO2<85%)。【结果】①FEV1、FEV1%、FEV1/FVC与W、VO2/Kg呈低到中度相关,与VE、BR呈中到高度相关,而与VO2/HR、HR无相关性。②W、VO2/Kg与呼吸困难分级的相关性要高于FEV1%与呼吸困难分级的相关性。③CPET中5例出现患者低氧血症。【结论】CPET与PFT在COPD患者中有一定的相关性。CPET某些参数与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有更好的相关性。CPET有助于发现COPD患者运动中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和静态肺功能(PFT)评定支气管扩张剂治疗COPD患者疗效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例初诊的COPD患者,给予为期2周的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给予CPET和PFT检查,记录检查中的一些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FT参数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无显著差异,深吸气量(IC)有显著差异。治疗后CPET参数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摄氧量(VO2max)明显增加,而最大运动负荷时Borg呼吸困难评分有显著下降。△IC与△Wmax、△VO2max呈显著正相关;与△Borg scal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PET中Wmax、VO2max、Borg Scale呼吸困难评分可以作为支气管扩张剂对COPD患者治疗疗效评定首选的方法。PFT中IC可部分替代CPET中相应参数来进行对COPD患者治疗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关系,进一步评价6分钟步行实验的客观性。方法 27例稳定期COPD(轻到极重度)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CPET)测定、6MWT、静态肺功能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6MWT与VO2max相关性。结果VO2max/kg与6MWD呈正相关(r=0.821,P=0.000),得出与6MWD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VO2max作为运动功能评定金标准,它与6MWT有较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6MWT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王浩彦  刘晓惠 《现代康复》2001,5(7):32-32,37
目的 研究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4蜉用倍他乐克(Metoprolol)的成年男性患者及20例健康男性进行运动试验,同步启示摄氧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心率(HR)等参数。结果 倍他乐克组最大运动时的摄氧量和心率分别为:VO2max=(18.96&;#177;3.82)ml/kg.min,HRmax=(117&;#177;19)beats/min,明显低于对照组VO2max=(24.71&;#177;5.15)ml/kg.min,HRmax=(147&;#177;12)beats/min。结论 选择性β1阻滞剂通过抑制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使运动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饮食习惯女大学生运动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女大学生的素食生活习惯研究,探讨女大学生的饮食内容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2002级沈阳工业大学食素1年以上的女大学生36名(素食组)和非食素女大学生40名(非素食组)通过西德Jaeger公司生产的运动心肺功能仪(功率自行车)对运动期间心率、摄氧量、每博摄氧量(VO2/HR)、最大摄氧量(VO2max、每博最大摄氧量(VO2max/HP)、最大运动负荷(WATTmax)、呼吸商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在达到无氧阈(呼吸商=1)时,两组间的摄氧量,VO2/HR和WATT差异有显著性(P&;lt;0.001),食素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非食素组。在观察两组学生在达到VO2max时,食素学生和非食素学生在VO2max、呼吸商、VO2max/HR和WATTmax差异非常显著(P&;lt;0.01),食素女生的呼吸商明显高于非食素女生,而非食素女生的VO2max,VO2max/HR和WATTmax三项指标却明显高于食素女生。结论:在机体承受较强运动负荷的状况下,素食者的心肺功能各项指标低于非食素者,运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心肺功能的评定,探讨高血压患者运动耐量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70例,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40),非高血压组(n=30),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定并比较两组在达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无氧阈(AT)时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计算相应的代谢当量(METs)、每千克体质量摄氧量(VO2/kg);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心率、血压和运动时间,计算最大心率血压乘积(RPP max)。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各项指标的比较:运动时间(5.9±1.6)min vs(7.2±1.5)min,VO2max/kg(21.7±4.4)ml.min-1.kg-1vs(24.8±4.2)ml.min-1.kg-1,METs max(6.2±1.3)vs(7.1±1.2),最大心率(HR max)(141.6±14.9)次/min vs(156.5±29.1)次/min,RPP max(25.1±4.6)×103vs(28.1±6.7)×103,VO2AT/kg(19.2±3.5)ml.min-1.kg-1vs(21.5±3.7)ml.min-1.kg-1,METs AT 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高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80%的间歇有氧运动,低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60%的有氧运动,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指导,自己安排进行康复活动。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记录所有患者入组时及康复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闽(AT)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三组患者LVEF、PP、VO2peak、A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训练12周后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LVEF、P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VO2peak、AT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8.
张耀莹  李瑾  高民  张淼  张明  陈伟 《中国康复》2021,36(6):348-352
目的:将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临床指标相结合评估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VATS)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CPET及临床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找出PPC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量化与验证。结果:共纳入患者95例,其中并发症组30例(31.6%),非并发症组65例(68.4%)。单因素分析结果示:PPCs与年龄>62岁、术中出血量>100mL、患有冠心病、功率(work)、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2%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氧脉搏(peak VO2/HR)、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2/HR%pred)均显著相关(均P<0.05),并发症组术后住院时间>10d的患者明显多于非并发症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6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2.5kg/m2、出血量>100ml和peak VO2/HR%pred是VATS肺切除术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余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 PPCs影响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对PPCs预测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63.08%(95%CI:0.746~0.904)。结论:年龄>62岁、BMI<22.5kg/m2、出血量>100ml和peak VO2/HR%pred作为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可以很好的预测PPCs的发生,较高的BMI可能是PPCs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变化特点。方法:52例胸痛患者,分别行CPET、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及非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CPET相关指标如每公斤体重峰摄氧量(VO2peak/kg)、峰摄氧量(VO2peak)、峰氧脉搏(VO2peak/HR)、最大呼吸频率(RR)、氧斜率(O2slope)、呼吸储备(BR)、最大心率(HR)、心率储备(HRreserve)和无氧阈(AT)、无氧阈时氧气通气当量(VE/VO2@AT)、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AT)、无氧阈时氧脉搏(VO2/HR@AT)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心脏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的比值(E/A值)和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E/A值及E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心肌缺血组VO2peak/kg、VO2peak、VO2peak/HR、HR、AT、VO2/HR@AT低于非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患者VO2peak/kg、VO2peak、VO2peak/HR、AT和VO2/HR@AT等心肺运动指标较非心肌缺血患者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心血管机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总结了最大摄氧量及其相关和派生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FC)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中重度COPD静息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SFC(每泡含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每日2次,每次1喷,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24周后,观察患者肺功能(PFT)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各项生理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 试验开始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FT参数与CPET参数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FC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静态肺功能指标显示,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由治疗前(2.5±0.6)L增加至(3.0±0.5)L,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由治疗前(1.1.4±0.4)L增加至(1.3±0.2)L,深吸气量(IC)由治疗前(1.9±O.4)L增加至(2.2±0.5)L,胸廓内气量(ITGV)由治疗前(5.8±0.6)L减低至(5.1±0.7)L,残气量(RV)由治疗前(4.8±0.7)L减低至(4.0±0.8)L,肺总量(TLC)由治疗前(7.6±1.1)L减低至(7.3±1.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ET发现,峰值功率(Peak WR)由治疗前(86.2±13.5)watt增加至(91.2±15.1)watt,稍有改善,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峰值摄氧量(Peak VO2)由治疗前(1341.2±261.4)ml/min增加至(1796.0±282.5)ml/min,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由治疗前(20.7 ±5.0)ml·min-1·kg-1增加至(23.5±4.4)ml·min-1·ks-1,Peak VCO2由治疗前(1671.4±254.3)ml/min增加至(1995.1±241.7)ml/min,峰值氧脉搏(Peak O2 pulse)由治疗前(7.5±2.3)ml/beat增加至(10.9±2.7)ml/beat,峰值通气量(Peak VE)由治疗前(31.2±10.2)L/min增加至(37.2±9.2)L/min,死腔/潮气量(VD/VT)由治疗前(39.4±7.0)%减低至(32.4±6.1)%,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Lowest VE/VCO2)由治疗前32.5±3.2减低至28.8±2.9;PET中IC改善值与CPET中Peak VO2、Peak VO2/ks、Peak VE、VD/VT、Lowest VE/VCO2:等的改善值有良好的相关性,而FEV1的改善值与上述CPET的参数改善无显著相关.对照组用药前后,患者PFT及CPET各参数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中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显著减低,长期使用SFC后,其气流受限的改善程度有限,峰值运动功率仅有轻微改善,但患者的静息及运动时的肺过度充气状态明显减轻,通气/血流匹配状况明显好转,通气效率得到显著改善,从而提高运动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烟龄(年)、烟量(年支)、戒烟时间(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根据气道阻塞程度分为ⅡA、ⅡB、Ⅲ级COPD。结果各组间的PEF%、FEF;%、FEF。%、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与烟量及烟龄存在负相关,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在控制年龄、烟量等因素后,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而与烟龄存在负相关。结论戒烟可减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Tc-DTPA)气溶胶肺通气显像的通气指数(ventilation index,VI)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42例COPD患者均行气溶胶肺通气显像和COPD肺功能分级。肺通气显像结束后,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分析左右肺中央带、周围带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计算得到VI。分析肺功能分级和VI之间的关系。结果 VI≥50%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51.8±18.2)%和(60.0±11.9)%,VI<50%组FEV1%和FEV1/FVC分别为(40.5±13.0)%和(51.7±9.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EV1%和VI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391,P<0.05),FEV1/FVC与VI之间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517,P<0.01)。但FVC与VI之间无相关性(r=0.123,P>0.05)。结论 VI和COPD肺功能分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VI可直接和准确的预测和显示肺内的气体分布。联合应用VI和COPD分级能更准确的评估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肺功能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体重指数(BMI)具可比性的稳定期COPD患者133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1例,测量受试者血清1,25(OH)2D3、血清钙水平及肺功能,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间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COPD组血清1,25(OH)2D3及血清钙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后,轻度cOPD患者1,25(OH)2D3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度、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1,25(OH)2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患者1,25(OH)2D3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而降低(各组间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与年龄、BMI无关(P〉0.05),而与1,25(OH)2D3、血清钙水平相关(P〈0.01)。校正年龄、BMI、血清钙后,COPD组患者FEV1%与1,25(OH)2D3正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并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0PD)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3例肺癌合并中度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吸氧、平喘及呼吸物理学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个时期肺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大通气量(MW),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动脉氧分压(Pa02)平均值分别为(40.76±4.87)L,(61.9±9.7)%和(76土8)mmHg,术后分别为(39.5±4.24)L,(59.8±8.9)%和(78±7)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力肺活量(FVC%)略有下降,但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度COPD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体重超标人群与体重正常人群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113例COPD患者分为三组:正常体重组(43例),超重组(34例),肥胖组(36例)。对所有的受试对象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踏车实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体重正常组的FEV。/FVC为(47.28±3.82)%,超重组为(52.50±8.23)%,肥胖组为(53.20±8.3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6,P〈0.01);组间比较正常组与超重组、肥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功能运动试验中三组的V02max/kg分别为体重正常组(21.80±3.67)ml·kg^-1·min^-1,超重组(20.19±4.14)ml·kg^-1·min^-1,肥胖组(18.98±3.22)ml·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P〈0.01),组问比较正常组与超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各项指标与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适度增加可提高静息肺通气功能,但明显超出正常水平则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耐量与运动肺通气。  相似文献   

17.
刘波  汪俊  李可可  刘晓 《华西医学》2011,(12):1822-1824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6月纳入84例稳定期COPD患者,测定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圣乔治生活问卷评分(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及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otov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IC、IC与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比值(IC/TLC)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MWT值与FEV1无明显直线相关(r=0.14,P〉0.1);6MWT值与FEV1≥60%无明显直线相关(r=0.16,P〉0.1);6MWT值与IC值呈正的直线相关(r=0.317,P〈0.01);6MWT值与IC/TLC值呈正的直线相关(r=0.274,P〈0.01);SGRQ值与FEV1呈负的直线相关(r=-0.307,P〈0.01);SGRQ值与IC值无直线相关(r=-0.001,P〉0.25);SGRQ值与IC/TLC值无直线相关(r=-0.003,P〉0.25)。结论对COPD患者,IC比FEV1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耐量的程度,FEV1比IC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秦茵茵  吴国锋  张超亮  陈苓 《临床荟萃》2012,27(11):939-94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差异.结果 肺功能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3.6±25.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62.7±17.9)%,FEV1/FVC(61.5±12.6)%,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73.6±13.8)%;HRCT评分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为(8.276±5.915)分、扩张程度为(7.151±4.306)分、管壁厚度为(5.705±2.829)分.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 pred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扩张程度仅与FEV1% pred呈负相关,管壁厚度与FEV1%pred、DLco%pred呈负相关.各类型的肺功能表现不一.结论 肺通气功能与HRCT评分密切相关,其中与扩张分布范围相关性最为明显;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受损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定量多层CT肺像素指数(PI)与肺功能实验(PFT)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功能评估:方法:COPD组4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行平静呼吸下定量CT检查。CT及PFT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利用CT肺功能Pulmo肺定量软件测定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60,-960--910,-910-800,-800--700,〉-7005个区,分析PI与PFT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勾画出像素直方图。结果:PI与PFT指标存在相关性,且PI-960--910。与PFT相关性最好。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与正常组相比,PI-960--910均显著增加,PI-800--700 PI〉-700均显著减低(P〈0.01),PI-1024-960 PI-910-800在正常组、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平静呼吸状态下CTPI与PFT相关,可用于评估肺功能状况,结合像素直方图变化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重度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almeterol/fluticason,SFC)吸入剂(50μg/500μg),2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刺(18μg),1次/日,坚持治疗与观察1年,每3个月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D),肺功能测定(FEV1、FEV1占预计值%)及详细观察并记录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9、12个月后SGRQ总分减少、6MD距离增加,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9、12个月后sGRQ总分的减少、6MD距离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9、12个月后FEV1值、FEV1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噻托溴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重度COPD较单纯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效果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